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加强列车上治安监控能力,针对列车车体灵活、多变并可任意拼接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列车车厢视频监控系统方案。将整个车厢通过电力线组成一个局域网,通过无线网络将列车监控数据传送给车站,再通过路网传送给调度监控中心,实现列车车厢内部视频监控管理,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建设与铁路安全相适应的车厢视频监控系统,以实现威慑、预警、取证及乘客管理等功能,探索铁路"打、防、控"长效工作机制,预防和减少刑事案件,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主要从系统结构、前端车辆视频监控资源点位部署、车厢视频智能分析等方面,对车厢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高速列车智能化水平,搭建高速列车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主要由车载摄像机、视频监控服务器、智能分析主机等设备构成,可通过车厢控制器与其他车载系统和设备进行信息交互。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智能视频分析模型,实现车厢敏感人员识别、车厢乘客拥挤度检测、车厢遗留行李检测、车厢重点位置监控、司机疲劳驾驶监测等功能;当检测和识别出异常事件时,告警信息可在旅客信息系统的显示终端上自动显示,或由广播装置播放告警信息。  相似文献   

4.
孟巍 《铁道通信信号》2007,43(10):41-43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是针对我国列车速度200km/h及以上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铁路客运专线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业务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的建设方案,并对系统构成、组网方式及设备配置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铎  帅昕 《中国铁路》2010,(9):37-39
基于垂直视角的货运列车视频监控系统,建立铁路货车图像分割与拼接系统,可实现对列车的检测及车厢图像的分割与拼接。介绍该系统综合应用帧差、梯度背景模型及可跟踪性等方法进行列车检测,以及使用角点检测技术实现车厢图像拼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上海铁道科技》2012,(2):F0002-F0002,F0004
该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数字视频处理、无线数据传输、语音报警、光纤数据及视频通信、网络监控等技术,实现铁路道口列车接近预瞽、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化道口作业监控及远程视频监督指挥管理。系统适用于铁路有人看守道口、派人监护道口、平交道口等需对通过列车接近预瞽提示、视频图像道口作业监控和远程视频监督指挥管理的繁忙重要道口。  相似文献   

7.
地铁列车车载监控显示系统是车载乘客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它集信息播报、视频监控、紧急呼叫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本文在构建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列车车载监控显示系统的仿真,并重点通过OpenSceneGraph三维渲染引擎对列车车厢视频监控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8.
董鹏乐 《科技交流》2010,(3):118-122
由于铁路系统部门众多、地点分散、现场地理环境复杂、施工困难等,传统的有线监控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而基于WLAN的视频监控组网方式以其低成本、灵活性、便捷性为在铁路中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介绍WLAN技术,并对如何实现基于WEAN的铁路视屏监控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铁路传输系统作为承载列车调度、信号CTC、电力电化、视频监控等重要业务数据的多媒体信息基础平台,为达到安全保护、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介绍了利用共享光纤虚拟路径保护技术的组网方法,并与现有的组网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地铁列车监控显示系统(MDS)集自动通知、预定义消息发布、视频监控、紧急呼叫等多项功能于一身,是地铁列车乘客信息系统(PIS)的重要子系统。对其进行仿真研究,是构建功能完备的驾驶仿真系统的必要手段。在构建Windows CE操作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MDS的仿真,并重点通过OpenSceneGraph(OSG)技术生成虚拟车厢环境,模拟视频监控图像。  相似文献   

11.
《铁路计算机应用》2007,16(9):57-57
随着中国铁路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乘客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不仅可以看电影、听音乐,了解列车实时运行速度、到站信息、室内外温度,还可以看到实时电视新闻,这一切的实现皆来自于列车多媒体播放系统。同时为达到车辆合理调度和防范列车犯罪,每个列车的每节车厢前后还安装有视频监控头,实时的采集乘客信息和列车内部状况等影像资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基于EPON技术的铁路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运营中的作用和必要性,根据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困境,提出采用EPON技术构建视频监控系统。以乌西编组站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为例,进一步阐述采用EPON技术组建视频监控系统的优势,通过对比传统组网方式和基于EPON技术的组网方式。结论为:采用EPON技术组建视频监控系统其建设成本较低、网络可扩展性较好、网管能力强,并且局侧至用户侧之间不存在有源设备、故障点少、易维护、抗电磁干扰性能强,成为大型场区组建视频监控系统可选择的较优方案。最后提出采用EPON方式设计视频监控系统时应在光纤分配及带宽分配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不同时速等级铁路视频采集点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区间综合视频的带宽需求,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区间视频组网方案,分别为:基于SDH的MSTP传输网组网方案、部分SDH MSTP传输网+部分数据网组网方案和基于数据网组网方案,并对三种组网方案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三种不同的区间视频组网方案为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视频监控的全时空列车智能追踪系统,实现对高速列车自动、精准、全视角的监控追踪。从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获取铁路沿线摄像机监控画面,运用视频分析技术对视频图像中的列车进行分析;从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获取列车的地理位置,结合二者数据运用一定的算法实现列车的精准定位,并在视频显示终端上以9屏监控画面显示列车的运行位置;同时,利用车载视频、综合视频、地理信息系统等在显示终端上实现全时空、可视化地图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杭可 《铁道通信信号》2007,43(11):27-28
由于青藏线环境恶劣,人工进行铁路巡检工作极其艰难,借助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来看护青藏铁路必不可少。青藏铁路全线建成视频监控系统后,将实现在全线的无缝视频覆盖,通过无缝视频系统实时观察列车的运行情况,查看铁路线路的环境状况以及车站等重点区域的实时图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宁和平 《中国铁路》2023,(10):122-127
当铁路沿线突发自然灾害时,若高速列车临近灾害发生点,司机不能及时获知前方危情信息,无法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研究提出高速列车司机超视距监控预警新型方法,设计由铁路灾害监测无线高速共享专网子系统、铁路防洪视频监控子系统、车载灾害视频监控子系统、铁路灾害危情智能识别子系统组成的高速列车司机超视距监控预警系统。对高速列车在隧道等复杂环境下车地高速数据传输、铁路灾害车地协同监控预警、铁路灾害危情自动识别预警等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完成车地协同监控灾害技术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提升高速列车司机面对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技术水平,增强铁路突发灾害的应对和防灾减灾能力,有效避免司乘人员伤亡,有助于推进铁路防洪点无人化值守进程。总结该系统的应用与验证情况,可为我国铁路防洪防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既有铁路各类视频系统封闭、归属不同管理部门的不足,建议将其统一纳入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构建高速、普速铁路统一的综合视频监控平台,提供视频综合利用,实现统一管理、分发和共享,保障运营安全和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铁路道口远程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利用嵌入式系统和GPRS技术相结合,实现铁路道口远程监控及告警和列车接近预警的应用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组成结构、硬件原理设计和软件实现方法。通过该系统不仅使列车接近道口时有声光报警,而且可以使得铁路道口管理部门不用到达道口所在位置,通过铁路道口控制中心的检测平台,就可以对整个辖区内的铁路道口设备工作状态和道口通过列车的车流量进行全面监控,从而迅速地了解道口设备的故障类型,在最短时间内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同时也便于铁路道口的监管部门对其道口监护员的工作进行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9.
铁路旅客车站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安防技术手段,不仅能够辅助客运作业人员实时监视车站内的情况,对于预警、取证及指挥救援工作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首先针对铁路旅客车站的几种典型应用场景,提出相适应的视频监控前端设备的选型及布点方式,再结合京张高铁项目,阐述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原则,最后对视频监控领域新技术、新设备的铁路行业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得到列车在长大铁路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时间和速度,针对2种情况进行人员疏散全过程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着火列车继续运行,着火车厢内的人员疏散至相邻车厢;着火列车停车,人员下车并疏散至隧道的紧急救援站或紧急出口。结果表明:当着火车厢满员时,相邻车厢超员40.0%比相邻车厢满员时需要的人员疏散时间多约2min,平均疏散速度下降45.7%;当隧道内疏散出口宽度(3m)满足人员疏散不过度拥挤的条件下,紧急救援站单侧疏散和紧急出口处双侧疏散2种疏散路径的人员疏散平均速度基本相等;在每节车厢均开启2扇外门的条件下,2扇外门位于车厢一端双侧要比位于车厢两端单侧时的人员疏散效率慢,平均疏散速度下降约21.6%;在铁路隧道内,青壮年男性、女性的疏散速度可分别定为1.2和1.0m·s-1,此速度可作为确定其他人群(老年人、儿童等)疏散速度的折减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