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新增的《73/78防污公约》附则Ⅳ-《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的出台使得船用柴油机废气排放测试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试从世界范围内排放控制趋势以及船用柴油机备件市场需求等角度,分析了排放实船测试的可能性,得出了船用柴油机废气排放实船测试势在必行的结论,并简要介绍船用柴油机排放测试方法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一种新的简化实船测试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检》2010,(9):60-60
<正>三菱重工近日宣布,该公司开发出利用船舶用柴油机排放的废气进行发电的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在船舶航行中为船员的生活和船舶的控制等提供所有必要的电力,可以节约3%左右的耗油量。该装置称为增压器,装入发电机后有助于燃烧,可以提高发动机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废气的风力转动涡轮发电。  相似文献   

3.
某型火车滚装船布置2台小缸径低速柴油机加装经济型废气再循环(Economical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coEGR)系统,以满足Tier Ⅲ排放要求。以该船为依托,对该类型主机及相应船舶管路与控制系统的原理设计、实船布置等进行介绍和深入分析,为后续或类似船舶的小缸径低速柴油机加装EcoEGR系统及设备设计与建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被普遍用于在航运船舶上。随着人们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船舶的污染排放越来越重视。其中柴油机排放的大量微粒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本文主要介绍了柴油机产生微粒的主要因素和控制污染排放的SCR技术,废气循环系统,微粒捕抓器。SCR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催化剂NH_3与NO_X还原为N_2和H_2O,减少污染物NO_X。废气循环系统原理是减少气缸中氧气所占的比例,降低燃烧温度,破坏NO_X生成的条件来减少微粒的排放。微粒捕抓器利用一种能承受高温,高压,耐腐蚀,气流阻力小的多孔过滤体来减少柴油机排放的气流中的微粒。由于微粒具有一定的惯性,当气流经过多孔过滤体的时候,柴油机的微粒在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被过滤体收集,起到减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全球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国际上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不断升级。船舶运行中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船舶在对硫氧化物进行排放控制的基础上,对氮氧化物(NOx)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在现有的柴油机技术条件下,仅依靠机内措施很难大幅度降低 NOx的排放,于是尾气处理装置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技术被开始在船舶柴油机上应用。柴油机配置SCR系统,  相似文献   

6.
李斌 《世界海运》2011,34(12):18-20
柴油机的废气能量利用一直是船舶动力系统节能的重要方面,介绍一种新型的余热利用方法,并分析该系统的工作特点,计算该系统的回报及收益情况,提出在主机/船舶操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不被影响的情况下,安装该系统可以提高动力装置的总体效率并获得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相似文献   

7.
《机电设备》2003,20(5)
乌克兰科学家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沙佛罗斯托夫,发明了一种能高效率、低成本地将生活垃圾直接转化为汽油和甲醇的工业装置。 这项发明的技术基础是一种称作“物体在电磁场中高温作用下发生分子分解”的高温裂解工艺。该装置与各种老式垃圾焚烧器最显著的差别是有害排放物极少。经乌国家科学院专家鉴定,只有极少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排出。该装置所排放的废气仅为乌克兰生态洁净型火电站发电机组排放量的几十分之一。 基辅市政府现已决定拨款5000万美元,利用沙佛罗斯托夫的这项新技术,建一座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年35万吨的垃圾…  相似文献   

8.
船舶柴油机的增压系统中,废气涡轮增压器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是一种利用柴油机废气能量带动涡轮增压器,使进入气缸的空气压力增大增加功率的输出,可节约金属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因此涡轮增压器是集节能、环保、节材为一体的高技术产品,目前在柴油机上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日本三菱重工(MHI)完成了其首套超涡轮发电(STG)系统。STG系统为一种废能回收系统,即利用柴油机的废热和废气发电,从而可减少10%燃油费用,同时降低废气排放。该系统包含一个废气动力涡轮、一个废气锅  相似文献   

10.
IMO已开始就微粒物质影响进行讨论,尤其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较大的炭黑。因此,炭黑和其他微粒物质将成为下一个重点监测对象。炭黑为发动机排放的一种微小颗粒.大小要比船舶废气中的其他颗粒物质小很多.呈黑色.具有吸热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加强对各种交通工具的排放控制,通过一些措施对其进行废气减排。船舶作为一种大型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为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船用柴油机会产生很多的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事实证明这些氮氧化物对大气具有很大危害。而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是一种专门针对氮氧化物的控制减排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船舶柴油机废气中50%以上的氮氧化物。本文基于PLC技术,对船用的SCR废气减排与综合利用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隧道施工机械用柴油机的有害气体排放,设计了一种不锈网带加尿素水混合液作为过滤介质的柴油机排放后处理装置,并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分析了此种过滤介质对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过滤行性和机理。这对施工企业降低内燃机在隧道施工中的有害排放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检》2010,(6):65-65
新加坡高科技公司Ecospec日前开发出了一种利用水来减少海运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系统。该系统被命名为CSNOx,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CSNOx是一套航运燃油废气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标准Tier III标准的实施,船舶柴油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因其高效、可靠等优势成为船舶柴油机NOx减排的主要选择。本文先根据SCR反应机理在MATLAB中搭建一级SCR脱硝系统和二级SCR脱硝系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对比,发现加入二级脱硝系统后,脱硝率可以得到提高。鉴于BP网络预测精度较低,本文将粒子群(PSO)算法加入到BP权值训练过程中,利用PSO-BP 神经网络预测 SCR-DeNOX系统出口处NOX浓度。结果表明:PSO-BP 神经网络不但可以预测SCR-DeNOX系统出口处的NOX浓度,而且与传统BP 神经网络相比可以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为有效控制喷氨量、降低氨气逃逸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船艇》1996,(5)
日野汽车公司推出一种比普通柴油机的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排量减少20%的燃油喷射式柴油机。 该柴油机采用了日本电装公司的新型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该装置可以  相似文献   

16.
重油在线乳化装置在实船柴油机上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套基于在线乳化理论的重油乳化智能控制装置,该装置根据船舶柴油机运行参数,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不添加乳化剂的前提下,应用单片机技术,运用模糊控制理论,油水比例随船舶柴油机负荷变化实现掺水的优化控制,使船舶柴油机达到较佳的节能效果。同时采取加压防破乳技术,在重油高温状态下,实现了良好的重油乳化效果,且边乳化边稳定燃烧。在"宁大6号"船舶柴油机上进行推进特性、废气排放特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常用工况节油率可达9.8%,NOx降低率为15.40%,烟度降低率为24.92%,具有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涡轮增压柴油机在低工况运行时,会出现增压压力不足、燃烧过量空气系数小和废气排温较高等固有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增压器废气余热产生水蒸汽,并注入涡轮来提高增压器的压比和空气量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可以改善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配,从而可提高柴油机的性能。试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柴油机尾气排放NOx的后处理技术,但SCR脱硝系统具有大惯性、非线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点,使得常规控制方案不能较好地实现SCR脱硝系统的控制。以船舶柴油机的SCR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搭建船舶二级脱硝系统模型,并设计三步法非线性控制器来跟踪氨覆盖率目标值;分析经济、标准、超载等3种工况下的脱硝率和氨逃逸量。结果表明:基于提出的三步法—船舶二级脱硝控制器,可进一步提高脱硝率、降低氨逃逸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船舶排气污染物排放能够达到《MARPOL公约》附录中TierⅢ氮氧化物排放限制的标准,实现准确检测船舶废气中NOx的含量.设计一种基于CAN总线和LabVIEW的船舶柴油机NOx在线检测系统.在实验测试过程中实时检测NOx浓度并与其他检测系统对比检测结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船舶排气污染物排放能够达到《MARPOL公约》附录中TierⅢ氮氧化物排放限制的标准,实现准确检测船舶废气中NO_X的含量。设计一种基于CAN总线和Lab VIEW的船舶柴油机NO_X在线检测系统。在实验测试过程中实时检测NO_X浓度并与其他检测系统对比检测结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