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大跨度地铁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卜晓斌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0,(3):105-108
沈阳地铁1号线沈阳站车站为双层岛式站台,具有埋深浅、跨度大、跨越胜利大街及中华路地质条件复杂、采用洞桩法暗挖施工的特点。介绍在复杂环境下,车站暗挖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施工关键是通过合理确定上下6个导洞的开挖顺序,避免群洞效应所引起的地面沉降;施工过程中受力转换是工程施工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某地铁车站边上有三组地下高压电缆管廊横跨出入口和风道,下穿管廊段结构采用冻结暗挖法施工。地铁车站附属结构为矩形断面,跨度大,覆土小,与管廊斜交,且所处地层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分析了工程技术难点,研究了冻结设计方案及关键施工措施。沿通道结构四周布置水平冻结管,形成强度高、封闭性好的冻结帷幕,兼做挡土和隔水作用,然后对开挖掌子面进行全断面注浆加固,之后采用CRD(交叉中隔壁)工法进行暗挖施工,结构施工完成后采用双液浆进行注浆。最后,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冻结壁受力及位移进行了计算模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4.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车站(大跨暗挖车站)下穿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施工在国内属首次。通过多次论证、试验探索及工程实践,车站终于在满足既有线结构和运营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介绍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深圳市科苑立交隧道的经验,包括大跨度、超浅埋的暗挖技术,采用管棚注浆预加固土体控制地面沉降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7.
文章就浅埋的矩形断面地下通道的施工,针对工程埋深浅、地面活载作用频繁的特点,探讨浅埋暗控法在矩形断面施工技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9.
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保护安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向红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8,(12)
针对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对既有电力管线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技术方案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就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进行模拟,并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类似工程的共同规律。实践表明:在城市浅埋、大跨、地下管网密布和软弱地层条件下暗挖隧道,采用CD法、CRD法初期支护系统配套小导管或管棚注浆,能有效控制地表下沉,维护土体稳定。结论为对电力方沟的沉降变形预测需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手段。地面沉降会给各种地下管网线路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应根据各种管网线路的结构及可变性情况,结合沉陷槽分布规律进行综合考虑。应对控制基准深入分析,以确定安全、经济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地层地铁车站浅埋冻结暗挖法施工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应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6):138-142
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江浦路站是典型的软土地层车站,其周边环境复杂、地层条件差、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提出了明挖顺作法、管幕+冻结暗挖、冻结暗挖等3种施工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比选,确定冻结暗挖法为最优方案。冻结暗挖法具有施工造价低、工期短、不占用道路等优点,但由于冻结体量大,地层冻胀量较大,会对地表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参考类似的冻结工程设计,并结合数值分析,提出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方法,可有效控制地层冻胀量。 相似文献
11.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4,(3)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中大跨隧道拱盖法施工的地层沉降问题,选取某地铁车站的典型剖面,建立二维分步开挖模型,通过分步开挖全过程的数值分析,得到拱盖法不同施工步序下的沉降值,推断控制重要环节为中导洞开挖、拆撑和拱盖施作、侧导洞开挖。对重要工序下地表沉降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对各阶段沉降比重进行验证,并分析两者发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人工冻结法施工联络通道中近隧道端土体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以及管片散热对土体温度场的影响,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土体温度场分布、冻结壁厚度和管片保温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体温度、冻结壁扩展厚度均随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型变化,当深度大于2.2 m时冻结壁厚度和冻土温度场基本稳定;联络通道的冻结壁沿长度方向可划分为2侧交界面段与正常冻结段;冻结管间距是影响交界面段冻结壁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辅助冻结面冻结壁是联络通道施工中的主要风险点之一;管片散热对土体影响范围与冻结时间呈对数关系,随着冻结时间的延长,影响范围将逐步扩大;为保证交界面区域的冻结效果,可在钢管片内部靠近土体一侧增设5 cm夹心保温层或改良管片壁后注浆材料2种管片保温,优化后交界面靠近管片位置冻结壁厚度可提升约24%。 相似文献
13.
以西安地铁3号线某区间双侧壁导坑法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3D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及隧道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关于隧道中轴线对称分布,影响范围左右各30 m,可见,上导洞的开挖是造成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有效控制了拱顶下沉;隧道开挖后两帮收敛值迅速增大,开挖面超前监测断面20m时收敛趋于稳定;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能有效预测地层变形。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海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大,如果施工措施不当,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甚至威胁工程建设的成败。结合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开展钻爆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研究结论: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等手段,对海底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断层破碎带施工、浅埋交汇大跨及小净距洞室施工、交叉群洞施工、钻爆法快速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施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了双通道注浆器和破碎岩体(断层破碎带)无止浆墙快速帷幕注浆新工艺,优化了平面交汇洞室及立体交叉群洞施工方法,总结形成了钻爆法快速施工成套技术,推动了我国海域隧道施工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