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有限集的情形下,讨论了任意集族上的集函数在包含该集族的最小λ-系上延拓成为概率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有限集的情形下,讨论了任意集族上的集函数在包含该集族的最小λ-系上延拓成为概率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智能化冲洗是解决电气化铁路绝缘子人工冲洗弊端的有效途径,而智能化冲洗的关键在于绝缘子识别、定位。通过对现有智能冲洗设备的分析,提出一种铁路绝缘子定位、跟踪方法,该方法基于传感器信息,采用启发式Q(λ)学习算法,可快速、准确找到绝缘子。首先建立铁路绝缘子水冲洗环境模型,接着为解决传统Q(λ)学习算法盲目学习导致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通过搜索支柱特征调整奖赏函数,设计启发式策略函数并融入Q(λ)学习中,提高算法的学习和收敛速度。最后分别对传统Q(λ)学习算法和启发式Q(λ)学习算法进行Matlab仿真实验,确定最佳参数设置,仿真结果表明启发式Q(λ)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施工和制造误差使得铁路工程结构参数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作为系统主要自激励的轨道不平顺亦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时变性,因此,探明不确定因子对列车和轨道-桥梁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高效地完成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性能分析,建立列车-轨道-桥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采用轨道不平顺概率模型和谱表达-随机函数的方式在有限随机变量空间中实现轨道不平顺随机过程的高效模拟。引入概率密度积分方程和直接概率积分法发展了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动力方程和相应的计算求解策略。基于MATLAB实现了列车-轨道-桥梁随机振动的直接概率积分法分析程序,计算了全概率不平顺激励和参数随机条件下车-轨-桥系统振动响应的均值、标准差和时变的概率密度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与概率密度演化分析方法相比,直接概率积分法可较好地反映行车过程中系统响应的概率密度特征,然而其在系统响应随机后处理时更为高效,其效率可提高1~2个数量级。此外,考虑轨道不平顺全概率激励更能准确地反映行车过程系统响应的概率特征,平均概率谱可能使得计算结果偏于保守;行车速度对于列车和桥梁动态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系统响应的范围逐渐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车地移动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时延和传输速率的要求更加苛刻,针对此问题,引入LTE-U技术以加大频谱带宽。考虑到LTE-U系统会与现有WLAN系统产生干扰,因此,通过定量分析系统满意度函数以确保免授权频段LTE和WLAN的整体性能;采用M/G/1排队模型对LTE和WLAN共存异构网络在免授权频段的时域行为进行建模,设计了基于ABS的无线帧结构,并提出由启发函数和资格迹改进的HQL(λ)时域资源分配算法,基站通过与无线通信环境持续交互计算得到ABS(Almost-Blank Subframes)的最佳比例分配,解决免授权频段上LTE-U和WLAN系统的干扰共存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且相比Q-Learning(λ)、Q-Learning, HQL(λ)资源分配算法的系统传输速率分别提高12.8%和26.1%,相比Q-Learning(λ),系统平均传输时延提高27.2%。  相似文献   

7.
针对转向架构架静强度实验结果仅对测试件有效,不能准确反映整批构架的结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6σ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对转向架构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确定受力较大部位的区间变量,并基于参数化模型对其进行D-最优试验设计,建立表征转向架构架结构特征的多项式响应面函数。其次,结合6σ原则和Chebyshev不等式,建立描述区间变量的分段函数模型,给出新模型中区间变量的生成策略和非概率可靠度的计算方法。最后,以动车组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并与传统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缺乏或小样本的条件下,分段函数模型更好地反映整批构架的结构可靠性,弥补了基于均匀分布假定相对保守的缺陷,同时,解决了由测试次数少导致的实验结果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日常检修过程中,大量检修及故障数据未得到合理利用.针对计划检修已不能满足目前受电弓检修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元分析和概率神经网络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运用主元分析法对受电弓日常检修中的初始特征参数进行降维,将降维后特征参数输入到概率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故障诊断,判定受电弓故障模式.仿真结...  相似文献   

9.
一个MATCH(n,k,λ)-设计就是完全图kn的一个k-匹配集合,使得kn中的每一对独立边恰好出现在λ个k-匹配中,本文利用拉丁方完备化方法构作一个MATCH(26,3,1)-设计.  相似文献   

10.
按表1所列条件进行产品的垂向动刚度试验,给出产品的动刚度试验曲线,并计算产品的垂向动态刚度值、损耗因子和损耗角。试验后经计算得到的动态刚度值、损耗因子和损耗角见表1,试验曲线见图7~图9。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计算机联锁系统继电器电路中电阻-电容电路的特点,阐述了几种典型继电器电路中电阻-电容电路的作用.通过增加电阻-电容电路,可使继电器延时落下.通过选取合适大小的电容和电阻值,可以满足继电器电路对时序的要求.电阻-电容电路在增加继电器缓放时间的同时,对电路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需从继电器常态等其他因素综合考虑电路的...  相似文献   

12.
13.
合理地分担风险,确定风险因素承担的主体,是城市轨道交通BT(建设-移交)项目成功的关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的风险因素集,基于风险分担原则建立了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风险分担框架.基于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风险分担框架,将风险因素在BT主办方、BT承办方和BT项目双方间进行了分担,得到了风险分配矩阵.明确了风险因素的责任方,有利于相关责任方确定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铁路在提速和高速发展中碰到的车辆一轨道系统的结构磨损加剧、关键部件疲劳破坏和噪声等新问题,在总结分析大量有关技术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必须进行高中低频范围的车辆一轨道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如果只用传统的思路和方法,不对这些新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问题不能得到合理解决。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激扰的差异及其波长范围,应将车辆一轨道系统动力学划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3个范围。针对这3个不同区域内存在问题的性质,所处的频率范围,建立符合研究要求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合理的数学方法求解。这样,以车辆一轨道系统的频率特性为基础,进行完整的车辆一轨道系统动力学研究,开发完善的新模型,对铁路实现高速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工程力学(弹性静力学I)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研制思想、整体设计原则,课件结构与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噪声的全频段预测研究(Ⅰ):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车-线-桥空间耦合振动和稳态声辐射的边界元法、统计能量法理论,提出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噪声全频段预测方法。根据桥梁结构形式,考虑计算规模和效率,确定分析频段限,将整个频域划分为2部分;在不同的频段建立直接/间接边界元和统计能量模型,采用"强耦合"假设简化子系统耦合损耗因子求解;进行车-线-桥空间耦合振动分析,分别计算桥梁和钢轨振动响应作为边界元模型边界输入和统计能量模型能量输入,在不同频段进行稳态声辐射分析,得到桥梁结构噪声全频段结果。并对分析频段划分、边界元法边界输入、"强耦合"假设的验证、统计能量法的能量输入,声反射和声衍射处理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框架墩桥在高速铁路设计与使用中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以某7×16 m七跨等截面连续梁桥为例,将不同徐(温)变形组合曲线叠加到轨道不平顺谱中,并根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原理及行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车桥振动方程及分析模型。结果表明,考虑徐(温)变形引起的桥面不平顺的桥梁响应值比未考虑其影响的值较大,而随所采用的桥面组合变形曲线的不同而变化不敏感,车辆响应中的横向加速度和横向Sperling指标接近允许值,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京津城际跨北京四环(60+128+60)m连续梁-拱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北京特大桥跨北京四环主桥———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桥的结构特征及受力特点,采用Midas有限元程序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该桥的空间稳定及自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对风撑形式对结构自振和结构空间稳定的影响作初步探讨,最后以最为合理的风撑布置形式计算出结构的自振频率和空间稳定安全系数,并用理论公式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9.
以高速铁路桥梁比较方案(110+208+110) m连续梁-钢管混凝土拱组合结构桥为背景,探求几何非线性及几何-材料双重非线性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屈曲失稳的影响程度,研究考虑上述非线性因素后钢管混凝土拱弹塑性屈曲因子的衰减系数。结合相关规范和文献,采用空间有限元软件CSIBridge,以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为材料本构模型建立全桥空间模型,对结构按实际作用荷载工况进行弹性及弹塑性屈曲分析。结果表明:材料非线性对钢管混凝土拱屈曲失稳的影响比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大得多,考虑几何-材料双重非线性后钢管混凝土拱弹塑性屈曲因子衰减系数约为0.55。桥式方案中钢管混凝土拱弹性及弹塑性稳定系数均满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国外轨道不平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大多是建立在对轨道动态检测数据的不同分析手段和方法上,然而由于各国检查数据的不同使得国外模型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内轨道状态预测。基于昆明铁路局的实际数据,提出了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通过将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结果对比分析,证明灰色预测模型不仅适用于较长区段的TQI(轨道质量指数)预测,对于更长区段的TQI预测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同时证明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不仅能够预测随机性较强的TQI数据,也能应用于较长时间范围内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