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许艳 《中国海事》2009,(6):21-22
近年来,中国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立足于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快速、准确实施溢油应急行动,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并逐步向溢油应急应用技术研究转型,为提升溢油应急能力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自2006年1月1日整合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海事执法,支持应急行动,保护海洋环境”为宗旨,立足于科技研发,加快创新步伐,攻克了多项应急技术难关,溢油应急和海事鉴定应用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充分发挥船舶污染事故应急方面的技术优势,以科技为先导,全力打造溢油应急专业队伍品牌。  相似文献   

3.
海洋环境的保护对我国海洋事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上溢油污染风险也随之加大,溢油应急也成为航海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通过解析目前海事航保部门的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及溢油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提出了对溢油应急设备库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强溢油应急队伍管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明晰我国溢油应急反应制度和掌握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和运行管理现状,是建立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运行管理模式的基础。本文将从我国溢油应急反应制度、设备库规划和建设现状、设备库运行管理现状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获得设备库运行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60年,神州风物沧海桑田;60年,国人风貌焕然一新;60年,溢油应急建设从无到有。中国海事局及沿海各省市地方政府,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工作方针为指导,在应急预案的颁布实施、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溢油监视监测体系的建立、应急队伍和力量的建设、培训和演练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全面加强了我国船舶溢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我国船舶重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溢油应急建设作为海事工作的重要一环,在6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于蔚蓝的大海上毅然铸就了一道亮丽的海上长城……  相似文献   

6.
丰彦文 《中国海事》2010,(12):17-18
<正>"7·16"大连新港原油管线爆炸溢油事故,海上应急清油污工作连续奋战40天取得全面胜利。"7·16"溢油应急行动,为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一、必须牢固树立防抗海上重、特大溢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较为完善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机制,以舟山群岛海域为例,分析利用岛、礁等有利地形进行海上溢油快速围控的技术,设计一种可持续供能的溢油回收装置,构建包括前期分析预测、中间过程控制、后期自动化清理的较为完整的溢油应急处理体系,为区域溢油应急方案的制定及应急行动提供技术支撑。该体系的实现可以为溢油处置的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严栋 《中国海事》2010,(4):58-60
文中针对长江沿岸溢油设备配备现状,深入分析长江沿岸小型区域性溢油应急设备库的优势,力求寻找一条解决目前溢油设备配备存在的问题的新途径,从而有效提高长江水域溢油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内河水域溢油污染风险的不断增加和相应法规的推出,内河溢油应急设备将会大量增加,溢油应急设备良好的管理、保养及维修情况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文中所建立的内河溢油应急设备常态管理模式包括溢油应急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等多方面内容,对提高溢油应急设备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醒  高春元 《中国海事》2008,(12):41-44
文章针对我国港口溢油应急能力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港口溢油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思路,从应急设备配备的技术标准和执行标准两方面全面阐述了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并为具体的建设和营运构建了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力求切实提高国内港口溢油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快速发展,内河水域的船舶流量正逐年增加,危险品和化学品的运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内河船舶污染事故风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船舶溢油事故时常发生,这些变化对内河水域的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内河船舶溢油应急能力己经不能满足应急反应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特别是内河船舶溢油控制技术设备建设明显滞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内河船舶溢油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与压力,提出了内河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技术装备建设设想,希望通过促进内河溢油应急设备建设的发展来提高内河溢油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2.
《航海科技动态》2011,(4):44-44
南京海事局日前披露.该市溢油防控中心暨南京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一期工程主体已竣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完成全部建设。南京溢油防控中心暨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工程位于南京化工园区内,是由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共同编制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干线第一个国家级中型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溢油应急体系建设的建议》,以2007年底发生在韩国海域的“Hebei Spirit”轮污染事故为警戒,痛陈溢油事故造成海洋污染的重大危害,呼吁加快我国溢油应急力量建设,加快淘汰单壳油轮。  相似文献   

14.
<正>2月19日9时58分,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张家港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配套码头工程打下第一桩。该配套码头位于张家港市长江福姜沙南水道南岸老沙附近,配置专业化的应急卸载设备、溢油围控设备、溢油回收设备、溢油清除设备、溢油转运及储运设备、监视监测设备等溢油应急设备,将按照一次船舶溢油综合清除控制能力达500 t。码头投用后,不仅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江张家港水域缺少专业溢油防控应急反应设施的窘迫局  相似文献   

15.
分析海洋溢油污染的危险,介绍东海救助局在装备建设、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的情况,对如何提高海上溢油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环境敏感资源、船舶交通量及油品运量、事故案例等方面分析了胶州湾溢油风险现状及发展形势,并研究了溢油事故的危害和致因。根据胶州湾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溢油事故,采用Oilmap模型对事故情景分为不采取围控措施和采取围控措施两种方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溢油事故情景模拟,可对围控措施方案进行效果检验,从而提高溢油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事》2007,(8):74-74
近年来,泉州海事局认真履行防治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职责。一是加强港口等工程建设项目中船舶防污染设施建设和应急设备、器材配备的监督管理,督促港口码头按规定配备相应的防污染应急设施设备。目前港口防污设施、设备比较完备,港口码头防治溢油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二是不断完善应急网络,提高溢油应急反应能力。争取国家投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对港口码头配备溢油应急设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  邸锦疆 《世界海运》2011,34(6):43-45
以码头的溢油风险为出发点,谈及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的必要性,阐述国内法律法规对码头溢油设备配备的要求和标准,分析当前沿海港口码头配备溢油应急设备的现状,并就如何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做好港口码头配备溢油应急设备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航行于我国水域的各类船舶越来越多,船舶污染风险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船舶污染事故频频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船舶污染形势,我国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船舶污染应急反应体系,包括建立健全防止船舶污染的法律法规、制定各级船舶污染应急计划和预案、投建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船舶污染清除应急队伍等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设备库+移动应急站+船舶"为支撑,打造"区域溢油应急快速响应平台",借鉴新型充气式围油栏的研发经验,进行区域溢油应急装备与技术科研攻关,集合区域优势资源,提升港口码头区域溢油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