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月15日,按照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达成的协议,两岸海上直航正式启动,空中通航实现客货运包机常态化.而按照协议内容,两岸在未来半年内将就定期客货运航班作出安排,以及加快就南线"截弯取直"进行磋商,全面空中直肮也很快实现.这样,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三通"以来,经过30年的曲折,两岸"三通"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2.
两岸全面“三通”后宁波港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岸“三通”取得实质性突破,将两岸关系发展带入新的里程,对促进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携手共同应对当前国际金融风暴具有重大意义。两岸“三通”中,海运直航一直是两岸制造、商贸和物流企业关注的焦点,在《海峡两岸海运协议》中明确指出。台湾将开放11个港口,大陆将开放63个港口,全面实现海峡两岸海上客货直接运输。宁波港位列首批对台开放直航口岸之列。实现宁波港对台湾海运直航,将一改以往“货通船不通”的通航模式.大力提升宁波港综合竞争力,为宁波市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三通”正式实施。基于两岸海运直航的政治敏感性和两岸双方海事监管法规的差异性,两岸航运属于特殊管理的国内运输。目前在两岸登记的直航船舶.海事机构在管理(监控)上有着特殊的规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厦门远洋历经十八载风雨兼程,矢志不移地朝着“三通”的目标迈进,开辟了对台直航的崭新格局。盈盈一水间,悠悠两岸情。从破、冰小“三通”到扬帆大“三通”,从起步艰辛创业到如今驰骋两岸航运界,厦门远洋——中远集团为对台三通而设的全资二级子公司,亲历了两岸海上直航的每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5.
林涓 《水运管理》1999,(2):30-32
一、潜在的巨大航运市场海峡两岸试点直航已顺利运作一年多,为实现“三通”和促进祖国统一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据台港媒介反应,无论是工商界还是政府官员,普遍认为两岸直航试点的成功,有利于促进两岸“三通”。尤其是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更把直航试点看作是两岸关系好转...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检》2007,(8):76-76
为扩大两岸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进两岸“三通”,2007年4月29日,我部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宣布了五项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具体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7.
秦萍  胥苗苗 《中国船检》2008,(12):52-54
2008年12月15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海集团“新烟台”轮和中远集团“远河”轮分别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和上海洋山港起航,开始了天津-基隆、上海-高雄的直航航程。这标志着海协、海基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正式生效,也宣告了两岸同胞期待30年的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与直接通邮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5年前的今天,经过两岸航运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通过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和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协商的形式,以真诚合作和务实推动的精神,在“一个中国、双向直航、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就福建的福州、厦门港和台湾高雄港之间“试点直航”达成共识,以厦门轮船总公司所属的“盛达轮”首次从厦门港直航高雄为标志,宣告了两岸“试点直航”的正式启动。虽然“试点直航”还不能运送两岸贸易货物,而只能运送中转货物,货物在高雄港不能“通关入境”,并非是两岸广大工商、贸易和航运业者企盼的真正意义上的直航,但毕竟在两岸“三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结束了两岸近50年来没有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两岸试点直航现状与近期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盛达轮”首航高雄港,两岸试点直航正式起动。一年多来,总体运行状况良好,集装箱运量逐月增加,两岸船公司效益日趋好转。为实现两岸直航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试点直航”并不等于“直航”。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应该是“一个中国、双向直航、平等互利”。大陆有关部门早就公开宣称,一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直航,大陆所有的港口均对台轮开放。所以,目前的通航运作方式,应该称为“海峡两岸船公司所有挂方便旗的船舶,双向定点中转航”。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性操作方式。 一、试点直航的运营状况 台湾方面:开放高雄港的“境外航运中心”,大陆方面开放福州、厦门两港作为试点直航港。 大陆、台湾有六家轮船公司共12艘集装箱轮(限制400TEU以下)被核准参与从福州、厦门至高雄“境外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两岸迟迟不能实现海上直航的原因。贸易是两岸直航的主要动力;只有当两岸贸易发展到较高程度时,航运业者才会赞成两岸实现直航。此外,有一种实现海上直航的特殊情况存在:两岸贸易的受损集团力量较强却赞成直航,即使两岸贸易发展较弱,也可能实现海上两岸直航。  相似文献   

11.
《航海》2008,(6):13-13
日前,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共同签署了《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双方同意相互开放主要对外港口作为直航港口。此举意味着,此前承担着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大量集装箱吞吐“中转”的石桓岛港口这项功能将消失。今年7月的“中国航海日”,陈云林就和台湾各大海运公司一起,详细商谈过两岸海运直航事宜,  相似文献   

12.
9月12日,一个在两岸被津津乐道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开始正式生效。从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上直航算来,大陆和台湾在两年未届的时间里,又跨出了新的重要一步。毋庸置疑,ECFA打开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窗口,将使直航以来两岸的距离变得更近,往来更便捷,交流空间更宽阔。  相似文献   

13.
9月12日,一个在两岸被津津乐道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开始正式生效。从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上直航算来,大陆和台湾在两年未届的时间里,又跨出了新的重要一步。毋庸置疑,ECFA打开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窗口,将使直航以来两岸的距离变得更近,往来更便捷,交流空间更宽阔。  相似文献   

14.
张榕 《中国港口》2001,(9):10-11
始于1997年4月的两岸海上试点直航至今已整4年,紧随其后的福州港砂石转口入台,也已整4年.其间,两岸船货业务有了很大发展,但始终受到台湾方面"三不"及"船可直航,货不可直达"的政策困扰,使得本可迅猛发展的两岸航运业务受到抑制,两岸货商、航商不能取得本可取得的较好公司效益.本文试图从4年来福州港与高雄港、基隆港等港口船货运输状况,从船方、货方、港方之需求来论述"直接三通",才是两岸试点直航的发展大趋势,也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5.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直航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着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前提,两岸代表为进一步促进两岸“小三通”以及海空直航等贡献智慧,共同表达着两岸同胞扩大交往、加强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6.
《水运工程》2008,(4):61
福州-高雄试点直航运行10年来状况良好,截至今年2月,试点直航船舶已顺利往返8210个航次,累计运载集装箱逾214万TEU。福州港是祖国大陆首批对台集装箱试点直航的两个口岸之一,1997年4月19日,福建省外贸船务公司的“华荣”号船舶装载集装箱37个标箱,自福州港驶向台湾高雄,首次实现两岸试点直航。10年来,福州-高雄集装箱试点直航航线已发展成福州港集装箱的主力航线。  相似文献   

17.
《航海》2009,(3):9-9
在海峡论坛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上,交通运输部发布了9项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很多内容是对去年底海协会、海基会签署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的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8.
《水运管理》2009,(6):34-34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2009年5月16日上午在厦门受权宣布,大陆方面推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的9项政策措施。他是于此间举行的“海峡论坛·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上发布此项消息的。  相似文献   

19.
直航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必然合资是实现两岸直航的最佳方式(上)郑卓凡“通航”在汉语词义中系指两地间有船舶或航空器往来。通航本身包括了弯靠通航(或称多点通航)和直接通航(或称两点通航)这两种基本形式。自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以来,两地问经贸关系日益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彭娟 《水运管理》2001,(10):34-35,30
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由来已久,尤其是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两岸间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间船舶直航一直未能实现。直至1996年 8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以第6号令颁布《台湾海峡两岸间船舶管理力法》,同时决定率先开放厦门、福州两港作为两岸间船舶直航的试点口岸。时至今日,在大陆港口中,除福州、厦门两港被交通部批准正式成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直航试点港口外,其余港口均尚未成为两岸间的直航港口。长久以来,两岸海运直航一直是两岸的航运和港口业界人士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