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初步探索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liver,BAL)治疗暴发性肝衰(Fulmi-nanthepaticfailure,FHF)的方法与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我们建立了猪肝细胞是液-中空纤维体外BAL,并对缺血性FHF犬进行了治疗。对照组7例,治疗组6例,在入肝血流完全阻断后,对照组用无肝细胞的中空纤维全血液灌流5h,治疗组用在中空纤维盒外间隙植入3.15×109~3.60×109个活猪肝细胞的BAL血液灌流5h。结果表明,两组犬的血ALT、AST、LDH均进行性增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血Ammonia、TBIL、BUN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血Glucose、FIB、动脉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高,PT明显比对照组短(P<0.01)。说明这种BAL可产生维持生今的多种肝功能,治疗FHF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血清的代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生物人工肝 (BAL)并探讨其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的代谢作用。方法 两步法分离 ,旋转振荡法培养的乳猪肝细胞球形聚集体置入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外间隙内构建成新型BAL。应用此型BAL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稀释血清进行 3h的体外灌流实验。每隔 0 .5h、灌流前及灌流后分别检测灌流血清的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结果 绝大多数肝细胞在培养 2 4h后都形成了球形聚集体且保持了较高的活性。循环灌流3h后 ,与无细胞的空白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旋转振荡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球形聚集培养肝细胞的方法。此型BAL有可能为临床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测血管紧张素Ⅱ对体外培养的牛小梁细胞间质合成的影响 ,探讨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①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NSE ,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 )鉴定细胞 ,光学及电子透射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及生长特性的观察 ;②AngⅡ (1×1 0 -7mol·L-1及 1× 1 0 -8mol·L-1)及其Ⅰ型受体拮抗剂孵育牛眼小梁细胞 ,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纤维粘连蛋白 ,并用化学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间接推导胶原含量。结果 牛眼小梁细胞培养成功 ,以上皮型为主。AngⅡ明显地增加了牛眼小梁细胞纤维粘连蛋白 ,同时培养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亦相应增高 (P <0 0 5 )。结论 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技术是研究小梁细胞特性的重要实验技术。AngⅡ可以促进纤维粘连蛋白、胶原合成增强 ,AT1受体拮抗剂可以部分阻断此促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4.
专家述评ZhengQingyin ,JohnsonKR .Geneticmousemodelsforotitismedia .2 0 0 3,2 4 (6 ) :5 2 1专题研究 赵 刚 ,龚守良 ,朱 平 .LHRH PE4 0与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 2 0 0 3,2 4(3) :193王志刚 ,窦科峰 ,付由池 ,等 .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2 0 0 3,2 4 (3) :196邓 红 ,成 军 ,董 菁 ,等 .慢性乙肝患者HBV核心蛋白启动子变异的初步研究 .2 0 0 3,2 4 (3) :199闫 峰 ,赵 军 ,马建仓 ,等 .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血清的代谢作用 .2 0 0 3,2 4 (3) :…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HBV preS1蛋白及ASGPR的亚细胞定位及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研究二者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V preS1蛋白及ASGPR在HepG2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以及二者是否存在共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V preS1蛋白和ASGPR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在HepG2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均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表明HBV preS1蛋白弥散分布于肝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在胞膜上可见明亮的红色荧光,而胞质中的红色荧光较弱,表明ASGPR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膜上,在肝细胞质中呈弱表达。提示在HepG2细胞的细胞膜上HBV preS1蛋白与ASGPR具有共定位。在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中,HBV preS1蛋白在肝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均有阳性表达;ASGPR不仅在肝细胞膜上有阳性表达,在胞质中的表达率也较高。此外,ASGPR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形式与HBV preS1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76,P<0.000 1)。结论 ASGPR除介导HBV入侵外,可能还参与了病毒的分泌及胞内运输等其他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以及体外针对该生长调节环路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对 2 1例脑膜瘤原代培养 ,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GF和EGF受体 (EGFR)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 ,并选用四唑盐 (MTT)比色法观察EGF、EGF单抗和EGFR单抗对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结果 脑膜瘤细胞可表达EGF和EGFR ;EGF以剂量依赖关系刺激培养脑膜瘤细胞增殖 ,而EGF单抗和EGFR单抗皆以剂量依赖关系抑制培养脑膜瘤细胞 ,且EGFR单抗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EGF单抗 (P <0 .0 1)。结论 EGFR单抗较EGF单抗是更为有效的脑膜瘤增殖抑制单抗 ,为脑膜瘤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糖对肝星状细胞-T6(HSCs-T6)增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Ⅲ型前胶原(PCⅢ)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不同葡萄糖浓度组,观察30min~16h时间段,各组对HSCs-T6分化、增殖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在48、72h后测胞浆内TGF-β1、PDGF及细胞上清液中PCⅢ的表达.结果 在2~16h,1500~6000mg/L浓度葡萄糖对HSCs-T6增殖具有时间依赖性,而在4500~6000mg/L浓度组更显著;同时在4500~6000mg/L浓度组,培养48h后胞浆中TGF-β1和PDGF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明显增加;培养72h后,细胞上清液中PCⅢ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高血糖可能通过刺激HSCs-T6分泌TGF-β1、PDGF及PCⅢ促进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肝癌间质细胞与正常肝细胞共培养对肝癌恶性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相互作用所涉及的信号通路,明确肝癌微环境中间质细胞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人肝癌间质细胞或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与肝正常细胞系L-02共培养,检测肝正常细胞中抑癌基因PTEN及癌基因K-RAS的表达及肝正常细胞的增殖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下游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肝癌间质细胞与正常肝细胞L-02共培养使得抑癌基因PTEN的转录水平下调1.15倍,翻译水平下调10倍多(P<0.05),而原癌基因K-RAS的转录水平上调1.4倍,翻译水平上调9倍以上(P<0.05);共培养后的肝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增加2倍以上;ELISA实验结果显示,共培养后的培养液中含有较对照组3倍以上的HGF(P<0.05,1 085±108 vs.387±23);同时实验组细胞表达的cMET也较对照组细胞高出4倍以上(P<0.05);外源性HGF一致性促进了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力(P<0.05)。结论肝癌间质细胞可能通过分泌HGF激活HGF/cMET信号通路,促进正常肝细胞的增殖。这为探索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中 Bcl- 2、C- myc蛋白的表达 ,以及两者可能具有的协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检测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正常组织中两者的表达 ,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加以定量分析。结果  Bcl- 2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量 (PU值 )分别为 2 1 .0 97± 3.460、8.635± 1 .384、3.0 59± 0 .1 2 8,C- myc分别为 36.70 2± 4.961、1 0 .585± 1 .2 63、1 .547± 0 .0 4 3,均具显著性差异(P <0 .0 1 )。在肝细胞癌无肿瘤被膜组中具有高 Bcl- 2表达 (P <0 .0 5) ,而在有肝硬化、具有门脉癌栓、无肿瘤被膜、高病理分级及高 TNM分期中具有高 C- myc表达 (P <0 .0 5)。高 Bcl- 2或(和 ) C- myc表达均与预后较差有关 (P <0 .0 5) ,经 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 C- myc为一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Bcl- 2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 ,C- myc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 ,并可独立判断预后。两癌基因具有一定协同致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R BI在OxLDL刺激人血单核细胞表达致炎细胞因子mRNA中的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OxLDL、SR A的特异性抑制性配体 Fucoidin、17β Estrogen对人血单核细胞SR BI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与MCP 1、PDGF、bFGF、IL 10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OxLDL(10~ 30mg·L-1)能剂量依赖性刺激SR BImRNA表达 (均P <0 .0 0 1) ,Fucoidin(5 0~ 2 5 0mg·L-1)能拮抗 2 0mg·L-1OxLDL的诱导效应 (均P <0 .0 0 1) ,同MCP 1、PDGF、bFGF、IL 10四种致炎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相一致。 17β Estrogen(1× 10 -9mol·L-1~ 1× 10 -5mol·L-1)抑制上述致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 (均P <0 .0 0 1) ,但剂量依赖性提高SR BImRNA表达 (P <0 .0 0 1) ;在 1× 10 -5mol·L-1时 ,OxLDL(10~ 30mg·L-1)能对抗Fucoidin(2 5mg·L-1)而刺激上述致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 (均P <0 .0 0 1)。结论 SR BI可能不参与OxLDL刺激人血单核细胞表达致炎细胞因子过程  相似文献   

11.
原代培养人胚肝细胞,观察外加不同剂量亚硒酸钠对肝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硒的作用浓度增至1.156×10-6mol/L时,肝细胞聚缩、脱落,丙氨酸转氨酶外释增多,白蛋白合成减少,存活率下降。提示过量硒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微量元素硒对培养纯种Wistar大白鼠胎肝细胞核酸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观察了肝细胞培养基中不同硒水平对~3H-TdR(~3H-脱氧胸苷)、~(14)C-UR(~(14)C-尿苷)参入率的影响,同时还测定了培养基中白蛋白及甲胎蛋白(AFP)的含量。结果显示:细胞培养基中硒(Se)浓度在0.4~0.6μg/ml范围内使~3H-TdR、~(14)C-UR的参入率、白蛋白及甲胎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不补硒组。说明硒在这一浓度范围内能促进肝细胞DNA、RNA更新率及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对离体成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验证不同浓度的雌三醇对人类成骨细胞功能表达和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 ,研究雌激素促进成骨作用的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取成人的髂骨松质骨 ,采用胶原 胰蛋白酶消化法 ,获得松质骨中的成骨细胞 ,进行纯化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雌三醇 (1× 10 - 11、1× 10 - 9、1× 10 - 7、1× 10 - 6 、1× 10 - 5 、5× 10 - 5 mol·L- 1)并进行培养。用生化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骨钙素 (OC)和细胞间质含钙量。结果 雌三醇对成骨细胞ALP活性和骨钙素分泌的影响均呈正相关 ,即各浓度雌三醇对ALP活性和骨钙素的分泌均有刺激作用 ,并与雌三醇剂量呈正相关。低浓度 (1× 10 - 11、1× 10 - 9、1× 10 - 7mol·L- 1)的雌三醇可促进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 ,高浓度时则无此作用。结论 雌激素能增加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和骨钙素的产生 ,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19日~21日胎龄的SD种胎鼠的后肢肌肉与同种大鼠骨基质明胶一起做体外诱导培养,培非液为含3 700 mg/L NaHCO_3的DMEM。培养10日时,8个培养物中有7个出现诱导性软骨细胞。培养15、20、25日时,30个培养物(每个时间点10个培养物)中都出现了诱导性软骨细胞。结果表明,本实验所采用的组织培养方法和含3 700 mg/L NaHCO_3的DMEM培养液完全适用于体外诱导软骨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脐血CD34+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方法用磁性细胞分选试剂盒(MACS)分离出CD34+细胞后在含50 mL/L FBS,1×ITS,4.7 mg/L亚油酸,10-4mol/L 2-磷酸抗坏血酸的低糖型DMEM中培养,并以FGF4(100μg/L)、HGF(20μg/L)进行诱导。分别于生长因子刺激前和刺激8、16 d时留取细胞。通过RT-PCR对ALB、AFP、GATA-4等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ALB蛋白的表达,并收集培养液测定ALB的质量浓度。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34+细胞的平均分离纯度>90%,达到分离要求。RT-PCR检测到诱导后的CD34+细胞表达ALB、AFP、GATA4 mR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诱导16 d的CD34+细胞出现ALB阳性表达细胞,ELISA检测表明诱导组8、16 d培养液中的ALB质量浓度明显增高,与诱导前和未诱导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表达白蛋白的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16.
Ithasbeenclearedthatreactiveoxygenspeciesandreactiveoxygenspecies inducedlipidperoxida tioncanstimulatecollagensynthesisofhepaticparenchymalcellsandnonparenchymalcellsandre sultinhepaticfibrosis,andthecollagensynthesisincreasingofHepatocytesmay playanimportantroleinhepaticfibrosis[1 -5] .Wehavefoundthatsalviamiltiorrhizabunge (SMB)couldprotecthu manfetalhepatocytesfromcarbontetrachloride(CCl4)mediatedlipid peroxidationinjuryinvit ro[6] .However,theeffectofSMBoncollagensyn thesisofhumanhepat…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观察了镇疼药吗啡及其拮抗剂纳洛酮对离体蟾蜍脊髓腹根反射(VRR)的影响。发现小剂量吗啡(3.5×10~(-7)~10~(-5)M)对离体脊髓VRR具有兴奋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它与吗啡浓度呈正比关系。而大剂量(5.32×10~(-5)~8.08 ×10~(-5)M)吗啡则对VRR有抑制作用。单独施加纳洛铜于标本对VRR无兴奋或抑制作用,但当一定浓度吗啡兴奋标本时,加入纳洛酮可对抗其兴奋作用。进一步加大纳洛酮浓度,甚至可抑制VRR。实验资料提示纳洛酮可对抗吗啡对离体脊髓VRR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