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运情报》2007,(6):29-32
韩国港口2006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595万TEU,比上年增长5%,其中占大半的世界第五大集装箱港釜山港,吞吐量约1203万TEU(增长1.7%),以下为光阳、仁川,吞吐量分别为157万TEU左右、137万TEU左右。这3个港口是韩国最主要的集装箱港,都在积极建设集装箱码头。韩国政府将这3个港口及其周边地区定为“经济自由区”,在各港设置了“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2.
彭传圣 《集装箱化》2010,21(6):15-18
<正>韩国釜山港位于黄海之滨,地处黄海、渤海的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是跨太平洋航线的主要挂靠港之一。釜山港是韩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该港码头设施设备先进,生产效率较高[1],其集装箱吞吐量约占韩国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3/4。2009年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5,仅次于新加坡港、  相似文献   

3.
世界港口     
《港口科技动态》2004,(6):45-46
杜伊斯堡港和厦门港缔结成友好港口;釜山港新增2个8000TEU型船作业码头;汉堡港青睐中国市场;铁行码头2003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0%  相似文献   

4.
张荣忠 《中国港口》2005,(10):54-54,50
韩国的釜山港和广阳港目前正在积极地向海内外投资商开放,其中包括韩国政府海运和渔业部已经决定向外资出售釜山港和广阳港的部分股权,目标是扩大投资建设,加速向东北亚海运枢纽港地位靠近。主管集装箱港口发展、经营和管理的韩国海运渔业部认为,到2008年,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三  相似文献   

5.
《水运文献信息》2005,(6):18-18,17
平泽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上世纪80年代末,平泽港作为仁川港的辅助港口开始发展,和釜山港、光阳港一起,平泽港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列为韩国3大国家港口工程之一。然而,由于韩国政府对于“港口总体规划”的更改,将建设国家集装箱港口结构的政策改变为双枢纽港系统,平泽港的发展明显滞后了。  相似文献   

6.
韩国的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忠 《航海》2006,(1):12-13
据日本东京“航运贸易新闻”(ShippingandTradeNews)报道,位于韩国釜山市西面和广阳港东端的釜山新港(PusanNewport)将于2006年开始投入运营。韩国被人们认为是全球排行第十、亚洲排行第四的经济大国,而韩国政府早就把实现雄心勃勃的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规划作为其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建设规模和功能远远超过现有的釜山港(Pusan)和广阳港(Kwangyang)两者之和的“巨无霸”型现代化集装箱枢纽港,名为釜山新港。  相似文献   

7.
榜单     
《珠江水运》2014,(4):62-62
近日,中港网发布2013年全球10大集装箱港吞吐量统计排名表显示,2013年,全球10大集装箱港排名座次中,包括香港港在内的中国港口共包揽七席,余下的第二、第五、第九名分别由新加坡港、韩国釜山港、阿联酋迪拜港摘得。  相似文献   

8.
《水运文献信息》2004,(9):16-16
在过去几十年中,韩国船队的吨位从20世纪60年代的12万吨猛增至1300万吨。港口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2002年货物吞吐量达9.4亿吨,尤其是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9.
<正> 韩国为吸引我国港口的集装箱去中转所作的努力 和我国一样,2002年韩国港口也是春风得意的一年,2002年韩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达1175万标箱,比2001年增加了17.5%,而中转量却增加了29%左右。其中韩国最繁忙港口釜山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为932万箱,紧随香港及新加坡位列全球  相似文献   

10.
尽管韩国政府仍在积极推进以釜山港、釜山新港和光阳港为主力的物流枢纽的构建.但亚洲地区的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韩国政府在制定东北亚地区物流枢纽的建设计划时.将中国视为港口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的贸易出口大国.大量集装箱需要到境外中转.而当时韩国港口正处在远东与美国和欧洲航线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上.易于在东北亚地区集装箱中转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面临来自中国的日益强劲的竞争力,韩国的釜山港和光阳港目前正在积极地向海内外投资商开放。韩国政府海运渔业部已经决定向外资出售釜山港和光阳港的部分股权,目标是扩大投资建设,加速向东北亚海运枢纽港地位靠近。主管集装箱港口发展、经营和  相似文献   

12.
上海港和釜山港集装箱码头生产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港和釜山港分别是我国和韩国的最大集装箱港口,为适应各自国家的发展战略,在争取成为东北亚枢纽港的过程中竞争激烈。鉴于全球主要港口附近便利于建设港口的土地和岸线已经成为稀缺资源、集装箱港口船舶装卸设备价格昂贵,单位码头陆域面积、长度岸线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码头吞吐量等码头生产率指标,成为衡量码头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设备投资集约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正>韩国釜山港官方网站公布了2014年该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865.2万标准箱。这意味着宁波港口以1870万标准箱超过釜山港4.8万标准箱,首次超过连续11年排名全球集装箱港口第5位的釜山港,跃居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口。上月初,中港网发布的2014年全球10大集装箱港吞吐量统计排名,依次为上海港、新加坡港、深圳港、香港港、宁波-舟山港、釜山港、青岛港、广州港、迪拜港、天津港。包括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态势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我国港口集装箱高速发展的动力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由1990年的156万TEU发展到2003年4867万TEU,年均递增30.3%,超过美国成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国家。2003年上海港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以1128万TEU和1062万TEU超过釜山港,港口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是由于:1)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1154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8512亿美元,年均递增16.61%,推动集装箱运输需求年均增长12%;2)集装箱化率提高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将整个货运分为干散货、石油、适箱货和散杂货物四大类,其中…  相似文献   

15.
韩国双集装箱枢纽港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双集装箱枢纽港战略是同时扩大釜山港和光阳港的通过能力. 90年代初期,韩国港口的建设和经营都是由国营企业进行的.但是,近几年来,这种体制发生了变化,政府鼓励私人对集装箱港口建设进行投资,以解决主要枢纽港能力不足问题.因此,釜山港和光阳港的建设和经营,在韩国集装箱码头管理局监督下,改由民营部门进行,特别是建设项目,民营部门参与的趋势日益增强.新加坡港务集团和三星集团共同建设仁川港新的集装箱码头建设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组合模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英会  李伟 《中国水运》2007,7(10):35-37
以某港1990~2003年集装箱吞吐量为实测数据,建立其集装箱吞吐量的和灰色系统等预测模型。对比该港2004~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单一预测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组合预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法。对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作为未来对港口岸线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以及港口功能拓展的依据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韩国主要港口釜山,1994年吞吐量创纪录地达到了370万TEU,比93年307万TEU的吞吐量增长了20%多,而90年代早期的低谷后,已开始复苏。 韩国另一大港仁川,发展也很快,94年的吞吐量达15万TEU。但因受港口设施的限制,港口发展重点仍放在南部。 釜山港约40%,达150万TEU的箱量是在国营釜山集装箱码头经营公司(BCTOC)操作的;另外110万TEU的箱量是由91年才开始启用的釜山东方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全球集装箱枢纽港,其中转量在总的集装箱吞吐量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1年新加坡港口在马士基海陆公司的航班搬迁至丹戎帕拉帕斯港后,吞吐量大幅下降了约9%,为1552万TEU,但中转量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1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1780万TEU,70%是中转箱;2001年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80万TEU,其中,中转吞吐量320.6万TEU,占41%。 上海港有着广阔的内陆腹地,吸引大陆腹地集装箱吞吐量是上海枢纽港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但是近年来,与日益增长的集装箱吞吐总  相似文献   

19.
(一)釜山港的港口营销 1.釜山港的港口营销目标 据估计,从2001年到2011年,釜山港的中转集装箱处理量每年将增长10.2%.到2005年,釜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102万TEU.在釜山港,地区航海及渔业部是行政管理实体,韩国集装箱码头公司(KCTC)负责发展、出租码头,实际经营码头的部门是货物装卸公司.  相似文献   

20.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07,(11):39-39
查尔斯顿港建设新集装箱码头;萨凡纳、查尔斯顿两港共同建设新集装箱码头;马赛港扩建集装箱码头;京滨两港着手建设3个集装箱泊位;韩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