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级配变化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疲劳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材料级配的变化对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疲劳耐久性的影响,优选3种由细到粗的级配类型,采用MTS仪器对养生3个月龄期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100 mm×100 mm×400 mm的中梁进行疲劳性能室内试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疲劳性能对于级配的敏感性较强,最粗级配的材料性能最差,说明级配过粗对材料和路面结构的耐久性不利;而且通过试验分析发现,所选择的3种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疲劳指数基本上处于国际上公认的11~33之间。  相似文献   

2.
王宁辉  张天泽 《中外公路》2011,31(2):226-230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具有透水、一定的强度及抗收缩的特性,设计级配选用骨架孔隙结构,用体积法来设计级配,以空隙率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控制指标.把水泥、粉煤灰和膨胀剂一起当做胶结料,采用内掺法进行胶结料的组分设计.由空隙率测试、抗压强度试验、弯拉强度试验和干缩、温缩试验结果,确定了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的最佳胶...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集料级配对沥青稳定碎石高温性能的影响,基于相关学者的ATB-25、ATB-30的9种不同级配的沥青稳定碎石60℃车辙试验数据,运用灰关联熵方法分析了级配参数对沥青稳定碎石高温性能的影响显著程度,获得3个关键级配参数,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3个关键级配参数与动稳定度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沥青种类和沥青含量相同时,2. 36 mm和4. 75 mm筛孔通过率、0. 3 mm~1. 18 mm区间质量分数与沥青级配碎石高温性能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且当它们的比例分别为25%、31. 5%、8. 5%时,ATB-25混合料具有最佳的高温性能;当比例分别为24%、29. 5%、8%时,ATB-30混合料具有最佳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4.
填石料的长期变形性能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两种较有代表性的填石料的长期变形性能模拟试验情况,模拟试验已持续了10个月,通过对两种填石料不同成型密度试样的长期性能试验,证明填石料的长期变形性能除了与填石料的岩石特性和成型密度有关外,干湿循环是影响填石料的长期变形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透水慢行系统结构生态效果评价体系,通过渗透系数试验、现场渗透试验、吸声系数试验及路面温度调查,研究透水慢行系统的排水效果、降噪效果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出相应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透水慢行系统生态效果明显,沥青混合料的渗透系数随空隙率和连续空隙率的增大而增大;无砂混凝土与级配碎石叠合基层的渗透速率最快,级配碎石基层次之,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叠合基层最慢;沥青混凝土吸声系数峰值与均值总体随空隙率增大而提高,相同连续空隙率下,小粒径吸声优于大粒径,相同空隙率下小粒径性能反而下降,透水性混凝土的吸声系数随空隙率增大而增大;透水路面路袁与中面层温度差值远远大于其他几种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旋转压实的压力参数对大粒径沥青碎石破碎程度影响,选择五种不同竖向压力对三种不同沥青含量的ATB30进行旋转压实试验,对试样进行抽提、筛分,获得粒径分布资料.试验结果表明:集料破碎后的粒径分布均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值在2.478 7 ~2.626 0之间;破碎后颗粒增量变化总体特征为,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4.75~9.5 mm和16 ~ 19 mm区间的颗粒有利于抵抗外部荷载,保持骨架密实结构,可以用贝雷法进行验证;破碎分形维数越大,集料破碎量越大,并与Hardin破碎率接近线性关系;集料破碎分形维数随竖向压力增加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规律;沥青含量对分形维数的影响小;采用分形维数可以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结构对性能影响规律,提出级配设计原则和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中9.5mm以上集料、4.75mm以下集料和0.075mm以下集料用量多,4.75~9.5mm集料用量少;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矿料的CBR值比规范骨架密实级配矿料提高了8%~14%;与规范骨架密实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相比,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水泥稳定碎石28天抗压强度、极限强度和劈裂强度分别提高了6%~12%、8%~20%、8%~15%。  相似文献   

8.
宋子房  昌宏哲  赵孝峰 《公路》2001,(9):125-128
对透水基层材料沥青处治碎石进行研究,通过马歇尔试验和空隙率测定试验确定沥青处治碎石透水基层材料的沥青用量和集料级配。该材料的沥青用量(油石比)为3%,空隙率达到20%以上,马歇尔稳定度达到4.79kN,基本上满足透水基层材料的要求。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渗透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的结果表明,级Ⅱ型沥青处治碎石透水基层材料基本上满足水稳定性、渗透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商开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商开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抗裂性进行了研究。文中将10~20mm、5~10mm两种规格的碎石和天然砂按照不同比例掺配成3种级配的矿料并分别与水泥拌和,成型试件后进行了强度和收缩系数测试,根据室内试验确定的混合料组成配比铺筑了试验路。室内试验结果和试验路观测证明混合料中集料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抗裂性能有较大影响,增加粗集料含量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生产出优质石料 ,满足修建高等级公路的要求 ,我们从石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布置、主要设备参数及选型等进行了比较和试验。1 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二级破碎碎石站采用的工艺流程是先碎后筛二级破碎闭路系统 ,即把一级破碎的料全部进入圆锥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后 ,再进行成品料的筛分。初破机选用大功率 C80 R颚式破碎机 ,二破机选用 G15 8圆锥破碎机 ,进料粒度可达 12 0 mm,振动筛选用四层筛网 ,网面大 ,筛分效率高 ,生产 2 .5~ 5 mm,5~ 10 mm和 10~ 16mm路面面层用石料 (工艺流程见图 1)。图 1 工艺流程布置图由于现场自然条件有限 ,…  相似文献   

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可避免会产生收缩裂缝,而现有的方法中又缺乏对其定量分析的问题,本文采用不同级配类型,对水泥剂量为2%~5%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混合料收缩性能与失水率、温度、水泥剂量、级配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得到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应变和收缩系数的预估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剂量为3%~4%时混合料干缩应变和干缩系数最小,而温缩应变和系数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线性增长;混合料越密实,干缩性能越好,但粗级配的温缩性能较好。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设计和施工中确定合理的水稳基层结构类型、减少基层收缩裂缝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一步酸溶法”提取氧化铝后剩余的酸性高硅尾渣(简称白泥)对环境具有危害性,为解决环保问题,实现白泥资源高效综合利用,需对白泥实现深度加工利用。文章以碎石粒径、砂粒径、骨胶比(砂石骨料与胶凝材料的比值)和水胶比(拌合水与胶凝材料的比值)四个对透水砖性能影响最大的试验变量因素为研究对象,制备出不同条件下的透水砖样品。基于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表征样品的抗压、抗折强度,分析各因素对样品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力学性能为指标优化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佳参数,同时综合论证基材组成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水砖组成为骨胶比4.5,水胶比0.3,面层细骨料砂为1 mm~1.4 mm和1.4 mm~2 mm两种粒径范围按20%:80%级配混合,基层粗骨料碎石为2.36 mm~4.75 mm和4.75 mm~9.5 mm两种粒径范围按60%:40%级配混合。所制备的白泥基透水砖抗压强度(28 d均值)大于30 MPa,抗折强度(28 d均值)大于3.0 MPa,透水系数(15℃)大于3.0×10-2cm/s。  相似文献   

13.
骨架空隙型级配碎石填料因其较好的渗透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透水型基床结构层,但其在不同级配下的抗剪强度特征及演化规律仍不明确。首先针对6种不同级配类型的碎石填料试样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室内单调加载三轴压缩试验,进而采用考虑颗粒真实不规则形状的三维离散单元方法对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颗粒间接触、微观组构和颗粒运动等角度揭示了透水型级配碎石基层(UPAB)填料抗剪强度机理及其随级配变化的演化特征,验证了室内试验得出的级配影响规律及级配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细颗粒通过改变颗粒体系的内部排列结构(即各向异性程度)而直接影响级配碎石填料宏观抗剪强度,细颗粒含量对试样的剪切破坏形态有直接影响,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减少,试样整体发生较大变形时表现为内部颗粒发生转动的比例下降但发生颗粒间滑动的比例增加;试样失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颗粒拓扑结构的改变,最终发展成不可逆的塑性变形;级配控制参数G/S=1.8时试样表现出最低的各向异性特征,相同应变条件下的颗粒旋转角均值最小,表明此时试样内部的颗粒堆积排列最优且抗剪强度最高,G/S=1.8可取作“填充密实”型与“残余空隙”型结构的分界;不同级配的试样内部颗...  相似文献   

14.
刘云  王月 《路基工程》2020,(3):86-93
通过沥青爬升高度试验、浸水扫刷试验、低温敲击试验和黏结性能试验,设计了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并确定了沥青洒布和集料撒布温度。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4.75~9.50 mm粒级的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的沥青洒布和集料撒布温度分别为170℃,140℃,最佳沥青洒布量和集料撒布量分别为1.6,6.0 kg/m2;9.5~13.2 mm粒级的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的沥青洒布和集料撒布温度分别为170℃,130℃,最佳沥青洒布量和集料撒布量分别为1.8,8.0 kg/m2。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具有最优的抗低温脱落和抗冻融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三灰碎石抗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对比研究了三灰碎石等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特性.基于失水率、干缩应变、干缩系数等指标,研究分析了三灰碎石和其他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干缩性能.回归分析了累计干缩量与时间和累计失水率的关系.并通过温缩试验分别研究了温度收缩系数与温度区间的关系、平均温缩系数与最大温缩系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三灰碎石外掺水泥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水泥剂量、集料级配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混合料强度的影响,确定强度高、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拟定水泥剂量、9.5~31.5 mm碎石掺量、19~31.5 mm碎石掺量为3个影响因素,利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组成设计.并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探讨各因素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对强度影响的主次关系,确定了满足强度要求的经济合理配合比.  相似文献   

17.
土工织物散体桩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桩基,为了研究其在轴向荷载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并探讨桩体强度和模量的确定方法,选用了3种相对密度(Dr=0.42,0.62,0.78)的碎石和4种筋材强度(T=33,43,52,65 kN·m-1)的无接缝聚丙烯土工编织布套筒,制备成12组直径为300 mm,高度为600 mm的大尺寸土工织物散体桩桩体试样,对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至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单轴压缩下土工织物散体桩桩体应力-应变曲线在加载初期因碎石受到初始压密而上凹,而后近似线性增长至桩体强度,随后应力随应变减小呈现应变软化特性;当加载接近至桩体强度时,编织布套筒中间部位明显鼓胀,该处横向筋丝逐根断裂直至桩体失效,故横向筋丝的强度对桩体的强度起控制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加强横向筋丝的强度以进一步提高桩体的竖向承载力;土工织物散体桩桩体强度与碎石相对密度无相关关系,而与筋材强度呈较好的线性统计关系,可以通过筋材强度确定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桩体强度;土工织物散体桩桩体模量随筋材强度或碎石密实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在同一碎石密实度下,桩体模量随筋材强度呈线性增长关系;建立了土工织物散体桩桩体模量理论计算公式,并采用试验值对理论公式进行修正,修正系数κ=2.4,修正后的结果与试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沥青结合料对沥青碎石路面性能的影响,采用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弯曲试验的方法,研究沥青膜厚度、沥青类型和粉胶比对沥青碎石路面性能的影响.发现沥青膜厚度、沥青类型和粉胶比对沥青碎石路面性能影响显著;随着沥青膜厚度的减小,沥青碎石马歇尔稳定度先增大后减小,高温稳定性提高,水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降低;SBS改性沥青较基质沥青的路面性能较好;随着粉胶比的增大,马歇尔稳定度和低温抗裂性先增大后减小,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提高.结果表明:沥青膜厚度为9~11μm时,沥青碎石的综合路面性能较好;SBS改性沥青可有效提高沥青碎石的路面性能;粉胶比为0.8~1.2时,沥青碎石的综合路面性能较好;高温地区宜采用SBS改性沥青和低标号沥青,且沥青膜厚度宜为9μm,粉胶比宜为1.0~1.2;寒冷地区宜采用SBS改性沥青和高标号沥青,且沥青膜厚度宜为11 μm,粉胶比宜为0.8~1.0.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其在高温多雨地区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环境,采用高温汉堡浸水车辙试验研究在水-热共同作用下 PPM的抗变形衰减规律,并与 AC-13和 PAC-13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 PPMA、PPMB、PPMC、AC-13以及PAC-13五种试验材料进行汉堡浸水车辙试验后,结果表明:5种道路材料的最终变形依次为-4.21、-3.78、-5.18、-6.89、-4.10 mm;其中 PPMB的最终变形最小,AC-13的最终变形最大,故 PPM具有较好的水热稳定性能,以 PPMB为最优。因此,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可以对该种路面做进一步推广,并且建议优先选用孔隙率为20%的 PPM作为铺面材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两种风化石粒料进行的CBR试验研究,分析了粒料的级配密实度、粒径小于0.075mm含量、粒径大于4.75mm的粗集粒含量和最大粒径与CBR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风化碎石粒料的CBR值与它的级配、密实度、小于0.075mm集料含量、大于4.75mm的集料含量和最大粒径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