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据统计,饮酒驾车,特别是醉酒驾车,其发生交通事故的比率为没有饮酒情况下的16倍,50%左右的致死性车祸与酒后驾车有关,饮酒或醉酒驾车堪称交通肇事中最危险的“杀手”。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法规,并广泛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对酒后驾驶行为进行监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用科学技术杜绝酒后驾车,可追溯到啤酒盛行的德国。德国政府在公共场合男厕所小便池上方安装了小便压力显示屏,通过小便压力等测试提醒酒后人士不要开车。而真正的杜绝酒驾科技,是瑞典人发明的醉酒呼吸分析仪,1957年1月23日,世界第一台醉酒呼吸分析仪在瑞典首次投入使用,司机对仪器吹口气便可判断是否饮酒。此后,醉酒呼吸分析仪被各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醉驾入刑”宣传工作的深入,很多驾驶员朋友对酒后驾车的危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值得广大驾驶员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4.
李博彬 《家用汽车》2006,(10):166-167
未饮酒的正常人刹车测试成绩为0.9秒,而喝了一罐啤酒后,再次测试却用了2.1秒,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酒后驾车”的危害。8月16日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展上,让你合法地“酒后驾车”,亲身体验“酒后驾车”的危害。权威的数据让人信服1951年~2005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逐年递增,2003年后略有下降,北京市的情况也基本相同。但2005年北京市汽车数量急剧增长,但死亡人数却下降很多,说明北京市道路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也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一峰 《交通与运输》2009,25(5):34-35
近来频频曝光的严重酒后交通事故,使全国普遍对酒后驾车的严查重罚重视起来。我国的汽车拥有量仅占世界汽车拥有量的3%,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却占世界交通事故的16%。据有关地区交警统计,如此高发的交通事故,有25%是因为酒后或者醉酒驾驶造成的。但是,依靠广泛的检查和严厉的处罚就能够减少酒后驾车数以及事故发生数吗?  相似文献   

6.
钟娇 《广东交通》2010,(2):25-25
从4月1日起,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第111号令)正式实施。新规在打击酒驾方面更为严厉,酒后驾驶将与醉酒驾车一样一次扣12分。此外,新规还增加了对一些常见违章行为的记分处罚,如堵车时乱穿插、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应急车道等。  相似文献   

7.
日本于2007年6月20日公布了修订后的道路交通法,于2007年9月19日起生效。其中有关酒后驾车条文内容如下: 第六十五条 第一款任何人不得于酒后驾驶车辆等。 第二款任何人不得向饮酒后有可能违反前款规定驾驶车辆等的人提供车辆等。  相似文献   

8.
世界万象     
酒后驾车被罚扫大街,德国“真刀实枪”学开车,伦敦出租汽车司机有“知识”,从行人闯红灯看中美化差异,轮流排排坐,俄新交规废了普京的爱车[编按]  相似文献   

9.
我国酒化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聚散离合,都离不开酒;喝酒过程中,又有“酒逢知己干杯少”、“感情深一口闷”之情怀和酒兴,酒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化与情感,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意识之中。然而,俗语说“喝酒误事”,酒后驾车导致了大量的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酒后驾车治理成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中的重点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法国最近的一场官司增加了酒后驾车所冒的风险。在这一案件中,原告不仅指控那名洒后驾车,他们还对宴会的主人提出了指控。原告认为:允许那些可能威胁他人生命的人开车是一种犯罪行为。这个案件用一种新的方式传达了一条人们所熟悉的信息:不要洒后驾车!酒后驾车会杀人!  相似文献   

11.
通感作为感觉的挪移,主要体现为视觉旨向和听觉旨向.视觉旨向,在修辞上倾向于形象性,与比喻相同;在认识论上,是知性逻辑的实证,指向世事的操作.听觉旨向,与意象的装饰相去甚远,其幻听旨向是通感语象控制艺术的神秘经验,极致为人生之醉态,而走向知性不及的拯救.通感由“看”到“听”的挪移在于自闭性的“目睹”开放向“聆听”的交互.通感正是“交互”在身体官能上的表达.因“通感”探讨而逼问出的肉身感通学同时也关联着哲学本体论的尝试和一般主体间感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通过对SHEL模型、GEMS模型的分析,简要地说明了人的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区别。并通过海事调查中对“人为因素”的分析,阐述了人的因素在海事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在借鉴MED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人的因素和控制海事发生几率的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闷罐车”实施增加强制换气系统的改造,消灭车厢环保死角,是预防“非典”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安全困境”或称“霍布斯恐惧困境”是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安全困境”客观性的历史考察,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分析超越“安全困境”的可能性及其所需要的条件,并对“安全困境”与“中国威胁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探索落后的俄国怎样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时形成了"文化革命"思想,他认为文化滞后是制约落后国家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的瓶颈,因此,"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这一思想与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俄国革命时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且,对落后国家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尚未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已经开始的关键时期,所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孔孟经董仲舒到朱熹,论者对“经权”关系的讨论,经历了肯定“权”、取消“权”、再到肯定“权”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文人画"是绘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创作目的基本出于陶情、白娱.随着时间的发展,"文人画"在重视画家个性抒发的同时,亦注重现实感受的表达,突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把传统的写意绘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扬州八怪"作为这种画风的集中代表,其创作既继承了抒个性、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又以各肆其奇的画风和具有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