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京伟  王轶萍 《中国铁路》2010,(10):23-25,29
新郑机场站是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重要节点站。通过对新郑机场客流集散方式和旅客出行特征的研究,对各种运输方式服务特性进行确定,运用LOGIT模型进行方式划分,获取各方式分担率,预测城际铁路承担的客流量和流向,对于优化新郑机场建设规模和方案,制定合理运输组织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机场段线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境内,途经郑州市二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郑市。受郑州铁路枢纽规划、机场规划等条件限制,以及相关铁路、公路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郑机城际铁路引入机场方案比较复杂。从技术、经济、运营安全等多方面进行比选分析,并结合郑州市城市规划、机场规划及郑州铁路枢纽总图格局的调整,最终采用平行机场跑道引入机场并延伸至郑州南站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城际铁路地下站站厅的合理规划与布置,一方面能够保障城际铁路的正常运营,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文章选取城际铁路地下站中较为典型的四川省成灌线离堆公园站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设计图纸和实地调研,确定离堆公园站站厅平面布置与功能分布位置。再从旅客使用角度出发,采用行为地图的研究方法,总结出旅客在站内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行为地图研究结果,分析站厅平面布置的合理性,提出相应的优化意见,对日后城际铁路地下站的站厅平面布局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从10月20日开始,郑州—新郑机场城际铁路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为正式开通运营做准备。郑机城际铁路起自郑州枢纽郑州站,与郑焦铁路相连,经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钻入地引入新郑国际机场,全长43.02 km,其中新建线路28.295 km,速度目标值200 km/h;全线设车站6座,其中既有车站3座、新建车站3座,分别是郑州、圃田西、郑州东、经开、新郑机场北、新郑机场站。  相似文献   

6.
李明 《中国铁路》2012,(12):62-65
郑机城际铁路是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方便郑州东部及开封方向旅客去往新郑国际机场,修建二郎庙线路所至郑州东站的客车联络线.通过本次研究,拟确定郑机城际铁路郑州东客车联络线的推荐方案,对引入经开站、下穿郑西客专引入二郎庙线路所、上跨郑西客专引入二郎庙线路所3个方案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郑机城际铁路郑州东客车联络线推荐采用上跨郑西客专引入二郎庙线路所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机场客流特征,提出与机场衔接的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宏观上需与机场综合交通有效融合。以使机场整体交通系统运行通畅;微观上需提供良好的换乘空间和换乘设施,满足乘客方便、直接和优先使用的需求,避免拥堵。以西安机场城际铁路机场西站设计为例,研究轨道交通车站与机场公交系统有效衔接的车站站位,以及车站站台、楼扶梯、人行通道、闸机等设施设计;利用Legion软件对机场西站进行了行人仿真分析,验证了车站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沪宁城际苏州工业园区站施工图设计以"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原则为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自始至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站房力图创造具有全新概念的中型客运站房,平面对称、流线清晰、空间开敞、室内无论是建筑装饰材料还是结构构件均力求简洁,旨在创造一个清新明快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9.
以穗莞深城际铁路中堂站为设计案例,在一层公共区、二层站厅公共区、二层站厅设备区、设备夹层、三层站台层设计照明系统,从各场所的规范照度要求对各场所的工作照明、应急照明进行设计,并结合灯具布置、导线敷设、配电箱的安装等方面,得出高架站照明系统设计过程中需根据不同场所的吊顶布置来设计等一系列结论,为其他城际铁路高架站进行照明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郑机城际铁路于2015年开通,管内13座桥梁、7段路基、5座隧道,开通运营至今,设备稳定。2017年,对隧道进行了渗漏水整修。为保证高铁运营安全,特对隧道结构进行无损检测,以期为以后养护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普遍采用2‰的坡段以解决纵向排水问题,但设置2‰的纵坡不仅增加车站土建施工难度,还对后期的设备安装、装修等带来诸多不便。文章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结合线路平面条件、车站布置、隧道断面等,分析城际铁路与地铁纵断面设计异同、地下车站设置平坡对排水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认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内排水可通过垫层找坡、底板找坡等方式解决,隧道内排水可通过沟底找坡方式解决。端头为直线的地下车站可设置为平坡;端头为曲线的地下车站不宜设置为平坡,需根据缓和曲线、竖曲线、道岔等参数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城际铁路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花机间隧道下穿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T4及特种车滑行道。针对穿越工程地层上软下硬、岩溶发育的特点,在不停航的情况下,对盾构法及矿山法穿越方案进行探讨。设计通过超前预注浆加固、高压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长管棚超前支护等措施保证穿越工程的安全。经数值分析,各项指标满足机场方面要求,明确采用矿山法下穿滑行道的可行性,同时建议对先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最大沉降控制值按最终控制标准的80%~90%进行控制。岩溶按"开挖前探明、开挖中发现"进行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城际铁路中间站不同站型特点分析,提出4线方案通过能力计算是中间站站型选择的关键.在分析中间站通过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列车运行组合单元的中间站通过能力分析模型,并对相关参数取值计算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具体案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连镇铁路为客运专线,设计速度为250 km/h,为有砟轨道线路。沪宁城际铁路设计速度为300 km/h,为无砟轨道线路。连镇铁路在丹徒站接轨沪宁城际铁路。由于丹徒站未预留接轨条件,因此接轨方案十分复杂。结合运输需求,通过方案比选,选用了合理的接轨布置方案;结合列车控制技术要求,通过调整信号设备布置,改造后的丹徒站可满足单方向进路16节编组动车的停靠要求;通过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施工措施,施工期间可以满足沪宁城际的正常运营的要求。该接轨案例在国内十分罕见,除了土建工程外,"四电"工程迁改及过渡也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武黄城际铁路通信工程,从通信网的构成,通信线路等级、类型,通信系统的构成及设备类型选定,路外通信线路、广播及其他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等方面对城际铁路通信系统设计展开综合论述,本设计方案在技术先进、功能优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也满足工程开通需求,可为其他城际铁路通信工程设计以及运营维护管理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城际铁路的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但建设投资大,其运营具有准公共性的特点,决定了其运营经济效益不佳的客观情况。如何确保城际铁路可持续运营,成为城际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结论:(1)确保城际铁路可持续发展是城际铁路设计的总目标;(2)要确保城际铁路可持续发展,应从扩大项目收入来源、节约项目建设成本两条技术路线着手;(3)应按照"五网合一"的理念优化城际铁路线网规划,落实好经济选线、交通衔接、站点周边综合开发等提高项目客流吸引能力;(4)应拓展物业开发、广告等多渠道扩大项目收入来源;(5)应选择适宜的项目技术标准、优化工程技术方案、采用安全且具备可实施性的工程措施、临时用地与永久用地统筹研究、采取适宜的投融资方案以及强化建设阶段投资控制等措施节约项目的建设成本;(6)本研究成果对城际铁路线网规划、勘测设计和建设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际铁路快速发展,沿线可能存在较多如学校、住宅、宾馆等对振动敏感型建筑,轨道结构需结合不同工况进行特殊设计以满足减振要求,合理准确振动源强对轨道减振设计非常重要。为解决既有城际铁路振动源强取值不准确问题,提升城际铁路振动预测的准确性,采用实测与仿真的方法对城际铁路源强值进行研究。首先,对某城际铁路矩形隧道地段实测了现场振动数据,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之后,采用实测的振动源强数据验证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适用于不同速度范围的明挖隧道及暗挖隧道,分析不同隧道类型、不同车速工况下的振动源强数据,得出城际铁路不同速度级及不同隧道类型的振动源强推荐值。  相似文献   

18.
城际铁路引入城市中心区,为减轻对城市规划的分割,缓解对城市集中居住区产生的环境影响,城区段铁路地下化成为发展趋势。铁路沿线居民住宅、学校、科研院所等环境敏感点较集中,准确评估振动环境影响,并科学提出有效的振动缓解措施,是城际铁路地下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通过对都市圈城际铁路地下线振动影响特征、评价体系、执行标准、振动源强和振动防护措施等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时速160 km城际铁路地下线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预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开展工作是可行的;经与实测值验证,环境振动预测值较实测值偏大2.5~6.2 dB;城际铁路振动源强宜通过实测方式获得,且需详细论证与类比工程的可类比性;宜优先采取振源控制,并系统考虑综合措施降低振动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珠三角城际铁路首次下穿运营机场的问题,通过广泛的资料调研和实地考察,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穗莞深城际铁路下穿深圳机场道面沉降控制标准。结合飞行区环境条件及特殊的沉降控制标准,采用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给出了施工过程对土体扰动的程度及影响范围,计算了不同埋深的地表沉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穿越过程修正的沉降控制标准。根据飞行区地表复杂的环境提出了施工过程的道面监测建议,即在非道面区架设自动全站仪,对指定道面进行全周期无棱镜自动扫面,以解决飞行区人员准入难、不准埋设监测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汕头站是粤东地区重要客运枢纽站,车场之间关系复杂。为实现粤东城际铁路科学引入汕头站,合理确定各车场之间功能布局,以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一线两环加射线”格局为依托,首先对汕头站概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汕头站客运量及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汕汕铁路和汕普城际建设规划方案,对粤东城际引入汕头站方案进行详细研究,分别研究了城际-普速合场方案(方案Ⅰ)、中穿设置城际场方案(方案Ⅱ)以及西侧设置城际场方案(方案Ⅲ),从车场布置、工程实施条件、方案投资、施工过渡方案、运营管理等因素出发进行分析比选,研究结果表明,西侧设城际场不仅施工过渡方案简单,对运营影响小,工程易实施,工程投资适中,并且可实现粤东城际独立运营,故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