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测定车速的意义速度是交通运行情况的基本量度。为了探求公路发展的趋势,制定国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分析公路经济效益与线形几何设计是否合理,估计道路交通阻塞程度,检验公路养护管理优劣及交通控制效果,事故分析,评价道路服务质量及通行能力,在城市里作交通规划等。为此,应尽快、准确、方便的寻求出车速测定方法。本文提出用 PC-1500计算机直接采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输出结果,获  相似文献   

2.
车辆的行驶速度对道路交通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很多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车辆超速行驶。驾驶人的偏好、车辆因素、道路环境、交通环境,甚至是其他车辆的速度以及乘客都会不同程度地对车辆的行驶速度产生影响。分析车辆超速原因,是为更好地防范此行为,最终达到降低事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颖 《华东公路》2011,(5):87-89
当前城市慢行交通工具主要有两种: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褒贬不一,其行驶速度情况、合理的速度限值是多少,一直是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对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调查与对比分析,对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慢行交通工具车速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车速、视觉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交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汽车行驶速度超过60公里/小时后,驾驶员的视力会下降、视野会变窄。引起驾驶员视力下降的原因是,汽车行驶中驾驶员与道路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眼睛分辨物体的最小距离发生变化;相对运动速度增加,眼睛分辨物体的最小距离就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平均车速和车速标准差的路段安全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几条典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车辆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对路段交通安全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车辆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对路段事故率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统计样本进行了路段事故率与平均速度、速度离散性、车速标准差系数的偏相关分析,从计算结果发现分析路段事故率与车速离散性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影响分析路段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车速分散性;最后采用质量控制法,筛选出同类型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并提出了同类型路段车速离散性临界值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车速低于设计车速时,为降低道路事故率,应着重控制车速分散性。  相似文献   

6.
Vissim仿真软件中期望车速的设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车辆运行速度值难以获取,特别是新建道路车辆运行速度更难确定的实际状况,采用交通模拟软件Vissim进行获取,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文中探讨了软件中期望车速的设置单元划分原则,根据平曲线行车安全性和车辆动力学性能重点对平面曲线、纵坡和组合线形处期望车速的大小及设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交通调查是进行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控制与管理以及交通流研究的基础,也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在分析收费站设置和交通调查点设置的对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将交通调查点和公路收费站相结合,建立依托收费站的数据采集系统来进行交通调查,并在大的范围内建立一个数据处理平台,处理交通流参数,研究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这将大大节省交通调查所需的人力、物力,节约资源,同时,数据的精确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系统分析了高速公路上常用的几种速度限制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合忻阜高速公路的实际道路、交通特性,提出了适合忻阜高速公路特点的分路段、分车型、分车道统一限速+特殊路段局部限速的速度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面向车路协同环境,基于一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一种带诱导车速单车道改进NS模型。分析了车路协同交通环境中可交互的基本车辆信息。根据前后车辆的位置、速度制约关系和邻近阻塞点位置等信息类别,以及在此信息交互条件下将对车辆运行产生的影响,在单向不发生换道的假设下,设计了不同车辆关系下的诱导车速模型,并基于诱导车速模型对NS模型进行了改进。根据实际道路条件,在不同车辆密度条件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遵守诱导速度对车辆进行控制,能够在车辆密度小于0.4 pcu/km的路况中获得较好的平均速度和平均流量;但当车辆密度大于0.4 pcu/km时,由于同步相的增多,改进NS模型中平均车速和流量均不能优于当前微观交通流现状。不同遵守率仿真结果说明:在同等车流密度条件下,当遵守车速诱导的车辆比率下降,则诱导车速的有效性也发生下降。理论和数值结果均表明:在未来交通环境中的信息交互条件下,车辆的运动规律将发生改变。根据此改变所提改进NS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车路协同条件下单车道环境中的微观交通现象,为未来智能交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十次肇事九次快”,正确控制车速是安全行车的一个先决条件。汽车的安全车速,应随着汽车的载质量、交通流量以及道路条件等差异而有所不同。驾驶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交通拥挤的道路上行驶,要使自己的汽车随着车流行进,不要急于超车,那样十分危险。 2.尽量采用经济车速行驶。既要避免高速超车,又要避免低速慢行。  相似文献   

11.
在发展机动车交通的同时,如何给行人、社区居民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是道路工程师和城市规划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交通宁静技术以速度管理和局部区域交通管理为设计基础,来合理控制住宅小区的交通量,以减少机动车对次要道路的主导作用。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来评定交通宁静技术对机动车速度和道路安全的影响,为我国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交通宁静措施特别是竖向式偏移设施能够有效地减低机动车运行速度,其中高度为100 mm的减速丘和坡度为1:10~1:15的减速台为最有效的减速设施;交通宁静设施的设置尤其是实施全区域交通宁静技术方案后,对道路安全的改善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道路接入管理(Access Management),在国内交通管理领域通常称为“开口”,即在道路上为路侧单位接进出口,是交通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领域。道路接入管理做不到位,道路的通行效率降低,其安全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这一方面,我们急需从教学、实践、政策和标准领域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中难以长期、精准地预测车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参数化车速预测方法,利用传感器和GPS提供的前瞻数据预测车辆的速度轨迹。首先根据整车动力学和车辆停车转弯趋势建立基于智能驾驶员模型(IDM)的车速预测算法;然后,从NGSIM公开数据集中筛选数据用于参数标定及仿真;最后,利用遗传算法(GA)对算法参数进行标定。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速预测算法在通畅或拥堵的交通环境中,对于长期车速预测均有较高的精度,误差可控制在8%~1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车速对交通安全有显著影响。通过分析车辆速度及其离散性对交通事故数量及其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关系,认为:车速越高,其离散性越大,造成的交通事故数量、事故率以及事故后果严重性越大;相邻路段车辆运行速度差异越大也会增加道路交通的危险性。提出合理限制车速、减少速度离散性以及注重相邻路段车速协调性等速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多,由此导致来越严重的交通问题。本文分析了交通拥挤现象和环境问题下的经济现象,并针对交通的需求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有效建议,目的是推动我国交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干道路段交通流速度-流量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干道交通流为间断流的特点,主要研究了城市干道交通流速度-流量关系。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分析城市干道路段速度与流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分段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城市干道速度-流量关系模型,对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可为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研究以及交通仿真参数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及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作业区行车速度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新开  吴兵 《公路》2004,(7):132-137
行车速度控制对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作业的安全性起着巨大的作用。控制养护作业工作区车速的方法包括交通标志牌、旗手、交通警察(警车)、车道变窄、“颠簸”车道、视觉限速标线等。文章结合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大量研究,详细分析了各种速度控制方法,并对其中某些方法进行了综合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交通与计算机》2011,(4):F0003-F0003
智能交通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和应用领域,也是现代交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促进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科技工作者的自主创新与学术交流,推动智能交通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智能交通的交叉融合、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以及智能交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2年1月8~9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第三届全国智能交通与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交通信号控制和动态交通诱导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两个主要手段,2者协同运作能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多源交通信息处理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实现协同的基础和关键。文章分析了交通控制与动态诱导系统的信息需求特点,对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系统协同运作的数据处理与信息融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析城市交通事故交通影响程度,对于评估交通应急等级及采取相应的应急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将城市交通事故对交通的影响与水波涟漪类比。基于事故发生前后道路车速的比值,借助水波原理,提出了交通影响系数的概念,并界定其作为评价交通影响程度的依据。针对某一给定类型的交通事故,在对35起交通事故调查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的基础上,得到了交通影响系数时空分布图;采用变量控制法,利用MATLAB构建了交通影响系数与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模型。针对不同事故特征的差异性,考虑事故发生后道路剩余通行能力的不同,采用城市道路车道利用系数计算得到了事故源修正系数。利用二重积分构建累积交通影响系数模型,计算出交通事故的综合交通影响程度值,从而评价交通事故对周边路网的综合交通影响。最后,假设某一交通事故,并对其进行VISSIM仿真分析,分别采用文中所构建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模型和根据实际仿真运行数据所建模型计算了该事故的综合交通影响程度值,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分别为0.666和0.648,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结果表明:构建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模型是可行的。该研究成果可以在交通事故发生时给城市交通应急管理部门快速响应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