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小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多显"车本主义",以保障机动车快速通行为核心,而对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系统重视不够,产生如人行横道宽度不合理、过街安全设施不足、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被违规占用、行人与自行车随意横穿马路等问题,行人与自行车骑行人员的出行环境日益恶劣,致使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服务水平不高,制约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中小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占有较高的比例,文中着眼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中小城市交通系统中的特点,分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参与者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叉口行人步行速度是交通信号设置和安全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研究西安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行人过街步速特性,根据采集到的西安市碑林区几个典型道路交叉口行人步行速度数据,通过SPSS软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行人不同性别、年龄和交叉口有无信号灯的条件影响下行人过街速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行人步行速度分布都符合正态分布,不同年龄行人速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最后,采用15%位步速作为西安市道路设计步行速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3.
陈凯 《交通科技》2007,(1):93-95
根据目前我国城乡T形无信号管制道路交叉口及行人的步行特点。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人车潜在交会次数来研究交通冲突量,比较完整地引出道路交通安全潜在穿越冲突量指标,该指标反映人车发生冲突与事故的可能次数,有利于评价城乡T形无信号管制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的改善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交通系统中行人安全问题,提高现有道路设施管理水平,在对传统交通安全警示措施和装置分析的基础上,将传感技术应用于行人交通安全警示系统之中,对行人交通安全警示系统进行研究。该行人交通安全警示系统由信息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信号输出模块及电源模块组成,采用太阳能供电,通过声、光提示对交通系统中的行人进行安全警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应用于城市道路交叉口时,能够取得很好的警示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行人自行车交通安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行人自行车交通违法警示体验平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加以设计和实现.通过该装置,体验者可通过立体投影设备,控制设备(键盘,游戏手柄等),以不同身份、不同视角等进行虚拟交通违法体验,实际感受步行、骑自行车交通违法和不安全行为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应用统计方法和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对2012~2021年知网和WOS步行研究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历年发文量,找出领域核心期刊、主要作者和机构,了解领域的研究概况;通过关键词词频统计和突发词检测,分析国内外步行研究热点和趋势,确定步行交通领域重点关注方向为“行人过街”、“交通安全”,以及步行的“智能交通”;最后,通过文献阅读,总结梳理了3个方向近年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动因。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态度、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对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影响,构建了最佳行人违规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受访者认为违规行为是方便的、低危险的,40.2%的人有从事违规行为的意愿,说明我国目前民众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在主观规范上,大部分的受访者认识到违规行为是不应该的,但同时有5成的受访者表示实际有需要行使违规交通行为,说明我国目前的行人交通设施存在着不完善与不合理的地方;在认知行为控制上,调查表明,虽然外界促使行人违规的诱惑较多,加强管理还是可以避免违规行为的。最后,提出了行人交通安全的改善措施,即提高行人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常识,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的管理,以及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完善行人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发达国家把从小培养国民的步行出行习惯视为重要国策,并逐步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规则。"安全去上学全国合作伙伴计划"是2005年最初在美国发起的一项专注于中小学生上学路上交通安全提升的社会公益性活动。行动计划包括针对不同年龄组的未成年人进行安全出行的技能教育,对上学路线进行步行审计的方法进行技术指导等。其中的步行审计制度很有借鉴意义,能反映出交通安全的细致需求和具体的操作思路,本文针对这个话题,进行摘要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把握行人致命事故的特征和致因机理,促进减少该类事故的发生,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181例真实行人致命事故案例,从事故地点、时间与天气、驾驶员、行人、车辆、碰撞状态以及事故后果等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鱼刺图法从行人、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等5个方面对行人致命事故的致因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行人致命交通事故的7个特征:①行人违章横穿道路突出(60.0%);②老年行人涉事率高(60岁以上占37.0%);③19:00-21:00是事故多发时段(29.2%);④面包车事故是中国道路特色(16.0%);⑤路侧作业行人危险度高(6.6%);⑥行人死亡大多为颅脑损伤(87.8%);⑦车辆前挡风玻璃大多会有网状裂纹等.结果表明,行人违章横穿道路是行人致命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加强行人和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是预防和减少行人致命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石质铺装道路也俗称为石板路,常见在校园内、公园、景点等地,此种道路既有通行作用又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石板路的铺设与行人的步行行为特征关系紧密,作者通过对某高校校内学生的步行特征及石板路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基本数据,并对男女性别、身高,单/多人、是否负重、性格分析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合理的行人步幅并以此设计校园石板路的板宽、间距及相邻两块板的中心间距.最后邀请行人在两条改装后的石板路通行,在舒适满意度上感觉舒适的行人高达93%和9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行人事故的发生机理,分析影响行人交通安全的显著因素,收集上海市中心城区263个交通分析小区(TAZ)的行人事故、道路、人口及土地利用数据,并开展行人宏观安全研究。考虑到TAZ之间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建立考虑空间相关性的贝叶斯负二项条件自回归模型,在条件自回归模型中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包括0~1邻接矩阵、边界长度矩阵、分析单元中心距离倒数矩阵、事故空间中心距离倒数矩阵这4种既有矩阵,以及首次引入的宏观安全建模中的分析单元中心距离多阶矩阵。结果表明:分析单元中心距离多阶矩阵的模型拟合效果和事故预测准确度均显著优于既有的4种空间权重矩阵,证明了在宏观安全建模过程中考虑研究对象交通特征(居民步行平均出行距离等)的必要性;人口数量、主干道长度、次干道长度、路网密度等因素均与行人事故呈现显著正相关,平均交叉口间距、三路交叉口比例等因素与行人事故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高等、低等土地利用强度,中等土地利用强度对行人事故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步行交通是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步行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高低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舒适度的重要方面,若要提高居民的出行质量,必先要提高步行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本文根据行人过街的行为表现及特征,以及机动车对行人步行的影响,对大连市华南广场商圈区域进行研究。分析了区域内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行人过街不便、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等问题进行组织优化。  相似文献   

13.
人车碰撞事故仿真与行人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PC-Crash软件建立了行人汽车碰撞模型.综合考虑人车碰撞过程中行人身高、步行速度、车速、人车碰撞位置等因素及其统计特征,利用Matlab软件随机生成行人与汽车碰撞工况作为PC-Crash行人汽车碰撞模型输入,进行了大量的仿真,总结出事故发生后人体头部与车体前部碰撞点的分布规律,为汽车在行人保护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已经成为广大驾驶员开车出门第一选择,但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行人上高速违法行为也越来越突出。近几年以来,已发生多起因行人上高速而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造成极大的交通事故隐患。加强高速公路的交通秩序管理,治理行人进入高速公路,严管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停车上下客。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张玉珍 《公路》1990,(3):24-27
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是为了避免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发生危险。因此道路交通标志在交通安全管理上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对交通安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将交通标志的设置作如下介绍。一、标志设置的基本原则在选择交通标志设置地点时,除必须考虑标志的视认性外,还要考虑道路构造、交通状  相似文献   

16.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句交通安全宣传老口号,看似平常但很多人做不到。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中,约25%发生在路口,而发生在路口的交通事故中90%以上是由违反信号灯指示造成的,其中闯黄灯现象尤为严重。另有数据表明,因不按规定让行、超速造成路口交通死亡事故占路口死亡事故总人数的40%以上。究其原因,实际上与机动车或行人闯红灯、闯黄灯均有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行人穿越车流的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测量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行人穿越车流时的平均步行速度,行人所需要的穿越时间,综合运用交通工程学和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影响行人穿越车流的各个因素的特征,得出行人穿行车流过街的流程图,并对防治行人穿越车流过街的违章行为的发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为地铁站周边步行设施规划、交通组织及信号控制优化提供依据的研究,提出进出地铁站短时步行交通需求动态预测模型.以地铁列车到发时间间隔为单位,通过Levenberg-M ar-quardt算法标定的指数平滑模型对下一到发时间间隔内的进、出站客流量进行预测,基于动态行程时间分析地铁站周边人行道、无信号交叉口、信号交叉口以及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处的步行交通阻抗函数,并提出侵占人行道、寒地城市冰雪路面、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与水平路面高度差、缺乏方向指示4类惩罚系数对步行阻抗函数进行修正,采用多路径交通分配模型将指数平滑模型预测得到的进出站步行交通量分配至地铁站周边慢行交通网络.以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博物馆站1号站口为例进行良好天气及雪后进出站客流量预测、对比冬夏两季步行阻抗函数计算和步行流量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过连续6个到发时间间隔客流量数据标定指数平滑模型的前提下,进出站客流量预测相对误差总体呈下降趋势,第7个到发时间间隔进、出站客流量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67% 和-3.57%,根据地铁站周边步行阻抗函数分配得到的步行流量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且能反映步行环境和季节变化引起的路线选择倾向变化,证实模型可用于地铁站周边步行设施的规划与评价,并可协同地铁站邻近交叉口进行考虑行人效益的动态交通控制.   相似文献   

19.
十三、沿线设施沿线设施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公路经济效益、保障行驶安全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是现代公路的标志之一。 1.交通安全设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应从公路、驾驶人员、行人、车辆等各个角度分别采取措施。但是,为了全面发挥公路的功能,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则是公路管理部门必须做的工作。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有:人行跨线桥或人行地下  相似文献   

20.
行人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为了构建有效的行人交通安全防治体系,论文使用中国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多次重复的K折交叉验证评估,并确认随机森林模型在该数据集上具有统计学功效后,利用基于排列的特征重要性算法对影响行人交通事故的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随后对重要事故特征的数据进行统计,并使用卡方检验确定随机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事故参与人员数、行人年龄段、事故发生时间与道路最高允许车速是影响行人交通事故后果的最重要特征。整体趋势表明事故参与人员数越多,事故后果越严重;对于13岁及以上的人群,行人年龄越大发生事故的后果也更严重;在凌晨0:00-4:00发生的事故中,事故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在限速为80km/h及以上的道路上发生事故的后果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