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6年卡车销量累计超过160万辆,其中重卡的销量增幅达20%以上。与之对应的是国内重型汽车变速器市场的持续增长,法士特、大齿、綦齿等企业的产品不断成熟,分别在卡车和客车领域取得不俗成绩。  相似文献   

2.
格局陡变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重型汽车变速器市场风起云涌. 2008年12月1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零部件事业部下的变速箱公司生产的14挡重型变速器正式下线.实际上,早在2年前,东风中重型卡车变速器项目就已启动,当时负责该项目的相关人士曾告诉记者,东风计划先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卡变速器人手,逐渐发展到9挡及以上重卡变速器.  相似文献   

3.
任伟 《重型汽车》2003,(4):26-26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GDP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给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重型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组”、“改制”、“上市”、“引进技术”、“合资合作”频频见诸报端,新公司、新品牌、新车型粉墨登场。重卡市场的火爆刺激、推动了重型汽车配件行业摆脱多年低迷、徘徊的“熊势”,渐入高速发展之“牛势”。  相似文献   

4.
王建业 《商用汽车》2003,(12):32-32
2003年1—9月,全国23家重型汽车企业重卡市场呈现出平稳震荡的走势。前3季度产销增长率不足5%,增幅之低让人始料不及。如何把进入调整期的重型汽车市场做大做强,一直是重卡各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在重卡企业中,陕西重汽的市场作为可圈可点。从2000年至今陕西重汽的产销量连年翻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内顶尖的工程机械供应商,徐工集团选择在这个时机进入重卡行业,我们不得不为其贴上一个迟到者的标签。但单凭这些基础元素并不能保证徐工在重卡领域的成功。今年年初,徐工集团宣布:投资百亿在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建南京徐工重型汽车项目。这个项目包含重卡整车、发动机、变速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重型卡车之父的中国重汽来重组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变速器企业之一的大齿,原本是一段佳话.然而无论是最初在斯柯达重卡(SKODA706RT)基础上研制黄河150,还是改革开放初期引进斯太尔重卡技术,乃至于后来师从于沃尔沃研制HOWO重卡.中国重汽在技术规范上一直走的是一条纯正的欧洲卡车路线.  相似文献   

7.
2005-2008年我国重卡行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各主要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市场地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市场对各类重卡产品的需求结构近年来在不断改变,这种变化趋势还将延续下去.同时,我国各区域市场重卡产品容量及结构不尽相同,地域的差异也将使重卡产品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重卡车桥作为重卡4大总成(驾驶室、发动机、变速器、车桥)之一,其行业和技术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重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1年重组以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一直以远高于重型车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快速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5上半年在重卡市场出现低迷的情况下,仍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这种竞争力源自于中国重汽在经营决策、产品创新、市场开发、设备改造、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的多种优势。面对新的形势,中国重汽继续以技术领先、销售区域化、低成本和国际化战略为基础,主动出击,决定在2005下半年全面推行“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百车精品工程”,通过深入开展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把来自市场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10.
《重型汽车》2006,(1):18-18
在元月19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影响力高峰论坛年会”上,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05年度中国重型汽车行业十大影响力知名品牌,成为获此殊荣的重卡行业惟一品牌;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行业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中国重汽生产的“斯太尔王”卡车荣获2005年度中国重型汽车行业影响力第一品牌;中国重汽HOWO重卡荣获2005年中国卡车行业十大影响力畅销品牌。  相似文献   

11.
闻华 《商用汽车》2006,(10):96-97
山西大同齿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一个专业化生产制造商用车变速器的企业,一个承载商用汽车发展的配套型企业,一个50年无亏损的辉煌企业,一个高技术发展型企业.大齿重技术,重生产.一直以来,大齿紧跟整车多挡位、大转矩的发展趋势,持续生产与世界同步的高技术变速器.现在的大齿拥有1 300多台(套)生产设备,其中70%为进口设备,在检测设备方面达到100%进口.2004下半年,大齿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的TS 16949管理体系认证,同年又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大齿还在各个作业环节均使用信息化管理,于2005年开始在全厂推行的QCD改善工程已初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1 序言 上世纪末,我国重型汽车市场需求突然加速。进入新千年,产销大幅度增长,被称为井喷行情。诱人的市场形势,让生产企业欣喜若狂,不断采取措施,扩大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非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也被井喷行情所吸引,在不长的时间内,快速进入重卡生产领域。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予期中,经济界和企业都对重卡未来持非常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3.
每逢金秋,便到了收获的季节。2002年10月10~13日,“北京欧曼新产品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怀柔区龙山宾馆隆重召开,欧曼重型汽车的生产厂、零部件经销商、零部件供应商、整车改装厂以及金融行业和新闻媒体方面的400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内容包括欧曼重卡新产品展示、欧曼新车身生产线参观以及欧曼重卡营销工作商务会3项内容。通常,业内人士把国内重卡市场分为2个层次,即准重型(载质量12t以上)载重汽车和中重型(载质量一般为8~12t)载重汽车。其中准重型汽车市场容量不大(2001年销量仅为3万余辆),且市场竟争激烈,而欧曼重型汽车厂现期生产的重型汽车产品主要是大吨位的准重型载重汽车(底盘承载能力13t 以上)产品。欧曼重型汽车厂2001年投放市场的产品主要由牵引车、自卸车、载货车、改装车系列产品组成。欧曼重卡采用国际最流行风格造型设计,并配备全浮式减振驾驶室,多向可调节减振座椅,加宽豪华卧铺,从一上市就着意引领国内重卡技术。第1代产品自2001年首批上市以来,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产品在市场运行的近1年时间里,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截止日前为止已累计销售超过1500辆。由于欧曼重卡的车身部件过去一直由配套厂家提供...  相似文献   

14.
2005年4月23日,由华菱汽车集团主办的“汽车产业新法规研讨暨华菱重卡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自去年颁布的一系列道路交通新法规对重型汽车行业的影响、华菱重卡在新法规环境下的产品优势和华菱重卡自去年正式上市以来迅速获得用户认可的原因等用户关心的议题。  相似文献   

15.
“解放”、“东风”品牌之于重卡,就像“老三样”之于轿车。一汽、东风两大商用车企业依靠几十年的卡车造车经验、驰名品牌和强大的研发实力,长期来一直占领着中国重卡市场的多半份额并引领中国重卡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重型汽车变速器制造研发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投放市场,为重型汽车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基础保证。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趋势与整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上世纪80年代,国内重型汽车变速器产品技术主要引进于美  相似文献   

17.
来自重卡企业的声音让人们发现,比技术路线本身更重要的是中国重卡企业的未来:技术路线之争是否将带来市场的混淆和企业对市场的误判?尽快与国际接轨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哪才是企业正确的选择?在每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面前,我们应付出怎样的代价?国Ⅲ时代,企业、行业、社会、用户能否实现共赢? 7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部、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汽车观察》杂志社共同发起的“2008中国商用车国Ⅲ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正视问题、谋求进步为主题,以国际市场发展经验为借鉴,深入挖掘技术路线选择与市场需求、行业未来的关系,旨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进步,在行业、企业、社会、用户层面谋求共赢。  相似文献   

18.
辛木 《重型汽车》2007,(1):30-32
“解放”、“东风”品牌之于重卡,就像“老三样”之于轿车。一汽.东风两大商用车企业依靠几十年的卡车造车经验、驰名品脾和强大的研发实力,长期来一直占领着中国重卡市场的多半份额并引领中国重卡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卡车行业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升级,使得我国主流重型卡车生产企业相继完成了新一轮产品的换代,而后进入者选择较高的技术平台作为竞争的资本,重卡市场的竞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认识到新特点并力求适应重卡市场的发展规律,对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决胜重卡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龚雨楠 《时代汽车》2005,(12):72-74
2005年国内重卡市场进入“调整期”后,市场持续低迷 2005年重型汽车产品进入了“豪华型”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国重型汽车市场总需求有所不足,较去年将有定的下滑。根据重型车市场八年周期性的规律,2005年国内重型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限载、治超政策等因素影响,今年重型车市场出现了八年以来的首次呈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