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湖南炎汝(炎陵-汝城)高速公路熊猫洞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该隧道进口浅埋偏压段施工过程进行二维施工模拟,比较了先开挖深埋侧主洞和先开挖浅埋侧主洞两种施工顺序,获得了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在采用不同施工顺序施工时隧道变形、中隔墙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等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先开挖埋深较浅一侧隧道,再开挖埋深较深一侧隧道的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2.
大跨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监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跨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的特殊地质,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陈家桥大跨度连拱隧道为依托,选取典型断面开展施工监控,及时了解该隧道在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动态,分析太跨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围岩及衬砌的受力情况,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大跨浅埋偏压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花沟隧道为上海至武威高速公路河南境内的一座双向六车道大跨连拱隧道,隧道进出洞口位于浅埋、偏压地段。该文重点阐述洞口浅埋偏压地段回填反压、注浆固结的地表处理方法和三导洞先墙后拱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洞口浅埋偏压隧道围岩破碎、稳定性差,开挖施工过程中围岩极易变形,甚至发生洞口坍塌等安全事故,所以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浅埋偏压隧道的危害,主要针对隧道浅埋偏压洞口超前支护、开挖进洞方法以及隧道的监控量测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以此概述浅埋偏压隧道洞口的综合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建雅山连拱隧道进洞口处的浅埋偏压段实际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偏压与无偏压情况下连拱隧道的围岩与中隔墙的应力应变关系,并对施工步骤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施工顺序产生的偏压与地形的偏压作用共同叠加,对控制施工有不同的影响结果。采用"先浅后深"施工工序,有利于控制中隔墙的应力大小及倾覆程度;采用"先深后浅"施工工序,有利于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拱顶沉降变形。因此,针对实际施工中以控制中隔墙变形为主导的连拱隧道施工要求,采用"先浅后深"施工工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以赣崇(赣州—崇义)高速公路下关村双连拱隧道浅埋段施工为背景,针对浅埋段围岩软弱偏压情况,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通过对隧道各开挖阶段的模拟计算,分析浅埋段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开挖中围岩应力、地表变形和衬砌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为实现隧道开挖过程动态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偏压浅埋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连拱隧道因跨度大、通过地段地形复杂、洞口地段偏压严重、地质条件极差、埋深浅,施工难度大,施工中防止坍塌、地表下沉、中隔墙开裂破坏以及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快速施工是关键所在.文中以常德-吉首高速公路地穆庵隧道为例,说明了偏压浅埋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上的黄毛岭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及其处治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隧道洞口施工异常段各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其变形和开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数值模型,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施工方法所呈现的力学特性,指出采用CD法施工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后续施工安全.最后,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处治对策,实践证明其是可靠的.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天鹿园与木强隧道是广州市北二环高速公路中的两座大跨度连拱隧道。这两座隧道是国内目前在建和已建工程中跨度最大的公路隧道之一,具有跨度大、埋深浅、偏压等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两座隧道的衬砌结构、防排水处理、洞口浅埋偏压段处治措施、隧道施工工序等方面的成功设计经验,以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惠民 《公路》2020,(3):344-348
隧道洞口段的施工被认为是隧道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现结合某超大断面隧道洞口段存在浅埋偏压等复杂地质条件的特点,通过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在不同隧道埋深与不同支护措施加固下隧道洞口与边坡的稳定性,根据模拟结果,选择合适的支护参数以保证隧道洞口段施工的顺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埋深对边坡稳定性及隧道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边坡的影响在埋深超过25m后就不再明显;支护措施强度的增加能显著控制隧道结构的变形,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有限。若隧道埋深很浅,建议先对隧道洞口边坡偏压段采用反压护拱等手段进行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临吉高速云台山隧道右线洞口超浅埋偏压段的施工实际,对超浅埋偏压段的预加固、开挖、控制爆破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阐述,通过比选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浅埋偏压段,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实现了隧道的稳步掘进。  相似文献   

12.
高天羽  罗志刚 《公路》2012,(7):311-316
因地形地貌原因,很多隧道进洞口围岩呈浅埋偏压状态,结合岩性软弱、节理裂隙发育等情况,使洞口段掘进施工难度加大,有时设计资料中洞口段技术措施仍难以控制掘进后初支变形以至于侵入二衬空间,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大乘山隧道是一个较典型的浅埋、偏压,同时围岩岩性软弱的工程实例,系统介绍大乘山隧道洞口段施工中,针对浅埋、偏压及不良岩性,在山体位置和洞身范围采取技术措施,提供了初支变形及监控量测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3.
刘伟 《隧道建设》2000,(2):12-15
本文根据重庆市梁万高速公路马王槽右线一号隧道进口段大跨偏压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了大跨偏压浅埋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研究了隧道整体式衬砌与新奥法(NATM)施工新技术之间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上的关系,解决了正确处理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段施工技术,今后为类似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隧道洞口存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稳定性差等不良地质情况,以榆商线南沟隧道工程为依托,对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隧道洞口施工的技术措施,总结了黄土地段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经验.确保了依托工程隧道进洞的安全及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小半径曲线上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的变形监测与控制措施。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主体扣拱的拱顶沉降与洞周收敛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位于小半径曲线上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采用"假拟洞门"的进洞方式可以实现对原始地面最小扰动下安全进洞;在偏压地段连拱隧道左右洞施工顺序不同对围岩内力及偏压产生明显的影响,隧道在开挖初期由于左右围压差别较大,地表沉陷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而随着掌子面与监测断面的距离加大,地表沉降逐渐趋于稳定;实践证明,在施工中做好初期支护和二衬,可有效地控制变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某浅埋连拱隧道洞口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将结果与工程实际进行对比,证明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对于浅埋连拱隧道洞口施工,尤其是后行洞施工会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即使边坡安全系数符合规范要求,也有必要对洞口段边坡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强度储备安全系数。对于隧道施工与边坡的相互作用机理,本文没有探讨,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超浅埋偏压段隧道的新型设计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当公路隧道穿越山体时,在超浅埋偏压地段,采用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和整体性好于围岩体的支撑体或套拱,并配合纵向管棚等超前措施,以加强和改善原偏压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人为的增加隧道洞口大开挖边仰坡、破坏环境,做到隧道在超浅埋偏压地段施工时安全和环保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浅埋偏压连拱公路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浅埋偏压连拱公路隧道,在洞口软弱围岩段。采用三导洞配合台阶法施工是可行的。其施工顺序应采用先埋深较浅一侧隧道再埋深较深一侧隧道。在施工中。中墙不会因为地表的偏压和不对称施工而产生过大的倾斜,从而影响中墙的稳定性。在施工中及时施作初期支护有利于控制围岩的变形.从而满足围岩的稳定和施工的安全。当地形较低一侧埋深太小时。应采用人工回填土的方式来增大覆盖层厚度,以便满足隧道进洞的最小埋深.同时应采用管棚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探讨连拱隧道扰动条件下降雨入渗导致的隧道上覆岩土体强度弱化基础上,考虑多雨区隧道施工扰动的弱化影响,针对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围岩施工实质是施工扰动引起的边坡变形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浅埋双连拱隧道的渗流变形稳定性问题进行的系统的分析,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施工反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偏压连拱隧道衬砌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曹云钦  王小林 《中外公路》2006,26(2):156-160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衬砌形式直接关系到整个隧道施工及正常运营,该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不同衬砌形式下偏压连拱隧道结构受力及应变特征作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偏压连拱隧道采用分层曲墙结构将有助于改善结构受力状况,减小应力集中及上部位移,降低衬砌开裂渗水的可能性,从而为偏压连拱隧道合理设计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