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董志塬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黄土塬,因其四周沟壑纵横,且坡陡沟深,溯源侵蚀严重,一直是铁路选线的难题。依据银西高铁的现场勘察资料及收集到的资料,对董志塬黄土冲沟溯源侵蚀影响因素、机理、发展过程及其对铁路工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依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结合各类工程的设计特点、使用年限以及董志塬的地质状况,确定了黄土冲沟与铁路线路的安全距离,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银西高铁在董志塬上的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张哲 《铁道勘察》2011,37(6):60-64
通过实例论述新建银川一西安铁路通过黄土沟壑区的地质选线。重点阐述了该区域的地质环境特征,黄土滑坡产生的机理及分布规律,总结了铁路线路通过黄土沟壑区冲沟的要点及选线原则。在对该区域进行详尽的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接轨方案,绕避了黄土滑坡集中发育的沟壑区,使线路尽量走在地质环境好的黄土梁塬区冲沟上游,不仅考虑了黄土滑坡对铁路安全的影响,并比较了方案造价及工期方面的因素,确定了最适宜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3.
根据神华准池铁路八标三工区的黄土冲沟高填方路基施工情况,介绍了黄土冲沟段特点,提出冲沟段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为我国首条30 t轴重的重载铁路,其中DK322~DK368段穿行于临汾断陷盆地与太岳山凸起交界地带黄土台垣区,"鸡爪"形冲沟发育,黄土崩塌、黄土滑坡、湿陷性黄土、黄土软塑带、第三系松散砂层、膨胀凝灰岩问题突出。依据其地质演化过程、地层结构及成因机理,在"鸡爪"形冲沟两侧重点排查崩塌滑坡,在台垣内部核查基覆界线、高含水量黄土软塑带及饱和砂层,在台垣边缘寻找地下水强径流带。提出"以隧展线"的原则,通过平面位置及纵断面高程调整,规避隧道长距离走行在黄土软塑带、松散及饱和砂土内。实际施工揭示,该段线路地质条件与勘察资料一致,隧道围岩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与预测相符。  相似文献   

5.
文朝晖 《铁道勘察》2011,37(6):96-99,103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条例实行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建设已成为各铁路局铁路安全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铁路线路沿线地理及土地权属等情况错综复杂,在安保区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条例规定的内容,正确进行安全保护区标桩的设置正确进行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的划定,成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本职工作经验,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建设中安全保护区范围划定、安全保护标桩设置、埋设及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平面图绘制等方面,阐述了铁路安全保护区建设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建好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于国新 《铁道勘察》2005,31(5):39-41
介绍西安铁路枢纽北环铁路的地质环境、人文环境及地质环境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黄土湿陷性、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以及饱和软黄土是北环铁路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环境问题。另一方面,铁路工程的修建引起工程地质环境的改变,阻断了地表排水,破坏了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了淤积和侵蚀等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安六铁路六枝—冷坝段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行进,线路总长37.47 km,受区域特殊地质地貌及区域丰沛降水的影响,沿山间冲沟区岩溶强烈发育,地下发育串珠状溶洞及溶蚀破碎带。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2个方面研究地质发育机理,开展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岩溶发育情况,认为桥梁桩基穿越串珠状溶洞及溶蚀破碎带施工风险很大。为降低岩溶施工风险,减少岩溶地质灾害,提出线路绕避、桥梁跨域岩溶强烈发育区的防灾减灾方案,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8.
银西铁路驿马黄土滑坡工程特性与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银西铁路途经黄土梁峁沟壑区,不良地质非常发育。通过现场地质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驿马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驿马滑坡为一大型中深层-深层黄土质古滑坡,滑坡前缘临空,后缘发育陡坎,后缘后部黄土塬面发育陷穴,侧缘分布冲沟,且受灌溉、排水等人为扰动影响。采用地层宏观评判,土体物理参数细部数据分析,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滑坡工程特性及变形规律,评价滑坡潜在危害,为铁路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晋北地区气候寒冷干旱,广泛分布黄土。结合某铁路路堑边坡冻胀病害工程案例,分析了黄土梁峁地形饱和黄土工程地质特征,对地下水因路堑开挖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进行探讨;结合既有工程设置,充分考虑整治措施对既有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程度,提出集引并疏排潮湿土体的病害整治方案;总结勘察设计经验教训,为同类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其工程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基础工程中最为复杂的地基类型之一,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以确保基础工程的安全稳定,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客运专线建设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工程特性,提出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工程的地基湿陷性、边坡稳定性、填料改良、黄土隧道变形、桩基负摩擦力等主要技术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熟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工程采取合理选择线路位置、科学确定工点方案、采取可靠的地基处理等措施,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开采区边坡稳定性、边坡修复加固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振动对客运专线铁路线路设施及运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落石也可能影响铁路设施及高速列车的安全。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客运专线铁路与开采区设计资料,分析砂村集中开采区西侧边坡排险修复加固工程对附近通过的客运专线铁路安全的影响,为边坡排险修复加固工程建设及客运专线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拟建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位于黄土高原,由于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其沿线发育大量黄土滑坡,具有密度大、易滑动、难防治等特点,严重威胁铁路行车安全。在陕西I49E007004(耀县)幅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成果,对沿线的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西延铁路沿线的黄土滑坡可归纳为3类,分为黄土内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黄土-泥岩滑坡,且其分布的空间特征具有不均匀性、群集性和延续性,并因地制宜,对线路沿线的黄土滑坡提出防治对策,为拟建西延高铁沿线黄土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同时助力黄土高原滑坡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基于风险矩阵方法的铁路线路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风险分析及控制的方法,通过识别我国铁路线路已有和潜在的危害事件,以"次/年"为频率量化指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为后果量化指标,建立适用于我国铁路线路系统的风险矩阵,据此开展系统风险评估,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危害事件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为我国铁路线路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客运专线选线及平、纵断面设计意见。 研究方法:结合郑西客运专线渑池至灵宝段湿陷性黄土分布及施工图设计开展研究。 研究结果:线路应尽量走在黄土塬、宽谷阶地、平缓斜坡以及比较稳定的沟谷地带,尽量绕避陷穴与冲沟发育的沟边和斜坡地带;线路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区时,应尽量选择湿陷性轻微、等级低、地表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线路跨越黄土深沟时,应结合地形、压低设计高度;选线时应对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方案进行综合比选。 研究结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线路应尽量避免以路堤通过;涵洞集中地段应尽量考虑以桥梁通过;应尽量避免长路堑工程;隧道进出口及公路下穿应尽量避免设凹形坡。  相似文献   

15.
铁路客运专线桥梁占线路长度比例较高,工程投资及养护工作量也较大,要保证其快速、高效、安全运营,就要提高耐久性。结合哈大客运专线桥梁耐久性要求,就沿海地区混凝土桥梁结构发生侵蚀原因,桥梁一般侵蚀环境条件下及严重侵蚀环境条件下采取的附加防腐蚀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铁路超限货物通常较为笨重且庞大,在运输过程中组织难度较大。为保证超限货物运输安全,从安全组织管理、运输组织人员、运输货物、运输线路与运输限界5个方面构建超限货物运输安全影响因素框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针对影响超限货物运输安全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提高承运人业务能力、合理安排审核人员、做好货物超偏载治理工作及提高货物加固稳定性措施,为铁路超限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铁路线路作业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需要,本文提出建设铁路线路作业新型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数字对讲机(带GPS功能)、列车接近探测器、现场控制主机、信号楼主控机和三级系统管理软件构成。在当前铁路运量与日俱增,列车运行密度、速度均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该系统为线路安全作业提供了有效的科技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18.
侯月铁路上的浍河特大桥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田宜鑫侯月铁路上的偿河特大桥,在山西省翼城县境内,是一座跨越黄土冲沟的谷架特大桥。桥址地层位于山西临汾断陷盆地构成的黄土源和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上,由于长期受水流冲刷切割,使地表层的黄土结构受到破坏,逐渐形成现在...  相似文献   

19.
黄土地区铁路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我国西北地区,铁路项目的隧道工程越来越多,其对黄土含水层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受到关注。为减轻隧道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保证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用水及生态用水,以穿越黄土地区的铁路项目南惠隧道为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介绍该隧道工程线路附近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隧道外环境现状,重点分析该隧道工程的建设对线位附近地表水库、两侧村民饮用水井及对隧道洞顶植被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对同类隧道工程给出工程环保选线上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陇海铁路天水—兰州段线路的地理特征、近3年雨情雨量进行分析,分区段阐述该段铁路防洪重点和水害类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山区铁路汛期雨量警戒制度、防洪安全对策和科学防洪措施,为做好山区铁路防洪安全管理提供借鉴。铁路工务段可根据线路地理环境,借鉴陇海铁路天水—兰州段防洪管理措施,有效保障汛期旅客列车运行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