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对血管生成拟态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CD34-PAS双重染色法检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EGFR蛋白的表达,应用化学缺氧法诱导人脑星形细胞瘤U87细胞在三维培养体系中形成血管生成拟态,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的表达,探讨EGFR/AKT/PI3K通路对血管生成拟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血管拟态阳性的患者EGFR阳性率为94.4%(17/18),血管拟态阴性的患者EGFR阳性率为71.8%(56/7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87细胞三维培养后,缺氧组平均每个视野网状结构数量、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1)。Western blot显示缺氧组中EGFR、AKT、PI3K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结论缺氧可诱导EGFR/AKT/PI3K信号通路活化,进而诱导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EGFR在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Fas及Bcl 2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特点和相互关系 ,为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 5 1例 ,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脑组织 10例。标本均行HE染色与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Fas及Bcl 2蛋白表达程度与星形细胞瘤恶性分级的关系。结果 正常脑组织未见Fas蛋白表达 ,只有 1例表达Bcl 2蛋白 ,且表达程度非常弱。星形细胞瘤均有Fas及Bcl 2蛋白的表达 ,并且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的增高而增强。Fas蛋白表达阳性的肿瘤中Bcl 2蛋白表达率 (6 8.6 % )显著高于Fas蛋白表达阴性的肿瘤 (43.8% )。结论 Fas和Bcl 2蛋白可能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 ,且它们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Fas及Bcl 2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对疾病预后评估及针对性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5 8例不同病理分级的人脑胶质瘤及 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MP 9和CD3 4 的表达 ,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 胶质瘤中MMP 9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 ;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MP 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 4 2 .9% ,Ⅱ级 6 5 .0 % ,Ⅲ级 86 .7% ,Ⅳ级 88.9% ,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 (P<0 .0 1) ,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rs=0 .5 97,P <0 .0 5 ) ;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VD存在显著性差异 (H =4 7.86 5 ,P <0 .0 5 )。结论 MVD和MMP 9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显示:本组50例中22例表达阳性,阳性率占44%,P53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正常脑组织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且肿瘤分化程度越差,预后不良者其阳性染色愈强烈,提示P53基因及其蛋白与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做为判定脑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组化法对 50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 PCNA表达 ,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作了分析 ,取 10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染色强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而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检测肿瘤组织中 PCNA表达能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评估患者预后 ,有望成为临床判定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环氧化酶-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环氧化酶 2 (cyclooxygenase 2 ,COX 2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取1996年 2月至 1998年 3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患者 80例术后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COX 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通过CD34单抗标记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density ,MVD)。结果 COX 2和VEGF表达明显相关 ;COX 2和VEGF表达均与MVD相关 ;COX 2在 5 7.5 % (46 / 80 )乳腺癌中过表达 ,VEGF在 5 5 .0 % (44 / 80 )乳腺癌中过表达 ,与正常组织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COX 2与乳腺癌血管生成有关 ,VEGF可能是COX 2影响血管生成的一个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7kip2蛋白、cyclin D1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7kip2、cyclin D1在55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55例胶质瘤中,p57kip2蛋白阳性率为38.2%(21/55),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80%,P<0.05)。p57kip2蛋白表达在低度恶性(Ⅰ-Ⅱ级)组显著高于高度恶性(Ⅲ-Ⅳ级)组(P<0.05),生存时间≥2年组显著高于<2年组(P<0.05)。脑胶质瘤中Cyclin D1蛋白阳性率为54.5%(30/55),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10%,P<0.05)。cyclin D1蛋白表达在高度恶性(Ⅲ-Ⅳ级)组显著高于低度恶性(Ⅰ-Ⅱ级)组(P<0.05),生存时间<2年组显著高于≥2年组(P<0.05)。p57kip2蛋白的表达与cyclinD1蛋白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s=-0.277,P<0.05)。结论p57kip2蛋白和cyclin D1蛋白在脑胶质瘤中存在异常表达,p57kip2蛋白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程度与脑胶质瘤的分化程度、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雌、孕激素受体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GTT中ER、PR的表达情况,以正常早孕绒毛20例、葡萄胎首次清宫组织30例为对照.结果 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GTT组织滋养细胞中,ER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5.00%、83.33%、44.12%,随着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ER染色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在正常早孕绒毛、GTT组织滋养细胞中无表达,在葡萄胎中表达很少,PR染色与滋养细胞恶性程度无关(P>0.05).在GTT组织中,ER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0.05).结论 ER表达与GTT恶性程度相关,提示对ER的监测有助于判断疗效及预后,且为GTT的激素治疗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2例胃肠癌的MG_7,抗原表达和局部免疫应答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MG_7抗原的检出率在胃癌为80.77%(21/26例),结直肠癌为94.44%(34/36例),淋巴结转移癌为93.33%(14/15例)。除2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粘膜上皮呈弱阳性外,其余正常。良性病变粘膜上皮均为阴性。而且MG_7抗原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局部浸润单个核细胞亚群(MNC_s)的密度有一定相关。提示瘤细胞的MG_7抗原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局部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纤维血管膜标本中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PDR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10例玻璃体手术中剥除的PDR膜,以1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膜及1例人视网膜为对照,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数及VEGF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R膜包括中央部无血管区,间有少量细胞的纤维组织区和周边部富细胞区,PVR膜则为排列不规则的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间质。10例PDR膜中均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5.90±1.83)个,而10例PVR膜中仅有1例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0.10±0.32)个,人视网膜未见血管内皮祖细胞。PDR膜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PDR膜中血管内皮祖细胞数与VEGF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均参与了PDR新生血管的形成,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法对DA.1U大鼠肝组织内核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微波修复法、高压修复法、酶修复法和高压加酶修复法对DA.1U大鼠肝组织切片进行修复,然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DA.1U大鼠肝组织内核受体LXR-α、LXR-β、PPAR-γ和FXR经高压抗原修复后,染色阳性强度较其他修复方法明显增强,而且定位较佳.结论 在核受体免疫组化染色中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效果优于其他抗原修复法.  相似文献   

12.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探讨其分化潜能.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来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HE染色和CD34、CD4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细胞学鉴定;应用体外成骨与成脂诱导分化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体外实验成功分离培养兔BMSCs,HE染色显示细胞均一性好;CD44强阳性表达,CD34阴性表达.诱导成骨结果显示BMSCs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ALP染色阳性;成脂诱导结果显示BMSCs具有较强的成脂活性,油红"O"脂肪染色阳性.结论 BMSCs体外具有潜在的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条件化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rabbi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RCECs)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揭取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联合组织块法进行RCECs的体外原代培养,分别用含有体积分数为5%、10%、15%、20%ConA的活化大鼠脾细胞条件上清液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RCECs原代培养,并用含10%(体积分数)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RPMI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神经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噻唑蓝比色法观察各组RCECs生长的状况;SPSS11.0One-way ANOVA及LSD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进行了RCECs的体外培养,培养细胞内神经烯醇化酶阳性表达。ConA条件化培养基各组细胞增殖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且10%、15%ConA条件化培养基组的RCECs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01)。结论ConA条件化培养基具有促进RCECs生长的作用,可作为培养辅佐剂。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6例肺癌组织进行p53蛋白及NDPK/nm23蛋白的研究。结果显示,p53蛋白总阳性率为55.35%,NDPK/nm23蛋白阳性率为78.57%,两者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关。并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增加,而NDPK/nm23蛋白的阳性率下降,在有转移的肿瘤中更为明显。p53与NDPK/nm23蛋白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负性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同时检测p53及NDPK/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对肺癌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及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 2例大肠癌组织 p2 1WAF1/ CIP1基因及 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p2 1WAF1/ CIP1阳性率 4 2 .9% ,p53蛋白阳性率 6 4 .1% ;两者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率之间有关 ,并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 ,p2 1WAF1/ CIP1阳性率下降 ,p53蛋白阳性率增加。推测 p2 1WAF1/ CIP1及 p53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性相关关系 ,同时检测 p2 1WAF1/CIP1基因及 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ragile histamine triad (FHIT) and protein kinase C alpha (PKCα) in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issues. Methods FHIT and PKC伪 double positive samples were scree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rom 13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issues. Co-immunoprecipitation was performed by using anti-FHIT and anti-PKCα. The immune precipitate was analyz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Immune precipitate staining detection showed that 3 samples out of the 13 cases were double positive for FHIT and PKCα. FHIT protein was present in the immune precipitate of anti-PKCα while there was PKCα in the immune precipitate of anti-FHITmAb. Conclusion FHIT and PKCα exist as a complex in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issues, which will provide a new route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and immunotherapy of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随机选取E12、E15、E18、P0、P5及P10期的SD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脑皮层、纹状体及海马nNOS阳性细胞的密度。结果E12、E15及E18期大鼠脑组织未见nNOS阳性细胞;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区P0、P5及P10期均可见nNOS阳性细胞。nNOS阳性细胞密度,在P0、P5及P10期逐渐降低,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期海马偶见nNOS阳性细胞,P5期和P10期均可见较多nNOS阳性细胞,但nNOS阳性细胞密度P5和P10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期大鼠脑内nNOS染色呈阴性反应;生后大脑皮层及纹状体nNOS阳性细胞密度逐渐减小,海马nNOS阳性细胞密度则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NT2细胞系胶质瘤趋向性的影响。方法将NT2细胞分为4组:NT2组(未经ATRA干预)、NT2RA1周组(ATRA干预1周)、NT2RA2周组(ATRA干预2周)、NT2RA3周组(ATRA干预3周),采用细胞迁移分析的方法,分别检测其对U87胶质瘤细胞、无血清DMEM培养基以及含100mL/L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的趋向性。结果经ATRA干预的NT2细胞,其胶质瘤趋向性较未经干预组(NT2组)显著提高(P<0.05),对非特异性迁移趋化物如血清等的迁移则较未经干预组显著减少(P<0.05),其中NT2RA2周组胶质瘤趋向性最强,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ATRA干预2周的NT2细胞其胶质瘤特异趋向性显著提高,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胶质瘤的新型靶向基因传递载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内皮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受体A(ETRA)的表达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之间的关系。方法日本大耳白家兔60只,随机分为SAH模型组25只,盐水组25只,穿刺组5只,正常组5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灌注处死后取基底动脉制成切片。进行CGRP及ETRA的免疫组化和HE染色,观察CGRP与ETRA的免疫表达和病理结构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方法测量血管周长,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基底动脉周长在SAH后均发生明显缩窄,其中在5d时缩小最强烈。CGRP与ETRA免疫阳性标记颗粒在SAH组的基底动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动态变化规律为CGRP的表达在1h时最明显,在3、5d依次表达减少,5d达到最低点,7d后开始逐渐升高,10d时表达相对比较明显,但未能达到正常水平,CGRP在穿刺组、正常对照组和盐水组也有散在不规则表达。在正常组、穿刺组和盐水组的基底动脉内ETRA有表达;SAH组基底动脉内ETRA在3d组和5d组表现为高表达,以3d组为强,而其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最强烈,平滑肌也有表达,10d组的表达仍然较强。结论在SAH后脑血管内皮细胞CGRP和ETRA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动态改变,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并不同步;CGRP和ETRA在DCV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