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胃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胃癌、32例胃不典型增生及20例相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F-κBp65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46.88%、74.60%,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胃癌中,NF-κBp65蛋白在低分化组、侵及浆膜层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高中分化组、未侵及浆膜层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89.66%vs.61.76%;86.49%vs.57.69%;84.62%vs.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F-κBp65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此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FOXA1和YA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A1蛋白和YAP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胃癌组织80例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8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FOXA1和YAP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检测两者在胃癌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FOXA1蛋白和YAP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评分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评分(FOXA1:3.50±0.20 vs.1.13±0.11,P<0.01;YAP:3.40±0.20vs.1.55±0.14,P<0.01);FOXA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1);YAP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FOXA1和YAP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FOXA1和YAP在胃癌组织中存在显著高表达;FOXA1和YAP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协同促进作用,联合检测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内镜检查中贲门部肠上皮化生的发病情况 ,探讨其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2 0例行常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自食管末端、贲门部及胃窦取活检 ,经HE、AB PAS、AB HID及Giemsa染色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2 0例中 2 6例 (2 1.7% )在贲门部检出肠上皮化生 ,与年龄、胃黏膜萎缩及炎症相关 (P <0 .0 5 ,P <0 .0 1)。黏液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完全肠化 17例 (14 .2 % ) ,不完全肠化 9例 (7.5 % )。完全肠化与贲门炎、HP感染以及胃窦肠化发生率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贲门部肠上皮化生的发生较Barrett食管肠化相对常见 ,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明显增加 ,与贲门炎症关系密切 ,完全肠化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以及胃内多处萎缩肠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纤毛蛋白1(NRP-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8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NRP-1表达,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NRP-1表达,K-M生存曲线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用于分析胃癌预后。结果胃癌组织中NR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胃癌组织中NRP-1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T分期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NRP-1是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过表达NRP-1可能在胃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表达NRP-1可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5.
环氧合酶-2在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的表达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ox 2)蛋白及其mRNA在食管癌、胃癌、贲门癌中的表达量和细胞内定位的异同,探讨Cox 2抑制剂对贲门癌的预防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了3 种肿瘤共48 例标本的Cox 2 蛋白,RT PCR法和原位PCR法检测了其中29 例标本的Cox 2mRNA及其在组织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的Cox 2染色分数分别为4.15±1.39, 3.66±1.16, 2.93±1.03,均高于正常组织。贲门癌的染色分数与胃癌的无显著性差异。Cox 2mRNA在贲门癌的检出率为87.5%(ISPCR),75%(RT PCR),在胃癌、食管癌的检出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Cox 2mRNA位于癌细胞胞浆,胞核中也有少量存在,其在3 种肿瘤中相同。结论 Cox 2 在贲门癌中显著升高,其表达特点与胃癌、食管癌中基本相同。Cox 2抑制剂对贲门癌可能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治疗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MIF和Hp在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胃镜下随机采集胃黏膜活检组织,经14C呼气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均为阳性,并经病理检验证实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各40例,Hp阴性的健康检查者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各组MIF蛋白的表达;进行Hp根治治疗2周,停药4周后复查Hp及MIF,比较根除前后各组MIF水平.结果 MIF蛋白在Hp阴性的正常胃黏膜中阳性表达低(2/25,8%);在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2/40,30%)、萎缩性胃炎(26/40,65%)和胃溃疡组织(19/40,47.5%)阳性表达增强,显著高于Hp阴性的正常胃黏膜组(57/120 vs. 2/25;χ~2=13.376,P<0.01);在慢性炎症中,随着炎症程度增加,MIF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12/40 vs. 26/40;χ~2=9.825,P<0.01);Hp根除后,MIF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7/120 vs. 23/103;χ~2=15.264, P<0.01),而Hp仍为阳性者MIF蛋白阳性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Hp感染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及溃疡的形成与胃黏膜MIF的表达相关,根除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MIF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对预防或减缓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定量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并评价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6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11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Tiam1 mRNA拷贝数,同时将CK18作为淋巴结微转移的标志基因,定量检测24例病理诊断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199枚淋巴结的CK18mRNA拷贝数.结果 6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92.42%(61/66)Tiam1 mRNA表达阳性,而癌旁为19.70%,胃良性病变组织11例只检测到1例Tiam1 mRNA表达,胃癌组织Tiam1 mRNA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χ2=70.86)和良性病变组织(χ2=41.74)(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6,P<0.01).胃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和良性病变组织(4.92×105 vs. 0).66例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分为3组;24例病理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通过淋巴结CK18mRNA的定量检测, 15例存在微转移.微转移组(9.51×104)及病理转移组(2.99×106)Tiam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54×102,P<0.01).结论 Tiam1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胃癌组织Tiam1表达水平可能决定癌细胞淋巴转移的倾向,可以成为术前评估转移的实验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及MGC 80 3中survivin基因转录与表达情况 ,为胃癌与survivin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①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及DNA序列测定技术检测两种细胞株中survivin基因mRNA转录情况。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两种细胞株survivin基因有无蛋白表达及其表达程度。结果 从提取的胃癌细胞总RNA中扩增出 6 12bp的DNA片段 ,与预期的扩增片段大小相符 ;序列测定显示两细胞株的DNA扩增片段序列与基因库survivin基因mRNA序列完全一致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两细胞株中均有survivin蛋白表达产物。结论 中国人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及MGC 80 3中均存在survivin基因的mRNA转录及蛋白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其抑制剂在胃癌顺铂(CDDP)化疗中的作用,为胃癌化疗敏感性提供潜在的增敏靶点。方法 MTT法检测锌原卟啉IX(ZnPPIX)及CDDP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胃癌细胞中HO-1蛋白和mRNA的表达;构建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并进一步观察ZnPPIX及CDDP对胃癌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 CDDP联合ZnPPIX干预胃癌细胞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率(P<0.05);同时,CDDP胃癌细胞中HO-1mRNA水平和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而CDDP联合ZnPPIX干预细胞组的HO-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荷瘤实验结果显示,CDDP可抑制胃癌皮下种植瘤的生长,肿瘤体积和质量明显降低。结论 HO-1抑制剂ZnPPIX可增强CDDP对胃癌的化疗敏感性,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胃癌CDDP化疗方案的增敏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贲门腺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navigated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NLCM)方法,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比较染色剂和固定剂对蛋白质影响的差异,探讨不同处理条件下贲门腺癌和癌旁组织切片的镜下组织学特点,改进常规LCM,建立在染色切片指引下分离细胞的NLCM技术,并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对该技术进行评价。结果染色剂对蛋白质的影响大于700mL/L乙醇固定剂;光镜下在不染色的组织切片上,贲门腺癌细胞、肠化生细胞和正常柱状上皮细胞都有其各自的形态特异性,易于辨认;NLCM可以准确纯化贲门腺癌细胞、肠化生细胞和正常柱状细胞;LCM的苏木素染色贲门腺癌细胞(A组)、NLCM的无染色贲门腺癌细胞(B组)和未切割的新鲜贲门腺癌组织(C组)的双向电泳表达图谱非常相似。各组蛋白质点的数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碱性端蛋白等点聚焦较差,部分蛋白质点的表达量减低或消失,B组双向电泳表达图谱蛋白质点分离较好。结论 NLCM不但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贲门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细胞进行分离,而且有效避免了染色剂对蛋白质提取质量的影响,是一项适用于贲门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样品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