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有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的基础上,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引入视频联网监控的层次划分和交通监控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省域范围内的多级交通视频联网监控平台,实现视频监控平台的联网、授权、认证、调用等功能,使得省内各相关营运部门和管理部门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共享交通视频资源,为道路运营和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不同道路之间交通信息共享和互通的重要性出发,针对我国目前实际建设中业已形成的交通监控系统归属分散,互相独立,存在大量信息孤岛的特点,运用系统分析与集成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具有一般意义的交通监控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的解决思路和设计方案,以 Internet 为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载体,通过数据传输协议,利用互操作技术,实现分布式交通监控系统的信息共享,为道路交通协同控制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尤其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逐渐取得成效。移动警务终端是公安交通民警持有的基础设备,在路面巡逻、执法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以移动警务终端为载体,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将部分业务拓展到了移动端。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主要业务有缉查布控、视频巡查、非现场执法等,依托移动警务终端的视频、语音模块,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业务中实现人脸识别、语音输入、语音指令等功能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重点是"三大建设、一项改革"。"三人建设"是公路交通监控系统建设、公安交通指挥集成平台建设和交通安全执法服务站建设,"一项改革"是公路交通管理勤务改革,即:通过公路交通监控系统发现取证、通过公安交通指挥集成平台调度指挥、通过交通安全执法服务站检查执法,建成三位一体的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实现对公路通行车辆实时监控、全程监控,对重点违法自动抓拍、有效拦截,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要介绍公路运输枢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基础上,结合满洲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项目,初步构建了满洲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集成交通管理各子系统,将系统的采集功能、操控功能、监控功能、指挥调度功能、辅助决策功能和服务功能等集成一体。通过公路运输枢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提高公路运输枢纽综合管理水平,有利于辅助实现绿色交通。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是提高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已从单一的高速公路运营状况监控逐步发展成为综合的管理、服务信息资源,视频设备和组网方式与信息共享是高速公路信息管理发展密切相关,文章依据高速公路交通机电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就高速公路视频监控技术应用作了浅析,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准通过审查根据交通标准化计划,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系统交换要求》、《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建设要求第1部分:核心元数据》、《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建设要求第2部分:分类与编码》、  相似文献   

8.
基于共用信息平台的高速公路系统集成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解决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在分析高速公路的建设现状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共用信息平台技术,对交通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建立了系统集成的框架;通过强化操控平台的数据及控制的综合共享,开发了吉林省高速公路路网指挥调度系统数字平台。研究结果实现了高速公路分散系统的良好整合。  相似文献   

9.
京津塘高速公路共用交通信息平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正在从建设阶段向管理阶段转变.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交通管理业务与数据源越来越多.另外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中集成了众多厂商的硬件设备。这些对业务之间的互通、数据之间的共享、设备之间的共存等都提出很多难题。建立共用交通信息平台是实现系统信息集成的重要手段.它的建立不仅能为各类信息的整合提供技术依托.同时也将为各相关子系统提供引导接入策略和信息共享服务。本文着重介绍了共用信息平台技术在京津塘高速公路管理交通监控系统(TCS)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省江口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将辖区内旅游客车、"营转非"大客车等重点车辆基础信息导入《公安交通集成指挥云平台》,借助系统中的"大数据"对"营转非"大客车检验情况、投保情况、上路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江口交警大队安排民警负责对辖区内"营转非"大客车所有人、管理人、驾驶人以及车辆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路网规模逐步延伸庞大,公众跨区域出行和物资流动迅猛发展、交通突发事件呈现递增现象,建设公路网管理、应急处置和信息服务系统为必然趋势。分析了公路网日常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出行信息服务及基础数据支撑的系统功能需求,以省域公路网为研究对象,基于逻辑框架方法,设计了融合日常监控、突发事件预警监测、资源调配与指挥、多方信息联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集成平台系统方案,并给出了突发交通应急事件处置流程。研究表明,所构建系统能够掌握实时全面交通信息,实现全路网的协调管理,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广东省高速公路传统视频监控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小的投入研究设计了路段级、区域中心级和省监控中心多级视频联网监控平台,使高速公路各级营运管理和监督部门可通过监控网、办公网或手机终端轻松、实时地访问所需路段的视频资源,为高速公路运营和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交通应急指挥与救援提供强大的业务支撑。  相似文献   

13.
晓声 《道路交通与安全》2007,7(2):F0004-F0004
中心由指挥调度大厅(见封面)、“122”报警服务大厅、新闻媒体间等组成。中心在智能交通管理体系框架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交通监测、交通控制、勤务指挥、信息服务等系统整合,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全市道路交通的统一控制。作为奥运交通指挥管理中枢,中心将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指挥、调度、协调、组织交通,为奥运交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交通发展的深入,以及人们对于交通信息需求的提高,解决交通信息集成、共享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智能交通标准化的相对滞后,成为信息集成、共享的重要壁垒。要想解决这种现状,必须探求发展与标准化之间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办法。建设交通共用信息平台是解决信息集成与共享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智能交通体系框架、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方面的标准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反过来也将对智能交通标准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智能交通(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电子控制、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影像处理、有线/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所构建的一个具有快速准确的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指挥调度能力的管理系统,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违法处理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和综合管理控制平台的有机集成。智能交通使交通基础设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提高了交通管理服务质量,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标准规范在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系统地阐述了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标准体系框架的结构、主要内容及4个主要技术标准的编制思路、主要内容、应用领域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道路监控系统的需求现状,探讨了多用户共享交通道路监控信号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交通道路监控信号的共享方案。  相似文献   

18.
《驾驶园》2017,(11)
正瞄准一流目标构建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打造"四位一体"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主城区全覆盖。本着"监控城市道路车辆为主、兼顾视线内行人"的设计理念,长春交警支队着力建设集道路交通管理功能、交通状况监控功能、车辆卡口轨迹功能、可视化指挥功能的"四位一体"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猎监摄像头、高空摄像头、电子警察摄像头构成。目前,长春市主城区已经实现了视频  相似文献   

19.
智能交通虚拟共用信息平台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提出一种虚拟共用信息平台技术(VCIP)作为ITS子系统间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的基本框架,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VCIP结合了集中控制和分布处理的优势,具有开放性,根据访问授权与数据类型控制服务水平,支持跨平台ITS异构数据的转换与集成。分析了VCIP对ITS集成的重要作用,提出了VCIP的体系结构、操作机制和实现技术,并通过一个基于VCIP的出行信息系统———VCIP TIS原型系统验证了VCIP的特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及其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视频监控主要是指视频源或接收端设备具有移动能力。它由前端影像取样装置、影像传输接收装置、后端影像资料库及处理系统等3部分组成。作为一种新概念和新技术,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将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智能交通、交通资讯、公安交警现场指挥处置、交管路管快速反应以及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等方面会大显身手。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已在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安全领域迅速发展,并在全球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