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州市司马涌、荔湾涌和西濠涌为例,分析总结了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在城市防洪排涝和控制溢流污染方面的应用。指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避开了拥挤的浅层地下空间。具有征地拆迁量少,对地面交通和建筑影响小,可实施性好等优点,是城市老城区排水改造的可行方案。同时,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必须与局部浅层改造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雪峰山特长公路隧道污水处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雪峰山特长隧道工程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案,降低污水的SS值和PH值等,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从而减轻隧道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涛  高向宇 《国外公路》1999,19(2):30-32
文中介绍了日本跨越东京海湾公路桥梁及隧道通风塔的结构特点,美学效果,防锈控制和抗风研究等设计概况。  相似文献   

4.
郭春  徐建峰  张佳鹏 《隧道建设》2020,40(8):1140-1146
隧道建设消耗资源和能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解决当前隧道碳排放计算的清单数据难以获取、隧道施工碳排放难以估计的难题,通过在隧道碳排放方面的长期探索,总结当前中国公路隧道碳排放计算、清单数据、影响机制和排放预测的研究进展。首先,通过调研国内外隧道碳排放计算的文献,介绍隧道建设碳排放计算方法; 其次,结合算例阐明使用数据清单和排放系数评估隧道施工期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明确不同施工工序和材料能源对碳排放的贡献; 然后,基于大量隧道施工碳排放计算结果,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探明隧道施工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碳排放预测方程; 最后,针对当前隧道碳排放计算中的2大难题,即难以获取隧道碳排放的基础清单数据、排放数据难以在不同部门和企业中流通,提出发展资源能源计量和区块链技术,促进隧道行业节能减排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隧道建设》2014,(6):538-538
<正>广州东濠涌深层隧道尚未正式动工,新的深层隧道建设又纳入规划。2008年,广州市政府与全市13个治水责任主体签订"责任状",启动了新一轮大规模"治水"。2016年底建成东濠涌深隧2020年建成猎德涌等深隧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广州市生态水城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及《广州市生态水城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6年)》,明确了未来6年的治水任务。除了已经规划的东濠涌深层隧道试验段工程外,广州还将规划建设多条深层隧道工程。东濠涌深层隧道试验段工程于2012年开始规划,2013年通过环评。该试验段工程总长1.7 km,拟投资7.7亿元,原计划2013  相似文献   

6.
莫苹 《公路交通技术》2013,(5):140-142,146
在山地、重丘地带修建公路时,隧道是不可避免的重要工程。隧道施工不仅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影响当地的地下水环境,因此,如何减少对地下水的影响,不仅需要关注施工期的措施,还应注意营运期隧道排放水的综合利用。结合隧道的周边环境、水质特征等因素,确定隧道营运期排放水的综合利用方向,包括:直排、农田灌溉、地下水回灌及人工湿地等。  相似文献   

7.
隧道内路面坡度和车速对车辆烟雾排放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发动机台架和柴油车道路排放测试,研究公路隧道内路面坡度和车速对车辆烟雾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内路面坡度的升高,车辆烟雾排放量增加;坡度每升高1度,烟雾排放量增加40%-125%;3%的路面坡度导致烟雾排放急剧上升225%-650%。在隧道内行车速度越高,烟雾排放量越大;车速提高10km/h烟雾排放量增加20%-25%;超过70km/h的车速将导致烟雾排放量的急剧升高。研究结果为公路隧道设计和隧道内行车速度调控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建设等级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城市隧道将得以建设.由于隧道呈半封闭状态,汽车排放的CO等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扩散时,将影响驾乘人员的健康及行车安全.CO排放与车辆的运行速度密切相关,采取合理的限速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减少CO的排放.通过观测,在分析重庆八一隧道、向阳隧道和石黄隧道的车速和CO排放分布特征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车速与CO排放因子关系进行了建模,并提出了车速控制推荐限值he车速控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然通风在城市道路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远  甘甜 《隧道建设》2012,32(3):350-354
为解决城市道路隧道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以昆明东外环中路隧道为例,介绍了自然通风在城市道路隧道通风系统中的应用。采用SES4.1模拟软件对有自然通风口时隧道运营通风进行了计算,并采用CFD模拟软件对洞口污染物扩散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顶部设自然通风口,采用分散排污方式,可减少隧道洞口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洞口污染物扩散范围和通风系统运行费用。该应用成功解决了隧道洞口污染物集中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奚魏征  徐智  孙海东  卢晓玲 《公路》2022,(5):277-281
龙泉山特长大断面隧道穿越龙泉山含油气构造,隧址区为浅层天然气危害大的一级区域,深层油页岩产生的天然气沿构造、裂隙上涌聚集形成,故龙泉山隧道为高瓦斯隧道。根据天然气瓦斯地层的特点,对高瓦斯隧道进行专项设计,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瓦斯风险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雪峰山特长隧道工程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案,降低污水的SS值和PH值等,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从而减轻隧道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山隧道瓦斯设防段施工的技术方法,运用了煤层与瓦斯的超前预报、瓦斯排放、瓦斯段电力爆破以及瓦斯监测等技术,成功穿过390m的瓦斯设防段。  相似文献   

13.
限量排放下富水隧道衬砌外水压力计算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隧道涌水量预测、水工隧洞求解衬砌外水压力常用的折减系数法等方面,通过简化模型分析隧道富水段在“限量排放”下的衬砌外水压力计算方法,并探讨“限量排放”的实施问题,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铭芳  周雅 《隧道建设》2012,32(1):66-71
为选择安全有效的瓦斯排放措施,降低瓦斯压力对瓦斯突出隧道的影响,针对隧道穿越多层距离较近的倾斜突出煤层,以改建铁路重庆至贵阳扩能改造工程新凉风垭隧道为背景,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分析了3种瓦斯排放设计。综合考虑施工便利程度、通风及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等因素,确定了新凉风垭隧道在穿越煤系地层地段距离较近的K7,K8和K9 3层煤时,采用排放方式1(即在垂直掌子面上打排放孔的方式进行排放, K8,K9 2层煤1次排放,再单独排放K7煤层,排放孔布置形式为矩形行列结构),此方式适合穿越多层距离较近的倾斜突出煤层的瓦斯排放。  相似文献   

15.
在深层调蓄隧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领域引入了基于学科专业的风险分类方法,尝试梳理了水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学、土力学、水文地质学、测绘学等主要交叉学科的风险要素和风险点,并对风险后果进行了预判,初步构建了涉及多学科分类下的风险识别方法。鉴于深层调蓄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仍需要进一步就相关学科及其对应的风险要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诊断隧道衬砌异状之肇因,对症下药实施加固补强措施为营运中隧道维护的关键课题。本研究通过一深层地滑引致隧道变形与衬砌异状案例,归纳隧道内异状之特性与型态,详细探讨其发育过程与运动机制所造成之异状差异,以期提供后续类似隧道异状之肇因诊断与安全评估,并建议后续检测项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结构形式复杂且位于城市人员密集区,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CO、NO<i>x等)不仅将对隧道内驾驶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还会给隧道洞口附近民众的居住环境及健康带来影响。为此,以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规律为重点研究对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并联风路理论,并结合上海和长沙4条隧道现场实测以及1∶8缩尺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开展了关于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交通风以及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扩散特性的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交通风条件下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特性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交通风速Vr、对流传质系数hm和扩散特征系数K等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交通风以及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评估值IA分别为0.992和0.916。当已知隧道结构特征和交通特征时,利用该计算模型即可预测评估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内沿机动车行驶方向各断面的平均交通风速、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平均浓度;同时可定量评价各分(合)流匝道对主隧道CO浓度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科学选址及其通风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准确预测各个排风口的排污量,对分析隧道废气排放的环境影响和评价通风排污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利用大气扩散方程推导出多点排放式纵向通风隧道废气浓度和排污量的计算公式,并以某城市隧道为例计算分析了废气在隧道内的分布规律以及各排污口的废气排放特征。  相似文献   

19.
庄晓峰 《隧道建设》2002,22(4):17-19
主要介绍了香港地铁602工程隧道临时围堰的设计、施工技术,以期能为类似工程条件下的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肖泽荣 《隧道建设》2020,40(10):1471-1479
为解决富水地区隧道开挖后地下水过量排放导致水位下降,进而破坏植被的正常生长和生态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确定隧道排水量的有效方法。依托福州市某在建公路隧道,根据工程水文地质学,同时结合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的概念,提出隧道允许排水量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面井法,建立单洞隧道的地下水渗流模型,揭示地下水排放量与地下水位降深的关系。其次,根据所提出的地下水渗流模型,在植被存活的前提下,得出满足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要求的隧道排水时间,继而得出地下水排放疏干漏斗的影响范围。然后,通过降雨入渗系数法得到在影响范围内降雨补给量W与总地下水排放量Qt进行比较。通过调整隧道每延米平均涌水量q,使W等于Qt,q即为隧道的最大允许地下水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 1)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一定时,随着隧道单位排水量的增大,隧道影响范围逐渐减小,降水补给总量也逐渐减小,排放总量逐渐增加,因此存在一个单位排放量使排水总量等于降雨补给量; 2)未考虑水分胁迫时间效应得到的排水量较考虑水分胁迫时间得到的排水量偏于保守。最终,确定在建隧道的排水量q=0.4 m3/(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