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散斑照相测量位移的实验方法,对粘弹性材料在恒定载荷作用下发生蠕变变形后的位移场进行了记录,给出了不同时刻的等位移条纹图。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结构竖向位移的便捷、高精度、远程实时测量,开发了一种基于连通管技术和MEMS技术的结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阐述了封闭差压连通管式位移测量原理及测试模块的实现。重点从稳定性、可靠性角度分析了封闭差压连通管式位移传感器的应用性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位移测量技术及其设备具有优于0.1mm的竖向位移测量分辨率和较高的灵敏度,长期稳定性0.3 mm,能够满足日常工程测量和在线长期监测项目中的竖向位移测量需求。在桥梁静载试验时的主梁挠度测量中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具有实时测量、布设及操作便捷、低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一种快速精密位移测量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双螺管线田基动型电感传感器交流电桥的电气特性,介绍了一种位移测量电路,该电路对传感器测量电排进行高精度恒交流激励,跟踪采样被测交流信号峰值,保证了测量的快速精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锥镜(axicon)的非接触光学位移测量的新方法,可用于精密表面和超精密表面的位移测量。其特点是量程较大,分辨率高(最小可至0.1μm)。另外,该方法可允许被测表面有小角度的倾斜,且不受测头与被测表面之间的孔径光阑的影响,是一种可用于在线光学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系统总结了视觉测量、微波雷达与激光测振这3种非接触位移测量技术的测量方法、测量原理与工程应用影响因素,阐述了非接触位移测量技术在桥梁工程动位移测量、模态识别、索杆张力测试中的创新成果,探讨了非接触位移测量面临的关键挑战与后续研究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非接触位移测量方法能够实时获取桥梁结构动位移、自振频率、模态振型等信息,测试精度受硬件、算法、测量距离和环境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视觉测量技术易低成本实现面内多目标位移的实时测量,但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且一般应设置靶标,适用于短距离长期或远距离短期情形下的位移监测;微波雷达具有抗天气干扰能力强、测量距离远(可达2 km)、成本可接受、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可长期监测等特点,一般也需设置角反射器提高径向位移测试精度;激光测振技术具有微米级位移测量精度,且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但难以实现远距离多点同步测量,穿透性较差,易受天气影响,且设备昂贵,适用于短期径向位移监测;应针对桥梁结构监测时长、测量距离、环境条件、单(多)点监测需求、测量精度要求等的不同,选用合适的非接触测量方法;未来可通过提高硬件系统性能提升远距离多点同步测试能力,发展各种自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6.
光纤传感器微位移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单模光纤制成Y型反射式微位移传感器的数学模型,测试系统的测量电路;并提出了提高Y型光纤微位移测试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细观力学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金属材料表面的微区散斑图象,再对变形前后微区表面移场进行数字散斑相关计算,从而实现微区表面位移场的定量测量。文中验证了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并实测拉伸件表面微区位移场。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以工控机为主体的组合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快速标定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实现通道选择、抑制零点漂移、进行测量误差修正,对多点位移进行快速准确测量,也可实现对各测量通道快速标定.同时分析了温度对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和数字滤波对噪声信号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载重汽车荷重测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以单片微机为处理单元,以位移传感器感知汽车悬架变形从而测量出汽车车行驶过程中荷重的方法。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给出了电感式位移测量装置的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FPGA产生稳定的DDS信号作为激励源,经差分电路输出2路平衡信号:通过过采样平均滤波的方法实现噪声抑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非线性数据进行补偿,实现了位移的精确测量,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现在大多数光纤传感器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本文给出了易于实用的光纤微位移强度型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和实例。由于它简单,可靠并采用单片机控制,可根据不同对象灵活改变测量及输出方式,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测量精度达0.2-0.3μ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悬索桥锚固面特征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差值放大装置,结合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活塞装置的位移差值放大法来监测锚固面位移的测量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通过图像分割、圆拟合、位移转换等获得锚固面蠕变数据。对测量系统镜头畸变误差和非垂直安装误差进行分析并阐明解决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当蠕变范围为-1.2 cm~+1.2 cm时,其测量误差可以控制在3.5%以内。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形位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光栅位移传感器、并通过接口电路与微机连接、采用专用软件、不仅能获得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量结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误差评定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市某地铁车站大型基坑的围护结构为例,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了钻孔灌注桩基坑围护结构在三种边界处理条件下所得的弯矩及位移值,并与现场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近景摄影测量法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结合地下工程的现场量测和模型试验,引入了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对位移场、既有隧道衬砌变形及新建隧道轮廓超欠挖等进行了量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辟了一条地下工程量测技术的新途径。可供岩石及地下工程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路面平整度标准评价指标——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计算模型和求解方法,找出了影响IRI精度的主要因素;利用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位移传感器精度、数据采样间隔、评价距离、检测方向和检测车速等对IRI的影响。得出结论:提高位移传感器精度、减少数据采样间隔,可以较大提高IRI的测量精度;检测车速越接近理想车速,IRI测量精度越高;检测方向对IRI测量精度产生影响,但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模拟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的转换过程,根据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的转换特点,在道岔生产车间内建立了客专线18号道岔转辙器转换原型试验平台,采用轴销式称重传感器测量转辙器扳动力,以直、曲尖轨支距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为尖轨不足位移;通过转辙器转换试验探索了尖轨预弯、尖轨可动段长度、尖轨固定端扣件支距、滑床板摩擦因数、辊轮高度等因素对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机制和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现有设计尖轨预弯可使尖轨不足位移下降30%以上;缩短尖轨可动段长度可减小尖轨不足位移,但同时会减小转辙器最小轮缘槽宽,并增大第3牵引点扳动力,尖轨最小轮缘槽宽和最后一个牵引点扳动力是缩短尖轨可动段长度的控制因素;小范围调整固定端所有扣件支距后,尖轨不足位移变化较小,仅减小固定端第1组扣件支距时,尖轨靠近固定端1.2 m范围内不足位移略有降低,其余部分不足位移变化较小;在滑床板上安装辊轮或涂覆润滑剂等减小尖轨与滑床板摩擦因数的措施可有效降低尖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实施减摩措施后,扳动力减幅约为30%,不足位移减幅超过20%;改变辊轮高度对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辊轮高度不宜过低,以防转换过程中辊轮失效导致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激增。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结构优化和新一代400 km·h-1高速铁路道岔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波动光学的光针式位移传感器的光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用于工程表面形貌测量中的基于傅科探测法的光针式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运用波动光学理论对该传感器光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校水池波形测量中所使用的一种新式的浪高仪及测量方法原理,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传感器和接口电路将浪高的位移信号最后变成电泳冲信号,并且生意一机的软件使浪高仪智能化,来解决传感器所存在的非线性问题,为波形分析现场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图形。  相似文献   

20.
轨检车的CP-3型轨道高低测量装置采用惯性法测量,测量结果受到行车速度影响.因此在轨检车的CP-3型轨道高低测量装置中将速度分成了三档,测量时依据行车速度由人工进行调节,这给测量带来较大的不便,并容易引入测量误差.为此作者通过对左右高低加速度计输出的加速度信号、位移传感器输出的左右高低加速度计和左右高低测量点的垂向位移信号、车体惯性平台输出的车体倾角信号进行合成处理,并结合自行设计的模拟低通滤波和相应的数字滤波器,实现了加速度滤波器的幅频响应与检测车速度无关,即自适应测量.该系统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高低的检测结果是正确的,可以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