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充气式高压橡胶气囊作为一种新的密封方式被应用到盾构施工中。为了解决隧道盾构进出洞施工中的盾构密封问题,从密封原理出发,进行了性能参数、装置结构特点、气囊选型设计、安装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充气式高压橡胶气囊可以实现进出洞门与盾构外壳的可靠密封,其操作性和可靠性相对传统密封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目前已在盾构进出洞密封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盾构的进出洞工序是盾构法建造隧道的关键工序。该文阐述了盾构进出洞施工的重要性,介绍了稳定正面土体、基座及后座的设置、洞口间隙的密封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盾构进出洞风险防范历来是盾构施工中的重中之重。该文介绍了青草沙原水隧道中搅拌桩结合垂直冻结的盾构进洞加固施工方法。由于隧道埋深较深,该工程首次将接钻杆的超深搅拌桩施工工艺引入到盾构进出洞加固中来,同时辅以洞门垂直冻结的措施,确保盾构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4.
盾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进出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斌 《隧道建设》2009,29(3):305-309
以上海地铁9号线二期2标段源深路中间风井盾构进出洞为例,介绍土压平衡盾构机在遇到超深埋、承压水层、冰冻法、小曲线半径、盾构沿曲线轨迹在风井内平移以及盾构近接重要建(构)筑物等技术难题时,通过方案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强化洞门止水、采用切线进洞和补偿法出洞、提前对近接建筑物加固等措施,安全顺利地完成盾构进出洞施工。  相似文献   

5.
《公路》2021,(5)
盾构进出洞时洞门间隙的密封止水问题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洞门环形冻结密封止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并采用数值建模分析该环形冻土帷幕温度场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盾构进出洞洞门环形冻结密封止水装置封堵能力强且见效快,特别适于具有承压水的含水地层中;工程中宜布设1根环形冻结管,其最终形成的冻土帷幕可有效封堵洞门间隙,满足密封止水加固要求;从冻结30d开始,冻结时间每增加10d,其冻土帷幕厚度增加约0.1m;最终盐水温度每降低10℃,其冻土帷幕厚度增加约0.2m;采用降低最终盐水温度的方法比延长积极冻结时间的方法好,其加固密封止水效果前者比后者提高一倍。所得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阳地区将首次采用盾构法施工地下区间隧道,通过对贵阳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贵阳岩溶地区盾构机的配置提出建议。经研究,盾构整机方案可采用主动铰接方式或被动铰接方式;盾构机面板建议采用复合式刀盘,刀盘开挖直径建议控制在6 450 mm~6 470 mm,开口率建议控制在35%左右;刀具配置建议采用滚刀、刮刀相结合的方案;为防止喷涌,盾构机建议采用单螺旋输送机+双闸门设计+聚合物改良+预留保压泵接口方案,且在盾尾安装三道密封钢丝刷;为适应岩溶地区盾构施工,盾构机建议配置超前钻机及注浆设备,并预留超前钻通道及密封装置;盾构面板建议开口均匀,配备土仓高压水冲刷系统,刀盘面板预留注入泡沫通道,以防备结泥饼现象;盾体建议采用梭型结构,配备壳体润滑孔,并设计主机脱困及后退能力,以防止卡盾。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东延伸段张江高科站的一号出入口采用矩形顶管法施工,该工程的始发井、接收井宽度小,且出洞口、进洞口区域存在重大市政管线、进洞口顶管离大口径雨水管线极近、施工难度很高.该文结合工程施工情况,详细介绍了进出洞阶段及顶管施工过程中管线保护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客大盾构区间端头井加固技术比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州轨道交通3号线客大盾构隧道为背景,通过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的分析,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其工程经济性进行判断,最终决定采用钻孔桩加固盾构端头作为盾构隧道的进出洞方案。  相似文献   

9.
石新栋  吴全立 《隧道建设》2011,31(6):652-656,667
对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主要地质问题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重点对复合地层的适应性、盾构机换刀的可行性以及盾尾密封的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施工对策,为工程的前期筹划方案制定及盾构机选型提供技术依据,也为工程实施过程中规避地质重大风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施工风险与规避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崔玖江 《隧道建设》2009,29(4):377-396
归纳地铁安全事故的类型及特点,介绍目前国内外盾构隧道情况,尤其是北京盾构隧道情况,分析盾构隧道施工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论述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研究的必要性。重点分析盾构隧道施工的11种主要风险,即:地质预报准确性、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盾构进出洞施工、开挖面失稳、盾尾密封失效、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开挖面有障碍物、隧道上浮、联络通道施工、明挖基础失稳等,并一一提出切实的规避对策。同时对国内外盾构隧道施工事故典型案例的情况及原因进行详细介绍和剖析。可为今后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的分析、预测、防范及规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何天铭 《隧道建设》2010,30(5):591-595
结合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介绍了液氮冻结技术在承压水地层盾尾密封刷检修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冻结孔设计、制冷设计、温度监测、冻结孔施工等问题。实践证明,液氮冻结技术成功地解决了盾构机检修盾尾密封刷的地层固结封水难题,可为类似承压水地层的盾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盾构机是目前地下隧道施工的主要工程机械之一,其中有刀盘轴承、轴承密封、减速机、螺旋输送机等都需要集中油脂润滑系统对其进行润滑和密封作用,以此来确保盾构机的驱动系统和刀盘等主要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集中油脂润滑系统是盾构机中非常重要的一套装置,盾构机的集中润滑是强制性润滑,是双线式消耗性润滑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盾构到达接收辅助装置的使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珊东 《隧道建设》2010,30(4):492-494
通过分析钢套筒在广州和佛山2个工地辅助接收盾构机的使用情况,总结出其适用性广、出洞安全、可以循环使用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同时分析了其在使用上存在的工期长、费用高、密封性能差以及出洞操作麻烦等缺点;另外也探讨了钢套筒在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上的适用性。最后指出钢套筒作为一种新工法,只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发挥其免端头加固的作用,从而顺利完成接收盾构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盾构法隧道出洞段施工是盾构施工的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点多面广,风险管理是其中的重点工作。该文以上海长江越江隧道工程上行线盾构出洞段施工为工程实例,阐述了盾构出洞如盾构设备管理、洞口土体加固、浅覆土段推进、止水密封装置、隧道上浮、地面建构筑保护等重要风险控制点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郭滨  王华 《世界隧道(内刊)》2001,22(3):39-53,63
新加坡大众捷运系统第一阶段的施工始于十五年前,从那时起隧道施工技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较之以前,土压平衡盾构机在远东、亚洲和欧洲的隧道工程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新加坡东北线工程(NELP)首次采用全断面隧道开挖法在古冲积层中进行施工。在东北线工程中选用的掘进机类型主要是土压平衡盾构机。本文比较了每份工程合同所选用的土压平衡盾构机的类型,特别着重于每台盾构机的设计特征,此外,本文提供了目前在东北线工程隧道施工中土压平衡盾构的作业情况。  相似文献   

16.
超大直径盾构机进洞后原位调头及平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超大直径盾构机进洞后,在工作井内原地调头及平移后重新恢复掘进的施工方法。与常规的盾构机进洞后解体、吊装、再拼装的方法不同,该文以实际工程为例,给出了超大直径盾构机在工作井内原位调头的施工步骤及实现的思路。该方法经工程实践,明显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工程费用,对今后越来越多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完成一次掘进后转场进行二次推进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潮河段隧洞方案为2条平行圆形隧道,隧洞段长18.147 km,净间距26.6 m,设计洞径为12.1 m,采用2台土压平衡盾构机从进、出口相向掘进施工。由于隧洞较长,施工通风比较困难。根据隧洞布置形式、施工方案、主要污染源分析及隧洞施工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标准,研究计算了洞内需风量和风压,确定了通风方式和风机、风管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汪朋 《隧道建设》2011,31(2):265-271
由于不同的工程具有地质差异性,使得盾构机在应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时,都会在控制系统上做相应的适应性改造。针对这种适应性改造,就NFM盾构机的盾尾密封控制系统,结合庆春路隧道的改造实例,对PLC控制程序及PcVue人机界面的改造要点做原理分析及功能阐述,达到提高盾构机控制系统时效性及高效性的目的,更好地满足实际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上海污水治理白龙港片区南线东段SST2.5标工程实际的施工情况,简述DN4000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过程中进出洞、穿越河道与地铁、长距离顶进、曲线线形控制等几项关键施工技术,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红伟  荣亮 《隧道建设》2012,32(1):103-106
为解决泥水平衡盾构机在高深埋、高水压、小曲线半径工况下,盾构机沿曲线轨迹直接掘进中间穿越风井技术难题,以武汉地铁二号线越江隧道工程盾构机在350m小曲线上连续掘进穿越中间风井为例,通过方案优化,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采用切线进洞和补偿法出洞、合理控制掘进参数、把控管片拼装质量等方法,安全顺利地完成盾构穿越中间风井施工,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