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阐述了覆盖型岩溶地区铁路路基的塌陷机理及岩溶路基的稳定性评价,详细介绍了岩溶路基塌陷的处理方法——灌浆法。  相似文献   

2.
岩溶塌陷对人民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对长沙市某勘察区岩溶塌陷进行危险性评价,是保证塌陷治理使其稳定的重要前提。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塌陷的形成机制和诱发因素,并选取岩溶发育特征、覆盖层的特征、水动力条件、地貌条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为权重因子,对勘察区进行了定性经验指标预测法评价。其结果是岩溶塌陷处于中等-强烈发育阶段,且具高频率、高密度特点。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主要防治措施,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慎奎 《隧道建设》2020,40(7):981-987
隧道穿越沙漏型岩溶地质时,岩溶处理范围直接影响工程安全和投资。为量化计算岩溶处理范围进行岩溶塌陷角的分析和研究,首先,采用模型试验模拟岩溶塌陷过程,验证饱和砂性土渗流液化塌陷机制,定量研究砂层漏失量和塌陷角大小,测算出塌陷角为35.8°; 然后,通过5种工况下的岩溶塌陷过程模拟分析隧道变形形态,结合隧道变形控制标准确定隧道与溶洞的最小安全距离,反算出塌陷角为33.9°; 最后,对比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得到的岩溶塌陷角大小,得出沙漏型岩溶塌陷角与砂土内摩擦角近似的结论,塌陷角取值可在内摩擦角的基础上加1~3°。将研究结果应用在武汉地铁6号线沙漏型岩溶治理中,取塌陷角为35°计算岩溶处理范围,按此方案实施后盾构顺利穿越岩溶区。  相似文献   

4.
王清海 《路基工程》2010,(4):151-153
为建立合理的岩溶地面塌陷分析评价和切实的防治设计方法,文中通过对铁路路基典型的岩溶地面塌陷模型进行分类和抽象研究,归纳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基本模型和塌陷机制,提出了塌陷物质特征、运移与塌陷通道特征、运移与塌陷动力特征三个岩溶地面塌陷基本因素。结合塌陷模型机理和塌陷基本特征对预测评价方法展开讨论,提出了建立岩溶地面塌陷动态预测评价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岩溶土洞塌陷是岩溶区路基施工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以铜仁市松桃至玉屏城际快速道路岩溶土洞塌陷为例,介绍了岩溶土洞形成的条件和塌陷的原因,分析了路基施工对土洞塌陷的影响,提出了路基施工中土洞塌陷的防治与治理措施,可供其他路基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昆铁路路基隐伏岩溶塌陷预防和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昆铁路路基岩溶塌陷预防整治实际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云贵高原山地铁路路基岩溶发育的三种类型和隐伏岩溶塌陷成因,提出了适合本特点的预防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柳州铁路局管内沿线岩溶塌陷的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灾害多为突发性,对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形成了很大危害,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文概略介绍了自1960年以来发生在柳州局沿线的岩溶塌陷情况及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某桩基施工击穿溶洞引发大型岩溶塌陷,通过采用地面地质调查、高密度电法、钻探、弹性波CT探测、地下水连通试验、抽芯及孔内摄像等手段进行综合勘察,查明了基岩面起伏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地下岩溶管道走向、地下水流速流向及受塌陷影响的部分桩基桩身完整性,为研究岩溶塌陷成因及处治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西某铅锌矿矿区经过40多年的开采,昔日矿山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矿区岩溶地表塌陷严重.从岩溶发育的地质环境、岩溶发育特征、塌陷概化模型、塌陷形成阶段等方面对该矿区岩溶塌陷的成因进行分析,表明该矿区因采矿大量抽排地下水,导致地表塌陷.  相似文献   

10.
莱新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莱新高速公路莱钢水源地岩溶路基塌陷的现象,阐述岩溶塌陷的基本理论,分析岩溶塌陷的机理及其危害,提出莱新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的种类、处治技术和加固要求。  相似文献   

11.
桂阳公路岩溶土洞发育区路基稳定性监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地面监测方法无法较好地监测岩溶土洞塌陷的问题,运用BOTDR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及实体工程修筑,对桂(林)-阳(朔)路典型岩溶土洞路基段实施了监测,对岩溶路基土洞塌陷实时监测预报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岩溶路基土洞(塌陷)监测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京广线五里亭路基岩溶塌陷的物理勘探方法及压浆整治过程,阐述了“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及“地震勘探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以及采用“自下而上止浆塞分段压浆法”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3.
肖旺 《路基工程》2021,(6):210-214
以京广铁路乐昌段K1994+780~K1995+020段路基基底覆盖型岩溶塌陷引发路基沉降为例,分析覆盖型岩溶的形成原因及发育机理;采用“探灌结合”的方式进行岩溶塌陷治理,采取钻孔取芯法和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法验证注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力返浆充填的注浆方案充填了岩溶溶腔、溶蚀土洞及裂隙,降低了路基地层的渗透性,封闭了地下水潜蚀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安六铁路DK62+955~DK63+305段位于山间岩溶沟谷地区,轨面至地面高差10 m,该段地下有发育暗河及“V”溶槽。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方法,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开展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山间岩溶沟谷地段具有沿断裂带上发育地下暗河,地面岩溶塌陷严重,溶槽内厚层软土沉降控制困难,岩溶注浆加固风险大等特征。通过地面塌陷机理分析,提出以桥梁工程跨越地面岩溶塌陷及地下暗河区,避开各种建设风险,确保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时的安全,在查明某商住楼场地岩溶发育情况基础上,采取注浆法对该岩溶场地进行加固处理。施工结束后,采用钻探抽芯法、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方法对注浆处理效果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注浆法处理后,溶(土)洞充填效果明显,平板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增长超17.4%,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增长17.6%~31.3%,土层孔隙比、压缩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等物理参数整体提升5.6%~20.4%。注浆处理对土层加密效果较好,能有效预防建筑场地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6.
周关学 《路基工程》2007,(2):154-155
介绍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江山岩溶塌陷处理实例,分析大量抽取地下水、水的动力作用和施工破坏,局部顶板等是引起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采用高压旋喷桩注浆形成止水帷幕、压浆加固等治理岩溶塌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张道玲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164-167,I0017
为研究贵州某机场在岩溶地质特征下的溶洞地基处治,通过对岩溶环境开展调研,依据工程勘察报告及机场岩溶发育特征,结合工程实际设计施工及检测成果,研究溶洞地基处理适应性处治技术。主要用强夯法处理岩溶洼地、漏斗、塌陷、落水洞,以及充填类型的洞体等溶洞地基;用清爆强夯法处理隐伏溶洞;用地面搅拌高压灌注C15号混凝土处理未充填或半充填类型的洞体。实验结果表明:强夯处理的溶洞的固体体积率大于78%的设计要求,波速测试无明显空洞;清爆强夯处治溶洞固体体积率均大于83%;C15低标号混凝土处理的溶洞混凝土取芯率不小于80%,并无明显掉钻,重型动力触探N63.5均大于5击,波速测试无明显空洞。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岩溶洼地地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贵州省岩溶洼地实地考察分析,从地质学角度对岩溶洼地成因做了详细的归纳分析。提出了岩溶洼地地质成因有岩溶裂隙发育形成和地下河流岩溶塌陷形成两种,并对这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岩溶洼地地貌特征做了详细对比。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路基塌陷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地质调绘、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以及工程地质钻探等多种勘察手段,对该路基塌陷的影响因素、路基病害机理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表明,准确地查明岩溶的发育特征,应严格遵循合理有效的勘察原则,结合多种勘察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及验证;岩溶路基施工及相关治理工程应重视路基区截、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20.
岩溶灾害常常给高速公路建设带来威胁,本文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岩溶灾害形成与发育机理,并揭示了降雨与抽水对岩溶塌陷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