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尊崇自由主义文艺观和同属京派文人阵营的缘故,李健吾和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一些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比如在总体上带有印象批评的特点,重视感悟和直觉。但这只是表层的现象,应该看到他们的文学批评在内在精神上更有实质的差别,他们在审美的现代性意识以及现代批评范式、批评态度等很多地方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可谓貌似而神离。而这些方面的差异也决定了李健吾和沈从文的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文体形态演变发展的历史。立足于本土文学批评理论本身,借鉴西方文体形式批评的研究角度与思维方法,从文体学角度来研究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对于发掘与认识中国文学思想的民族特征,深化古代文学批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向现代批评的转型过程中,朱光潜先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完成的《诗论》是他一生中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诗论》以其谨严的逻辑体系和自觉的理论思维、现代批评方法的借鉴运用以及一些颇有创见的理论主张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既沟通了中国诗学与西方诗学的联系,也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赋予中国传统文学批评鲜活的生命,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实绩.  相似文献   

4.
审美批评是一切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其他文学批评显在或者潜在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理论既拓展了文学研究视野,也导致了文学评论中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匮乏,研究者以理论概念肢解研究对象,迎合各种理论预设的结论,我国文学理论界与文学研究界也因此在去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批评、去审美理性与审美理性批评等二元对立中不断摇摆。本文将梳理审美文学原理得以生成演变的学术史和学科史,分析从审美到审丑再到新审美主义的发展演进,揭示其所从出的历史文化语境与思想学术渊源,用辩证理性观在恢复传统美学的审美自主性和当代反审美主义的激进立场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从文学经典和大众文化研究中找到审美批评的共通之路,强化审美批评为“三大体系”建设提供纠偏机制的作用,为建构新的审美批评范式提供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逝世前,沈从文就多有论及鲁迅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可以发现沈从文对于鲁迅在认识与评价上的复杂性。沈从文从文学本体论出发,一方面肯定鲁迅在小说创作上的重要成就及其影响,对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持认同态度,另一方面又否定鲁迅的杂文创作及其社会政治意义,对作为思想家与战士的鲁迅表现出拒斥的态度。这就使得这一时期沈从文对于鲁迅的认识与评价居于疏离与接受之间,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6.
从《乞力马扎罗的雪》管窥海明威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生态批评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已在国内外兴起一股浪潮,生态批评也有其不合理的因素.文学批评者在运用该理论时应采取批判的态度,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男女主人公为了寻找心灵荒漠里的绿洲,一同踏上前往非洲的狩猎旅途,此次非洲之旅说明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不仅仅是缩小人与自然的空间距离,而是达成彼此精神的和谐,而男主人公对自然的矛盾心理则向人们警示着生态主义的双重政治意向.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民族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有限的,个性是丰富的、广泛存在的。多样的个性造就了各民族间灿烂多姿的文化特性,同时也导致了语言交流当中的空缺现象。这种空缺现象对中英文翻译实践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文中就翻译中出现的文化空缺现象进行探讨,并就文化空缺现象的表现和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其独特性不仅表现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无可替代的语言风格,更为重要的是他那独树一帜的文学思想。 当然,任何人的思想随着生命的延续和阅历的丰富都会在最初的单纯稚嫩中注入沧桑、凝重、甚至固执的成分,沈从文亦不例外。创作之初,沈从文对文学的那点朦朦胧胧的认识根本称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人生充满传奇,早年在军队的经历成为他后来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本文主要依据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对早年生活的叙述,结合相关的史料。对他从参加预备兵训练班到离开家乡赴北京的从军经历中一些疑点进行考证.从而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他这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0.
在对20世纪90年代电影批评批评家群体的审视时,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电影批评家变成了文化批评家乃至哲学家,在他们的视野中,电影文本却消失了。电影批评为何会走向泛文化批评的如此歧路,这是值得每个电影评论者好好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诗学着眼于诗歌的审美创造活动,通过“影响的焦虑”命题下对事实性与修正的辩证分析,实际着重阐发了一种“反影响”诗学,并最终以审美僭越历史,对影响的诗史做互文性阐释和重构.布鲁姆影响诗学视域下的诗史重构,陷入了审美与历史的深刻矛盾,同时又以其审美主义偏执激化了这一矛盾,难以达到文学史的整体性再现.对此,回归文学史的历史性和语境化,当足以药石之.  相似文献   

12.
阐释学是一门对于意义的理解和揭示的理论。本文借鉴乔治·斯坦纳阐释运作理论,从译者主体性视角评《理智与情感》的两个中译本。认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使同一著作拥有风格迥异的译本,每个译本都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审美价值。文学翻译批评能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文学翻译的过程做出一个更全面、深入的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魔幻现实主义是当代拉美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一股思潮。其代表作家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他的《百年孤独》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不朽著作。作为新时期崛起的乡土作家莫言,更是深受其影响。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观念方面给予莫言以重要启迪,二是为莫言大胆的艺术探讨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依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两个层面对后现代哲学语境下的文学批评进行了探讨。第一,后现代哲学语境下的文学作品,由于其不拘格式、零散、断片化以及摧毁传统文学创作模式的先锋性特点,传统文学批评所遭遇的障碍;第二,就文学理论本身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后现代哲学思潮,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诗称引司马相如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文学出发,司马相如在唐人心中是最优秀的辞赋作家,诗人们多以相如赋作为标准去衡量自己与他人,并进而由辞赋家演变为才学、才华的代表;一是从人生际遇出发,司马相如献赋入仕、驷马回蜀的得志与既贫又病且穷的失意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个角度又是统一的,正因为相如是文学典范,诗人们才喜欢在人生际遇上吟咏称引,而不断地吟咏称引,更深化了相如文学典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小世界》是戴维.洛奇的代表作,它既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后现代”佳作,又是典型的学者小说.《小世界》具有多重的文化意蕴,它的深层意蕴不仅表现在小说的整体构思和结构形式上,还孕育在作品中的典故和引语之中.《小世界》再现了当今西方学术界和西方社会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7.
Yang and Shieh proposed a timestamp-based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scheme. Fan and Shen gave different improvements on it. Wang claimed that Fan's improvement is insecure and gave his attack. Yang did the similar things on Shen's scheme. This paper gave further cryptanalysis on Wang's and Yang's attacks and pointed out that both of their attacks are infeasible. Wang and Yang made the same mathematic mistake and their attacks are pseudo.  相似文献   

18.
王蒙不仅是中国当代重要作家,而且是有独立见解的文学理论家。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作为文学理论家的王蒙:一是对文学的总体看法。二是当代文学批评。三是文学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时期文学批评理论关注的主要对象,是独立于艺术家思想的外部真实,而对艺术家本身的兴趣则相对缺乏。朗吉努斯打破了这种局面,第一次把关注的目光从外部真实投向艺术家本身。他关于艺术家的思想可以从两种关系里揭示出来,其中不乏矛盾之处。其一,在艺术家的自然天性与后天艺术训练的关系方面,他反对同时代人重自然而轻艺术的观点,试图在两者之间维持一种平衡,坚信创作具有崇高风格的作品,两者缺一不可。其二,在艺术家与古典作家及其作品的关系方面,他为没有天赋者指出了一条成就伟大作品的道路,即摹仿古典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不同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和贺拉斯的摹仿论,他所指的是艺术家对古人的一种精神性摹仿,摹仿概念由此获得全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