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线路在软土地层通过的情况也越来较多。在软土路基条件下设计及施工时,由于对邻近的新增工程建设所产生的荷载情况无法预估,部分地段会因受到新增荷载影响造成土体偏压,从而导致路基本体发生侧向滑移等病害,影响路基施工质量,危及运营安全。本文通过沪昆高铁项目路基病害整治实例,对软土地层路基侧向滑移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整治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宁局管内既有铁路多位于岩溶地区的特点及存在各类地质病害隐患的问题,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铁路路基地质病害进行探测,同时对异常地段采用其它物探方法进行探测验证;并根据探测结果,对路基病害隐患类型进行分类分级,据此提出相应的整治病害建议,以保证线路稳定、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商丘站位于冲积平原区,地层为饱和粉土、粉砂,地层松软,地下水发育,振动易液化。站内涵洞顶进施工结束后,在旅客出站地道施工区域陇海普速场的八条股道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病害,塌陷位置基本位于旅客出站地道两侧台背外5-15m范围内。本文介绍了对既有陇海铁路商丘站旅客出站地道两侧路基塌陷病害所采用的阀管注浆整治施工实例,论述了病害情况及对地道两侧路基采用的直斜孔相结合的阀管注浆整治方案,重点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病害分区整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在建的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铺轨后开通前路基沉降异常后,加固整治处理为载体,通过反复试验,取得加固注浆参数,在不破板条件下,因路基类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加固参数进行病害整治,通过机车压道结合沉降观测检验,整治后沉降稳定,满足客运专线路基的要求,从加固效果说明注浆是解决客运专线病害整治的有效办法,为客运专线路基加固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采用探地雷达对岩溶地区铁路路基进行探测,通过分析检测数据图像研究岩溶特征,查找路基岩溶情况,为路基岩溶地段病害整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地对境外铁路路基边坡进行整治,对尼日利亚拉伊铁路部分区段路堑边坡的溜坍原因进行分析,重点阐释雨水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导致边坡溜坍时所采取的临时防护措施。同时,借助岩土分析软件GEO-STUDIO中的SLOPE/W与SEEP/W模块,构建降雨条件下的境外铁路路基边坡数值模型,采用施工现场所取土样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作为模型参数,结合境外铁路特点与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提出合理可行的路基边坡整治措施,并对整治后的边坡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整治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路基边坡溜坍病害对线路稳定和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对海外同类型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营期间高速铁路路基出现沉降病害通常采取路基本体和基底注浆的措施进行整治,由于整治施工一般在天窗点内进行,因此对整治维护技术要求极高。结合一工程案例介绍了路基沉降整治的检测评估、设计、特种施工及后评估成套技术,并从风险控制、精细施工、过程管理等方面对高速铁路路基基底注浆加固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施工过程中路基沉降、上拱变形等的控制限值。对天窗点作业条件下注浆工艺、浆液性能、关键参数、实时监控等方面提出了精细化控制要求,对施工过程管理模式、作业安全管控制度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整治的精细化管控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瓦日铁路(瓦塘—日照)湿陷性黄土路基隐伏病害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应用地质雷达探测、地质钻探、孔内视频探测等方法进行综合检测。检测结果表明:K132+776.79—K132+841.53段地基存在较大范围的松散脱空区和多处人工坑洞。在该区段实施了"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双浆液深部挤密注浆"的综合整治方案。整治后检测结果表明人工坑洞及松散脱空区已被充填密实,加固效果良好,线路限速得以解除。  相似文献   

9.
京通线K288-K289段路基病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病害段路基采用竖向探井开挖、瞬变电磁法物理勘探和高密度电阻率CT探测,通过对探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了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病害状况,拟定了两套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某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铁路高填方路基沉降异常病害整治为工程背景,采用多综合手段探明了填方路基沉降异常病害的形成机理,通过现场试验对不破板条件下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铁路高填方沉降异常加固设计方法进行方案比选,结合现场多种测试方法对注浆加固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铁路高填方路基沉降异常病害的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表明:填料质量和路基渗水软化是造成无砟轨道客专路基沉降异常的主要原因;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已铺设完成的情况下,经工艺试验和研究,采取袖阀管结合小导管注浆的加固高填方路基;不仅可以保证加固过程中轨道板的变形量,也可以使加固后路基的路基满足后续运营及相应的设计和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对同类型无砟轨道铺设后填方路基沉降异常处置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为 《铁道勘察》2013,(4):72-75
针对既有白阿铁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不同速度目标值下线路的扩能方案。结合既有路基工程地质条件、既有路基病害整治及加固处理措施,比较分析既有线抬高路基与挖除换填方案。根据路网规划、项目的功能定位、既有线现状及工程情况,确定白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线路方案采用160 km/h速度目标值增建第二线方案,既有线路基病害段落采取抬高路基措施。  相似文献   

12.
铁路路基病害的成因与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铁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结合朔黄线路基病害整治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该线路基病害的类型和整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太中银线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调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用压力注浆的加固方法,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整治及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在我国高速铁路大量投入运营的今天,由岩土构成的高速铁路路基在运营过程中,受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发生变形病害。当路基填筑本体发生变形病害危及线路运营安全时,如何在不慢行、保证线路正常安全运营的条件下对已发生的高速铁路路基病害进行整治,这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病害整治,应贯彻采用微变形扰动的整治方案;(2)微变形扰动的施工工艺与工法,速凝早强的加固材料,实时的、高精度的、可校核的变形监测方案,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与施工管理等一体的微变形扰动整治技术符合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变形病害微变形扰动的治理要求;(3)该技术已在某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变形病害整治中成功应用,对运营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旋喷桩在重载铁路路基下沉病害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某重载铁路路基下沉病害整治工程,介绍斜打旋喷桩技术在既有路基下沉病害整治中的设计方案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阐述旋喷桩加固机理,并采用瞬态瑞雷波法检测整治效果。从整治效果来看,斜打旋喷桩技术用于既有线路基下沉病害整治是可行的、有效的,采用瞬态瑞雷波法进行整治效果的快速检测与评价,其检测结果是合理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无砟轨道线路随着运营时间增加,路基封闭层病害问题日益突出.结合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范围10条高速铁路路基封闭层运营状况,系统研究既有无砟轨道线路路基封闭层病害成因及整治技术,并提出整治方案、整治流程、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封闭层拱起主要原因是封闭层横向伸缩缝间距设置过大或存在假缝,夏季高温季节在温...  相似文献   

17.
对既有新长线路基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出现的病害情况进行介绍,同时对路基病害采用圆弧条分法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并结合病害整治实践,进一步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沪宁城际铁路K300+208~K300+283段软土路基运营沉降病害处治的实践,在确定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袖阀管注浆技术"作为整治方案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其工艺原理、施工效率及加固效果等关键内容,这是此项技术在高铁软土路基运营沉降病害处治中的首次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武汉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合武铁路工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路基及地层的变形,分别从埋深、地层加固措施方面对铁路路基沉降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开挖面距路基中心线约6 m时,既有路基就已产生明显的沉降,且先行隧道施工对路基产生的扰动尤为显著;路基沉降槽宽度随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增大,沉降槽曲率及峰值逐渐减小,在此地层条件下,隧道埋深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路基沉降仍超过了限定值;对隧道周围土体采取注浆加固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地层的沉降,保证列车安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部分无砟轨道线路地基、路基的工后沉降量较大,超过扣件的可调整范围,导致线路平顺性无法修复,列车不得不限速行驶。针对这一难题,通过大量的室内缩尺试验、现场实尺模拟对沉降无砟轨道结构注浆抬升用材料、装备和工艺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在实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破坏检查试验,对抬升实施效果进行了全面验证,并结合工程实践,形成了无砟轨道结构整体注浆抬升成套技术。该技术采用在级配碎石层注浆的方式,利用注浆压力及注浆材料膨胀力实现轨道结构的平稳抬升,能在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利用天窗时间对无砟轨道结构进行整体抬升,恢复沉降地段的线路平顺性及扣件系统可调整量。与传统水泥基注浆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施工设备小型轻便、物流简单、组织灵活、精度可控、次生病害少等显著优点。本文从抬升原理、注浆材料、设备工装、施工工艺、技术特点及其现场应用等方面对沉降无砟轨道结构整体注浆抬升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可为我国无砟轨道沉降病害修复与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