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沿平  雷飞  周俊 《汽车工程》2007,29(2):93-96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自身的特点和现状,提出采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思路,并给出国家汽车产业体制创新和汽车技术创新体系运作模型。  相似文献   

2.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对抢占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制高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撑。本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历程进行系统阐述,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面对国外汽车集团的挑战,我国汽车工业应采取技术创新对策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文章介绍汽车技术创新的特点、模式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并提出适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4.
田冲  宋景芬 《客车技术》2007,(1):6-7,12
加入WTO后,面对国外汽车集团的挑战,我国汽车工业应采取技术创新对策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阐述了我国汽车技术创新的优势、劣势及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走过"消化-吸收-创新"的成长历程。面对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在"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本文就如何使"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之路走的更稳健,就汽车产业创新特点,提出了飞跃创新"死亡之谷"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提出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着重研究发展的几个核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长丰集团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和电动车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和南车时代电动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指出了湖南省汽车产业现有技术创新模式的三点不足之处:(1)汽车产业开发体系的产学研合作有待强化改进;(2)技术创新方式上过多倚重创办新企业;(3)技术创新主体较为单一,过多依靠政府.随后给出了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六条改进对策:(1)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相结合,积极营造合作共赢的创新氛围;(3)加强技术引进风险的衡量、评价和控制;(4)加强汽车产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5)适度扶持发展公共科技中介服务体系;(6)突出现有研发优势,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动力汽车.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产业较弱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制约了产业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评价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确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梯度战略,以期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汽车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深远影响。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新问题始终是产业升级所面临的难题。文章主要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并根据当下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之所以出现良好态势,得益于近年来较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企业自身积极追求自主创新的有效的结合.本文拟对该省近年来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优化该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襄樊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经过10年来的发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规模效益凸现,具备创建汽车工程创新基础的基本条件。在襄樊市创建汽车工程创新基础,可以襄樊市汽车产业开发区为核心,以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基地及有关汽车配套厂家,三线军工企业,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汽车大国,而不是汽车强国",这一判断被业内人士普遍认可。进入2018年,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汽车产业也要进入新征程。因此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任务将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再上一层楼,再一次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综合水平和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7月8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这至少是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以来,依托当地汽车企业成立的国内第7个地区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其间已有重庆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2009-06-02)、广东省电动汽车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2009-07-17)、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09-09-25)、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2009-12-18)、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2010-06-27)。据报道,湖北等地也或将有类似行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创新政策分析框架体系的研究,结合2009年以来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动态和趋势,选取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等重大政策,总结分析了政策实施效果,归纳了当前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产业下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久英 《时代汽车》2014,(11):78-79
2014年10月31日,"安徽新能源汽车发展国际论坛"在首批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之一的合肥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安凯客车承办,活动旨在通过国内外行业专家、上下游产业链和主管部门的深入探讨,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全面展示安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及商业化推广等方面的整合优势,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内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入关在即,中国汽车工业将真正被纳入国际化竞争体系,只有形成我国汽车产业独特的创新体系、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汽车产业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汽车创新活动的展开既受制于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状况,更受到相关支持产业的制约,只有支持创新子系统和汽车产业创新主系统的共同发展才能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5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轻重”表现。针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亟待创新的观点,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即统一领导、协调集成;搭建平台、联动创新;“两权”优化,掌握主动;分层发展,重点突破;强化支撑,协同推动等,旨在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7.
《轿车情报》2008,(2):183-183
近日,以“协同合作、推动创新、共赢共荣”为宗旨的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宁波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我国汽车产业第个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志着我国汽车行业整合行业及上下游产业资源进行重点共性技术创新与成果共享的联合舰队正式启航。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业面临的现状及其与外方合资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了世界汽车产业正在进行的转移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探究中国汽车的自主发展之道,提出自主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并购现象,本文提出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另一种途径——开放式创新,阐述开放式创新的背景、涵义和模型。同时,结合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进行分析,对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在中国汽车企业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能够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最佳载体,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又驱动和促进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分析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文献,以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为基础,从基于人工智能创新驱动的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出发,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网联汽车4大系统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用中央处理器(CPU),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用关键零部件发展路径,旨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交通事故、城市道路拥堵、化石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问题,并能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