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杉 《汽车杂志》2007,(6):168-171
福田汽车正在经历从商用车向乘用车领域发展的重要过程.而在此过渡阶段的产物便是MP-X蒙派克。这部由商用轻客向乘用MPV转化的车型.既昭示了福田制造乘用车的技术力量和制造信心.也对竞争车型江淮瑞风.金杯阁瑞斯产生一定的市场压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定制:汽车业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汽车市场由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市场演变成动态多变的市场,汽车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制造环境与客户需求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采取了从大规模生产方式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转化的策略。为了适应汽车业这种新的制造模式的变化,汽车业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汽车行业开始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订单也开始由"少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成本增加、库存过量、对市场需求应变迟缓……这些由刚性生产带来的弊端日益突出。"中国制造2025"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推动由"刚性"到"柔性"生产转变的过程。所谓柔性生产是设备、管理、人员和软件等全面的综合柔性,其核心在于实现弹性生产,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  相似文献   

4.
<正>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坚持两个"三化两提高"的行业发展趋势,以"新常态"适应新形势,加快行业由大到强的步伐。2015年的主要工作1着力打造行业经济增长"双发动机""让老树发新芽"。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自行车行业向中高端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要求。基于这个出发点,以我校五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海鹏集团合作开展的现代学徒制"海鹏班"为基础,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到建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中将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中。以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为目的,强化精益求精的"汽车医生"的工匠精神养成,将学生培养成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以"工业4.0"为核心的智能制造革命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与此同时,"中国成为制造强国亟需国家战略支撑"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顺应时代潮流,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凭借"中国制造2025"东风,中国汽车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相似文献   

7.
融合的工业     
<正>提出工业4.0这个概念也仅仅是两年前,德国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工业4.0小组"提出。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对"工业4.0"概念的一个比较统一的阐释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和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网络系统(CPS)的结合,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实现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最终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2011年4月28日举行的第2届中国工业大奖颁奖典礼上,凭借执著的创新精神和领跑行业的突出业绩,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荣获"中国工业大奖".组委会将中国工业大奖的至高荣誉授予潍柴,是为了表彰其坚持不懈的创新发展精神,以及在汽车及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在中国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的过程中,潍柴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与引领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行业制造流程快速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制造工艺自动开发技术获得学术与产业界的广泛重视.文章针对车身制造过程多机器人工位中自动化工艺路径的规划问题,提出基于智能化算法的多机器人系统动态碰撞检测与协调路径规划算法.尤其针对动态碰撞检测算法中存在的"隧道效应"导致的计算效率低和准确性不足问题,提出基于分...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济南军区所属71521部队按照建设"打仗型"后勤要求,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实践有机统一,围绕提高核心保障能力筹划组织驾驶员新训工作,着眼"两个合格、两个过硬"(学兵既是合格的驾驶员,又是合格的战斗员;既要技术过硬,又要思想过硬)培训目标,探索走出了一条"思想向战时转化,训练向打仗转变,保障向打赢转型,成果靠实战检验"的驾驶员新训路子,促进了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5月发布。它被看作与德国"工业4.0"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目的是将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结合,来带动制造业新一轮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第一步是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人们常说"10年磨一剑",10年时间中国制造业能否真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由大变强",单从商用车制造领域来看,困难不小。在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12.
谢宁  黎琪  胡伟敏 《时代汽车》2022,(6):139-142
为满足多样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推动公司制造能力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提出混批式智能下车体生产线开发方案.该方案基于柔性生产理念,建立了车架调配中心;设计出"风火轮"结构式工装夹具;又提出一种"三点法"虚拟仿真程序用于焊点定位,提高了现场仿形效率,最后设计了同平台以及跨平台夹具兼容与切换方案.结果表明该开发...  相似文献   

13.
当今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则是知识总量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进步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本身作为知识形态的产品,不能自然地向生产力转化,只有通过与其它生产力构成要素结合,通过一定的转化方式才能最终形成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推广正是在科技与经济之间架起的桥梁,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大面积的成果转化,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力转化,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如何贯彻十五大精神,向经济建设提供足够的、有效的科技成果,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重卡生产线智能装配项目为例,介绍智能制造在重卡生产过程中的实践。卡车公司历经多年的发展,信息化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信息系统间的协同不够完善;装备智能化水平低,没有实现完全自动控制与信息采集;为支持高效的生产运作,物流配送系统投入的人力过大。基于这一现状,卡车公司在总装一现场分部探索"卡车公司智能制造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推动"卡车制造"向"卡车智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这大浪淘沙的时代已经来临,摩托车行业低层面的竞争方式--价格战将退出江湖.市场空间越来越狭小,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在生产上,合资品牌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全新车型的开发,本土品牌也由提升品质及技术概念的包装向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转化.同时"四高一低"的客观因素也在制约着摩托车企业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力帆怎么起锚远航?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现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发展趋势,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化,体育教育的应试教育部分也在向“健身教育”转化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需在观念、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向前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出,技能竞赛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技能竞赛是职业学校的大事,既是各所学校实力比拼的舞台也是学校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各校参赛选手与指导教师都在精心备战,希望能在技能大赛的比拼中脱颖而出,荣获佳绩。笔者一直负责我校技能比赛小组的指导和训练工作,现将我多年的指导经验进行总结如下,与各位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瓶"的作用与种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电瓶"是汽车上储存电能的装置,学名称"蓄电池".其作用包括:一是当汽车发动机起动时,向起动机提供电能,并由起动机将电能变为机械转矩,带动发动机的曲轴转动.与此同时,蓄电池还向仪表、发电机的磁场线圈以及汽油机的点火系统等供电;二是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当用电设备的用电量超过发电机的供电能力时,蓄电池协同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当发电机出现故障时,则由蓄电池单独向用电设备供电,因此,蓄电池是汽车的第二电源;三是当用电设备负荷较小时,蓄电池接受发电机的充电,将电能储存起来;四是起到滤波器的作用.通过吸收用电负载突变时的过电压,防止损坏汽车上的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处在工业4.0时代,以智能制造为主导,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和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欧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智能汽车的前2个层次"辅助驾驶技术"和"半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得到  相似文献   

20.
最早的汽车制造公司:是1934年何应钦拟建,次年由曾养甫创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该公司与德国本茨柴油车厂合作,请来20名德国专家,装配"本茨"3吨载重汽车,命名为"中圆"牌,仅装配100辆.日军入侵上海后工厂内迁株州、桂林等地,在三年内共装配汽车2000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