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车安全在铁路运输工作中是重中之重。当意外事故发生时,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救援指挥人员先勘察事故现场、分析事故现状,根据经验制定救援方案。虽然在铁路行车救援领域已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理论和事故救援经验,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理论和经验,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提供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是当前我国铁路行车事故救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讨论了救援资料查询系统的系统设计、系统结构及系统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车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企业形象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铁路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一直受到全路的密切关注。近年来,中国铁路各有关部门在行车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完善了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各级抓安全、人人讲安全的局面,使行车事故总数,特别是险性事故大幅下降。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铁路重大,大事故总数中,列车脱轨事故仍占有很高的比例,虽然每年重大、大事故的数量在大大减少,但每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却显著增加,因此有效防止列车脱轨事故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已越来越引起全国公众的关注。现介绍确保行车安全的正确技术路线,行车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车辆制动闸件脱落事故,是当前全路车辆部门所发生的行车事故中仅次于燃油、切轴,而居于第二位的一种主要事故。就其事故性质来说,只要一旦发生,轻者即构成险性事故,重者即构成列车脱轨、颠覆重大、大事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连续发生两起因车轮窜出造成的车辆脱轨事故,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因此全面的查找事故原因,剖析如何防止车轮窜出,加强轮对压装质量,对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抓好接发列车的安全是车务系统安全工作的重点。统计数字表明,近十年我局在接发列车时发生的行车重大、大事故、险性事故中,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发生的事故占49.1%。为了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先了解一下非正常的范畴,非正常情况系指运行条件或自然条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接发列车作业是车务段管辖站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很容易因为人的疏忽、设备的突变发生事故。为了提高车务段对事故的防范能力,针对车务段行车事故重点,提出采用故障Petri网方法对行车事故进行建模分析,以准确找出行车事故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车务段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人们极力寻找其发生事故与不安全行为的内在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一、不安全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笔者分析了100例行车事故,发现有83件是由不安全心理因素引起的。 1.省能的心理因素。大多数事故发生是图方便,嫌麻烦等省能心理状况。如1981年11月7日19  相似文献   

8.
《世界轨道交通》2005,(8):11-12
今年4月25日发生在大阪附近的行车事故震惊了日本铁路界和公众。这一事故使日本一向良好的铁路安全行车记录严重受损,这不仅是因为事故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而且是因为西日本铁路公司在对待安全和经营态度上所反映出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9.
应急指挥台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应急通信是在铁路发生自然灾害或行车事故等紧急情况时,在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以及各级调度指挥之间建立的临时通信,以满足领导部门对抢险救灾、处理事故的实时调度指挥。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种新的铁路运输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通过测量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频率及后果严重程度,建立评估铁路行车事故指数,用于评估我国铁路安全的总体状况。利用构建的铁路行车事故指数计算模型及相关数据,开展典型年份全国高速铁路行车事故指数试算,分析评估全国高速铁路的安全状况。结果显示,除个别年份外,2011—2016年高速铁路行车事故指数持续下降,我国高速铁路安全水平正在稳步提升。运用铁路行车事故指数评估我国铁路安全的总体状况,可对铁路安全风险进行宏观的、动态的监测,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警,促进铁路安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谢煌 《铁道运营技术》2003,9(3):14-15,20
车辆溜逸是行车惯性事故,在行车事故中占较大比重,危害性大.文章针对全国铁路近几年来,发生的车辆溜逸比较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了引发车辆溜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重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与行车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之间沟通失误有密切关系,研究沟通过程有助于减少事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收集行车调度员的沟通任务并分析行车调度员的沟通情况,研究行车调度员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以站台门故障为例,构建行车调度员的认知沟通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认知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反应力、决断力及感知力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行车调度员的沟通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及记忆力3个方面的影响力最大。最后基于认知心理学,对行车调度员提出具体的沟通策略:提高注意力,严格按照标准用语进行沟通,强化记忆库并提升决断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日本铁路采用的综合防灾信息系统,确保早期警戒,同时实施必要的行车规则,防止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欣彩 《西铁科技》2000,(4):51-52,50
分析了钩尾宽框后堵折断故障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进意见,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和大型机械设备运输汽车撞击铁路,公路立交桥梁的事故频繁发生,给铁路部门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为维护铁路财产,确保铁路行车安全,设计了一种防冲撞的装置,安装后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车轮辐板探伤的难点是车轮除锈及探伤机磁场问题,如何解决这两项难题对确保车轮探伤质量,及时发现车轮裂纹对防止行车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但尚未应用于铁路行车事故后果评价。由于对影响高铁行车事故后果严重性因素进行量化的不确定性,提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高铁行车事故后果。介绍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和开展高铁行车事故后果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假定的高铁行车事故后果,结果与《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要求相符。这表明高铁行车事故后果评价模型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18.
一、编制说明火车与机动车辆在道口相撞的事故是铁路行车和路外伤亡事故的惯性事故之一。发生此类事故原因很多,有道口工的责任、有机动车司机的违章行  相似文献   

19.
吴道峰 《铁道货运》2005,(12):30-32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对货物列车运行与制动中常见不规范操纵的危害进行了分析,针对地方铁路的具体情况,探讨在调车作业中司机应规范操纵,合理使用空气制动机,防止车轮空转与滑行,实现列车的平稳运行,防止行车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底,国家安监总局公布了“7.23”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动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d\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与此同时,调查报告还对动车追尾事故发生经过、事故原因和性质等方面给出了全方位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