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大同铁路分局管内3条干线安装了2种不同型号的第2代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其中大秦线安装了51套HTK-391型红外设备,北同蒲和大张线分别安装了15套和10套HBDS—Ⅱ型红外设备。这两种设备的探测角度相近(即探测车辆轴温时探头视场落在轴头的扫描位置接近),探头标定方法及标准也一致.因此对车辆轴温的探测结果具有一致性。但因所采用的热轴判别(以下简称热判)标准不同,因而产生的热轴预报结果也就不同。大同铁路分局于2003年上半年在北同蒲、大张线区间共探测车辆10026369辆,预报热轴停车检查239轴,预报热轴万辆比为0.24;大秦线区间探测车辆34949560辆,预报热轴停车检查20轴,预报热轴万辆比为0.0057,北同蒲、大张线热轴预报万辆比是大秦线的42倍。  相似文献   

2.
侯志刚 《铁道技术监督》2007,35(10):16-17,19
通过对货车转向架和红外线轴温监测系统的分析,找出了大准铁路重载列车红外线轴温监测系统误报热轴的原因。通过对红外线轴温监测系统扫描距离与扫描角度的技术改造,降低了热轴误报率。  相似文献   

3.
1前言安全是旅客列车运行最为重要的因素,铁路客车轴温探测事关行车安全,与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悉悉相关。轴温过高将导致燃轴,甚至切轴使列车颠覆。古老的轴温探测方法是列检工人用手摸轴头,凭经验来感觉温度的高低,可靠性很低。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铁道部已普遍推广用电子技术来探测轴温,并投入巨资给干线旅客列车安装了轴温探测报警器,目前报警器传感器和二次仪表已由铁道部科技司颁布JJG(铁道)115-94和JJG(铁道)116-94部门检定规程,1995年还颁布了JJG(铁道)151—94《客车轴温报警器测试仪检定规程》,但各铁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当前道岔转换装置中应用的实心销轴和力传感器销轴的静力学、模态、疲劳寿命分析,以及电气性能测试,研究列车通过道岔时的振动与冲击对销轴的静强度和疲劳寿命的影响。本文提出的力传感器销轴已在国内地铁得到相关的功能及安全验证,将为道岔转换阻力的监测提供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优化销轴结构,延长销轴使用寿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高速万向轴传动式动力车万向轴传动系统的结构,建立了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理论计算模型,特别考虑了万向轴附加力矩的影响,对万向轴传动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得到了高速动力车在起动和轮轨粘着瞬时下降后恢复时传动系统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该万向轴传动系统结构合理,不会出现粘-滑振动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6.
赵金利  田国太 《铁道车辆》2002,40(10):38-40
分析了制动梁存在的滚子轴和闸瓦托滚子轴槽孔中方位不一致和闸瓦托安装反位问题,阐述了滚子轴与闸瓦托的正确安装方位,并对造成滚子轴方位不一致和闸瓦托安装反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调查、分析热轴原因和热轴规律的基础上,深入现场,针对检车乘务工作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检查、处理客车热轴、燃轴的“2512”作业法。经验证,这套方法对检车乘务员在途中如何检查判断故障,正确处理故障,确定是否甩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列车轴温过高会给列车运行带来危险,因此列车轴温检测系统的意义重大。本研究不同于其他轴温检测设计,采用Android平台手机与ARM11开发板相互通信以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测。设计中采用Wi-Fi技术进行实时接收开发板采集的轴温数据,并将手机作为Socket通信过程中的服务器端接收数据,ARM开发板作为客户端发送轴温数据,使机械师能够在列车的任意位置对每一车轴的温度值进行实时观测。经测试,研制的铁路列车便携式轴温报警装置基本实现了轴温检测和无线发送轴温数据到智能手持终端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管幕钢顶管顶进施工过程钢管产生的力学效应,建立顶管-泥浆-复合地层数值模型,分析钢顶管内力及泥浆界面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顶管在顶入时主要受到泥浆正向压力和剪切作用,沿轴向顶管轴力尾部至前端逐渐减小,竖向顶管轴力下部略大于上部,从而形成微小转动弯矩致使尾部略微上浮;在同一横截面,顶管下部轴力大于上部轴力,轴向上顶管尾部轴力大于前端轴力,顶管顶入所需荷载随顶入长度增加而增大,增长曲线呈非线性,随顶入深度增大,增幅逐渐减少;受泥浆力学特性和地层围压影响,泥浆剪应力由顶管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顶管顶入距离越长,泥浆剪应力极值越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响应我国主要繁忙干线提速要求,从理论上探讨了“对于Vmax=140km/h的电传动机车采用轴悬式驱动机构”的可行性,采用六轴机车的垂向和横向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程序,在相应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对轴悬式和架悬式机车进行了运行平稳性及轮轨动作用力,牵引电机工作状况的计算,得出了轴悬式六轴机车以140km/h运行时的轮轨动作用相当于架悬式六轴机车以160km/h运行的动作用力的结论。但前者的牵引电动机和齿  相似文献   

11.
徐涛 《铁道建筑技术》2023,(11):125-128
为了解决盾构机设备上油缸销轴拆装困难、耗时费力和安全隐患高的问题,根据销轴结构形式和安装位置等特点,现设计一套专门用于销轴拆装的工装来辅助操作人员进行快速拆装销轴。该工装结构简单,重量轻,强度可靠,便于操作人员安装与操作,解决了盾构机设备上销轴拆装难度大、安全隐患高等问题。同时,对该工装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工装进行针对性优化,得到稳定可靠的拆装工装。该工装在实际生产项目中也得以验证,工装安装及搬运方便,拆装销轴方便快捷,可大幅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许立群  张弘 《铁道车辆》1997,35(4):55-57
以货车滚动轴承突发性燃轴,热切轴和渐变式燃轴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介绍了滚动轴承货车段修轴承故障16字判定法和列车检查“国五三七”作业法。  相似文献   

13.
HTK型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是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研制生产的,现在太原铁路局大秦线上应用。它是利用红外线温度测试原理,对运行中的铁路车辆轴温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地发现车辆热轴,防止可能发生的车辆热切轴事故,对行车安全和运输畅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该系统在目前的运用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速动车组普遍采用空心轴,对空心轴探伤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动车的安全。介绍了目前空心轴探伤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析客车热轴,燃轴和热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引起客车热轴,燃轴和热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三者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上海轨道交通新车型均已配备车载式轴温检测装置,而老车型列车无轴温检测预警设备,主要通过人工方法进行轴温检测,需要为老车型列车配置自动化的轴温检测装置。在分析常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轴温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适合上海轨道交通老车型列车的自发电车载式轴温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吸收车辆振动能量产生电能,为传感器供电,并通过射频通信方式无线传输所采集的轴温数据,具有轴箱温度不间断采集、数据实时发送、通信无线传输、网页端同步传输和异常数据报警等功能。介绍了该系统的研究历程、系统原理及组成、设备安装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轴温检测值与新车车载轴温检测系统的更接近,也即更接近设备本身的温度。该系统已安装于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06C01型列车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具有恒定灵敏度的智能型光子探测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于铁路车辆热轴探测的红外探测器,无论是热型红外探测器,还是光子型红外探测器,都是属于温度敏感器件,因而能有效探测热轴。但是这类器件的灵敏度会随环境温度而变,这给热轴判别和定理检测工作造成很大麻烦,本文介绍采用环境温度实时采样跟踪,数字化电位器自动增益调整和单片微机智能化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光子探测器灵敏度基本恒定,整个系统都内藏于探测器小盒内,使用方便,有利于高速车辆的热轴探测。  相似文献   

18.
胡伟 《上海铁道科技》2012,(3):39-40,21
客车集中轴温报警器在旅客列车运行中能自动监控轴承温度变化,当轴承温度超过允许的温升数值时,自动进行声光报警。熟悉掌握轴报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可以对突发应急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有效预防客车因热轴引起的燃轴、切轴事故。  相似文献   

19.
轨道车智能速度里程轴温检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多功能轨道车智能速度里程轴温检测系统能够解决目前轨道车上所装里程表计速不准确、不能检测轴温的问题,不但具有实时刷新轮径值、计算轨道车速度和里程的功能,同时还能监测、记录轨道车轴温,轴温超限时报警并实施常用制动。轨道车智能速度里程轴温检测系统目前已完成研制,已经进入装车试用考核阶段。  相似文献   

20.
轴桥是低地板有轨电车独立轮对的关键承载件,为了研究其承载性能,根据德国交通企业联合会发布的VDV 152:2016《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规则的城市轨道车辆的强度设计规范》的规范要求,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试验测试等方法对整体式锻造轴桥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VDV 152:2016规范要求计算得出的载荷工况能够更好地反映轴桥的使用情况;基于有限元软件仿真轴桥使用环境下的柔性约束,并采用FKM(德国机械工程委员会)规范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分区域利用率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轴桥利用率为96%;采用整体模锻成形工艺和套筒形刀具机加工工艺可以使轴桥获得高综合性能,满足粗糙度为0.8、同轴度为0.02等高精度尺寸的要求;通过模拟轴桥约束条件等方法获得的试验应力与仿真应力偏差约为10%;采用极值应力工况组合绘制轴桥的载荷曲线并进行分阶段疲劳加载试验,轴桥未出现疲劳裂纹,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