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规模不断增加,大跨径和钢结构桥梁的大量使用,在摸索和不断创新中桥梁理论和施工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推广使用。大跨径桥梁受益于钢结构的较大刚度,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桥梁中。桥梁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桥梁检测技术也需要根据桥梁特点进行不断创新,检测和评估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和桥梁的使用安全性。对日常常用钢结构进行分析,以实际检测为例,通过对实际应用中的常规钢结构桥梁病害检测分析来说明检测评估的基本方法,根据检测相应结果对桥梁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桥梁养护检测规范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将桥梁现场检测所得的资料准确地应用于桥梁技术状况评价,提高检测水平、采用准确的评价方法是当务之急。通过收集美国、中国台湾、德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几个国家和地区关于桥梁养护规范中对既有桥梁的检测与评价方法,并将各个规范评价方法从检测体系、检测技术和评估体系3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养护规范中桥梁评价的异同点,提出桥梁检测评价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障城市桥梁的安全运行,介绍了几种桥梁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桥梁病害检查、桥梁构件复核及尺寸测量、几何形态参数测定、结构无损检测、上部结构承载力检算、荷载试验等。对几种主要的检测手段进行了举例说明,从检查内容、检测方式、检算结果等方面,阐述了桥梁检测过程,为桥梁运行期间规范风险源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以及规范检测和养护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桥梁的先天弱点和老化现象等原因,对桥梁进行检测,建立合适的评估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明确桥梁状态检测评估的内容与依据,对桥梁外观、材料、结构等的检测评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PDA的水准仪桥梁检测及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能够完成桥梁检测中的基准点检测、墩台沉降观测、桥梁挠度观测以及桥面线形检测的全数字化作业;通过远程数据传输可实现桥梁检测内外业的一体化,并可通过在桥梁检测中的测量仪器的联机使用,充分发挥数字化检测仪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桥梁抗震性能评定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桥梁抗震性能评定包括桥梁结构基本参数的检测和桥梁抗震性能的分析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最终目的是为评价桥梁抗震性能和制定桥梁抗震加固方案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对现有国内外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内容、检测、仪器和研究资料进行综述,对我国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7.
桥梁检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桥梁结构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桥梁结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文中在系统阐述现有桥梁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桥梁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机敏砼、声发射等新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动中国公路桥梁检测和评价技术的进步,对桥梁结构检测、评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桥梁外观损伤、内部缺陷以及几何与力学特性的检测原理、内容和方法,对PC桥梁预应力综合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了重点评述;同时,总结了在役RC桥梁、PC桥梁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钢桥疲劳寿命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在桥梁检测技术方面,智能化无损检测是桥梁检测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以图像识别技术、声波CT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检测技术在桥梁外观损伤、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以预应力定位、锈蚀、压浆密实度和钢束张力为特征的预应力综合检测技术,可为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承载力评价提供重要手段;在混凝土桥梁评价技术方面,以裂缝特征、有效预应力状况为特征的混凝土桥梁损伤评价方法;为大量在役损伤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性量化评价提供了可能;在钢桥疲劳寿命评价方面,基于疲劳构造细节S-N曲线的名义应力法仍是钢桥疲劳评价的主要方法,但基于现代裂纹检测手段的断裂力学方法已成为今后钢桥疲劳寿命评价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在役钢筋砼桥梁的检测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在役钢筋砼桥梁结构检测评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对桥梁结构检测评定的内容、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在役钢筋砼桥梁检测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市桥梁检查与结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桥梁检查是由桥梁养护管理部门负责进行的日常性检查,结构检测则是由专业人员采用专用仪器设备对桥梁进行全面结构检测,其目的是对桥梁使用现状进行总体评价,为桥梁加固改造提供准确而全面的数据。该文就城市桥梁结构检测的内容,从检测项目、工作流程、检测方法、检测依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