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兴富 《船艇》1997,(8):11-19
八十年代初,中国船舶工业在军品任务急剧下降,生产任务不到20%的严峻形势面前,等待观望,或伸手依靠都是死路一条。然而,中国船舶工业没有消沉,而是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要  相似文献   

2.
国际市场     
《机电设备》2005,22(6):16-16
法国船舶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法国船舶工业正在稳步发展,其2004年税前产值达到10.07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6.7%。法国船舶工业联合会在其2004年度的报告中指出,法国目前在帆船领域仍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其2004 年帆船产值高达5.83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6%。此外,法国2004年机动船的产值也增长了16.8%,达到3.53亿欧元。  相似文献   

3.
王森海 《船艇》2003,(3):8-12
船舶军工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海军的主要装备部门,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海军装备科研生产任务。而同时对于整个船舶工业而言,军品生产已经成为船舶工业的主要产业之一。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船舶界人士普遍认为军品市场无需开拓,一直都存在唯我一家的思想。然而,种种迹象表明,特别是江泽民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中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  相似文献   

4.
武汉船舶工业公司是总公司系统军用舰艇、船舶配套的生产基地。所属十个企业中,除四三八、四四六两个船厂外,其余都是配套厂。几年来,军品任务骤减,各企业在军转民方针指引下,大力开发民用产品,取得了较好成绩。工业总产值由八五年的35979万元增长到九○年的 54187万元,其中非船产品产值由八五年的9766万元增长到九○年的29119万元,非船产值占总产值的百分比由八五年的24.6增长到53.7,形成了石油化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运》2009,32(4):41-41
2008年总产值破百亿亮点辈出 2008年,重庆船舶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市船舶工业完成总产值101.19亿元,同比增长49.7%。其中船舶制造产值40.2亿元,同比增长64.7%,船舶配套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41.5%。完工船舶4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3%,其中出口船舶2.6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6.
《船艇》1992,(12)
船舶工业总公司的经营方针是以船为本,多种经营,经过十年的努力,多种经营已取得了喜人的结果。以1991年为例,非船民品的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30%,非船民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41.2%,非船民品的销售利润占总销售利润的56.3%。船舶工业总公司的产品结构已得到初步调整。1991年的非船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按企业性质情况如下:船  相似文献   

7.
《船艇》2007,(8B):37-37
上半年,江西船舶工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显著增长。全省规模以上的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398万元,同比增长38.31%:民用船舶制造产值68550万元。同比增长68.39%;民用船舶配套产品产值7743万元,同比增长17.06%;工业增加值19333万元。同比增长76.8%;主营业务收入47683万元,同比增长91.16%;利润总额788.3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可以说,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建造已经果断地从欧洲国家转向了亚洲国家。近年来,韩国、日本和中国共同占有世界造船市场大约85%的份额。不过,欧洲的船舶工业还谈不上到了没落地步,35万造船工人每年仍然能创造船舶工业产值4504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以出口换取的收入。到目前为止,欧洲的造船在技术和基础设施上仍然具有强大的优势,拥有建造先进的旅游船和其他复杂船舶物资的供应能力和生产设备。[编按]  相似文献   

9.
仲传燮 《中国水运》2006,(10):22-22
大家一致公认,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建造已经从欧洲国家转向了亚洲国家。近年来,韩国、日本和中国共同占有世界造船市场大约85%的份额。不过,欧洲的船舶工业还谈不上到了没落地步,35万造船工人每年仍然能创造船舶工业产值45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以出口换取的收入。到目前为止,欧洲的造船在技术和基础设施上仍然具有强大的优势,拥有建造先进的旅游船和其他复杂船舶的能力和生产设备。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均超过三成。完成经济总量5749亿元,同比增长407%;实现营业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327%;完成增加值104.5亿元,同比增长368%;实现利润总额2678亿元,同比增长529%。军品、民船、非船三大主业协调发展,上半年造船完工同比增长30%,修船产值同比增长60%,配套产值增长50%,  相似文献   

11.
《船艇》1987,(9)
据《科技日报》报道:最近几年,我船舶工业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已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左右发展到79%,产品为国民经济20多个行业服务。这几年,船舶工业大力推广和采用国际上已经成熟的造船新工艺、新技术,使我国造船技术从原来的六十年代水平提高到八十年代水平,从只能造普通的散货船、油轮、多用途船发展到能建造具有当代水平的  相似文献   

12.
朱汝敬 《船艇》2005,(2):34-38
船舶配套业(船用设备制造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船用设备采购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随船舶类型和大小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占30~40%:包括钢材、涂料等原材料在内,则占60~70%。船舶配套业对整个船舶工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已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13.
《船艇》1991,(2)
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近两年来造船任务饱满,但仍然十分注重扩大修船业务并不断开发对苏修船,使修船产值不断上升。一九八九年修船产值已达7806万元,一九九○年又突破 1亿元大关,达 10098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一九八九年提高29.4%。“七五”总计完成修船产值31598万  相似文献   

14.
1欧洲船舶工业发展近况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间,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建造已经从欧洲国家转到了亚洲国家。韩国、日本和中国共同占有世界造船市场大约85%的份额。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苏格兰克莱德和英格兰北部,以及瑞典哥特堡(Gothenburg)和马尔莫(Malmo)的大型船厂都曾建造过20万吨级的油轮,但现在多半都寂寞无声,无人问津,其他的许多船厂甚而已经关闭了。不过,欧洲的船舶工业仍拥有35万职工,每年船舶工业产值达450亿美元,一半以上是以出口换取的收入。到目前为止,欧洲的造船在技术和基础设施上仍然具有强大的优势,船舶配套物资供应及生产设备毫不欠缺,能够建造先进的邮轮和其他复杂的高技术船舶。  相似文献   

15.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船舶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79年以来的十四年间,中国船舶工业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在生产、经营、科研、教育等各个领域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显著进步。——工业生产持续发展,产品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船舶总公司系统情况看,1980年至1992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4%。造船产量从1979年的40万t上升到1992年的101万t,翻了一番多。十四年累计建造各类船舶超过900万t,是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造船吨位的2.25倍。修船产值每年递增16.6%,累计修理各类船舶近万艘。非船舶产品  相似文献   

16.
傅海威 《船舶工程》2013,35(3):112-115
产业集聚是我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集聚效率能够反映不同区域的产业集聚效果。以区位熵方法测算各省市船舶工业的劳动力集聚度和企业集聚度,以此判别我国船舶工业的区域集聚状况,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高集聚度省市分别在利润、产值和出口三方面进行集聚效率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区域船舶工业的集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有进一步合理布局及提升效率的空间。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船艇》1993,(9)
改革开放十四年来,船舶工业适应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新形势,按照中央对国防工业“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在优先确保为海军现代化建设提供装备的前提下,依靠船舶工业所具有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军转民工作,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开发船舶和非船舶两大类产品,从整体上实现了由“以军为主”向“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8.
《船舶工程》2009,31(2)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对船舶行业60家重点监测企业的统计显示,1月份我国船舶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重点造船企业生产稳定发展,造船完工同比大幅增长,船用配套产值快速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相似文献   

19.
国内动态     
中国造船今年开局总体良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对船舶行业60家重点监测企业统计显示,1月份我国船舶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重点造船企业生产稳定发展,造船完工同比大幅增长,船用配套产值快速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这60家重点监测企业包括40家造船企业、9家修船企业、11家配套企业。1月,60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4.9亿元,同比增长9.9%。  相似文献   

20.
《船艇》2008,(4):43
1月2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07年象山县已建成5000吨级以上船舶11艘,其中万吨级以上6艘。另外还有47艘5000吨级以上船舶在建,其中万吨级以上29艘。2007年共完成船舶工业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3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