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某SUV车建立了刚柔耦合整车系统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稳态转向特性仿真分析,发现该车具有先不足转向后过多转向的问题,并且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值an偏小.通过对悬架刚度、稳定杆刚度的优化设计,解决了该车的过多转向问题,使之具有了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并且使an达到了设计要求.最后对改进前后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及试验验证,说明优化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轮式车辆差动转向理论中未考虑胎体扭转特性和稳态差动转向动力学特性的问题,结合分布驱动轮式车辆结构特点,进行基于轮胎扭转和侧偏特性的轮式车辆差动转向动力学特性研究。通过建立单轴和双轴分布驱动轮式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轮胎与路面相互作用机理和稳态差动转向形成过程;讨论胎体扭转和横向变形引起的车轮回正力矩与侧偏力、侧向外力和车辆结构尺寸等对车辆稳态差动转向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轮胎扭转迟滞及其产生的回正力矩对稳态差动转向影响较大;双轴轮式车辆差动转向过程为侧偏与侧滑的耦合作用,其差动转向的必要条件为轮距大于轴距。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和改善某MPV整车稳态转向特性,在Adams/Car平台中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实际测量获得的悬架和整车性能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稳态转向特性的评价指标对此MPV稳态转向特性进行优化,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考虑侧倾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影响的情况下,建立起基于横向动力学的整车模型,并进行了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考虑侧倾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影响的情况下,建立起基于横向动力学的整车模型,并进行了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轮胎非稳态转向特性非线性仿真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孔辉  侯永平 《汽车工程》1999,21(6):321-325
本文以轮与路面之间的滑移速度为出发点,在稳态指数统一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轮胎非稳态转向特性非线性仿真模型。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了动态过程回正力臂和附加的回正力矩的滞后特性。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足以反映轮胎非线性转向特性,可用于前轮及汽车操纵动力学仿真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量整车K&C特性试验数据和车辆定位参数测试数据,建立了整车模型,并通过CARSIM参数化仿真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整车转向特性对后桥参数的影响,得到了扭力梁后桥参数对整车转向特性的贡献率,为整车开发早期的结构选择和后续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车辆操纵性的准确预测对评价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至关重要,通过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Chassis预测了车辆的操纵性并进行了实车验证.建立的车辆模型考虑了弹性元件,转向摩擦力和阻尼的影响.对4种代表操纵特性的行驶工况进行了仿真试验:稳态回转,正弦转向,斜坡脉冲转向和阶跃转向.实车验证时的相关度分析中不仅包含了方向盘转角,转向力矩,整车侧向加速度、侧偏角、侧倾角,同时包含了侧倾角梯度.和最终的实测数据对比后,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相关性很好,结果表明Adams/Chassis仿真软件可以对车辆操纵特性进行准确的预测,同时此种方法可以用在车辆早期的概念设计阶段动力学性能开发和随后的调试阶段.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然后利用建立的整车模型对直线型、折线型、曲线型三种助力特性进行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虚拟样机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由电池布置带来的前后轴载荷变化(整车质心位置变化)和横向稳定杆对转向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整车在空载和满载时均为不足转向;后轴载荷比例增加对稳态转向不利;加装横向稳定杆可以大大改善车厢侧倾,对稳态转向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1.
紧凑型扭杆弹簧悬架是普及型轿车中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悬架结构形式。它属于纵臂式悬架,只能用于后轮,且不能用于转向轮,因此其定位参数只有车轮前束和外倾角两种。决定后轮定位参数的主要是与纵摆臂中制动鼓定位销轴空间有关的轴和孔的加工精度。对其几何模型和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悬架车轮定位参数的计算方法,并以某车型为例进行了对比计算。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微型客车操纵稳定性DOE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某微型客车动力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整车操纵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合仿真数据利用ADAMS/Insight模块对前、后悬架系统中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了正交DOE优化,通过对优化结果的分析提出前、后悬架系统刚度值和阻尼值的3组合理匹配组合,最后通过3种组合在试验样车上的主观评价结果确定了前、后悬架刚度值和阻尼值.  相似文献   

13.
Optimized design for a MacPherson strut suspension with side load spring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ndesired lateral force inevitably exists in a MacPherson suspension system, which is liable to damper rod’s side wear and promotes the damper’s inner friction decreasing the ride performance from the suspension system. Substituting a new side load spring with curved centerline for the conventional coil spring has been proven abl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Multi-body Dynamics combining with Finite Elements Analysis may be an efficient method in optimizing its design. Therefore, taking a passenger car as example, a detailed multi-body dynamics model for the suspension system is built to simulate forces exerted on the damper and the minimization of its lateral component is selected as the design target for the spring. When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the side load spring is performed using FEA software ANSYS, its vertical and lateral elastic characteristics, supported by test data, are analyzed. After importing FEA results back to the suspension system, the dynamics simulation can be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optimization result.  相似文献   

14.
后桥参数对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侧倾刚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曙光  熊伟  孙华 《汽车技术》2002,(12):18-20
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是一种复合式悬架,装有该类后悬架的轿车,其后桥的结构形式对后悬架的刚度特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对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刚度分析,推导了该类悬架的后桥各主要参数与侧倾角刚度的理论表达式。基于桑塔纳车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各参数的改变对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影响,为该类悬架的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ADAMS软件中采用分别生成后桥各零件柔性体模型后再进行装配的建模方法构建了后桥总成的柔性体模型,进而构建了全参数化扭转梁式悬架模型。通过对该悬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获取了车轮定位角、悬架侧倾角刚度等悬架关键特性参数的变化曲线。该曲线与利用K&C试验台得到的该汽车后悬架相应特性参数的试验曲线进行比较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台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五连杆非独立后悬架侧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静法创建了稳态回转时五连杆后悬架的侧倾平面模型运动方程,运用矢量几何法分析了车体侧倾角和横向推力杆方向角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某SUV车实例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几何位置下车体侧倾角、有效侧倾刚度及侧倾中心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车辆稳态回转时,横向推力杆的长度及方向角、上拉杆的布置对悬架的侧倾特性有重要影响;仿真结果与道路试验结果在趋势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馈能式电动悬架的原理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馈能式电动悬架,并对原理样机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对馈能式电动悬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方案进行描述;其次,根据某具体车型的后悬架系统参数,设计电机作动器样机并进行特性试验;最后,通过整车台架试验检验所设计的悬架系统在随动状态下的馈能特性和悬架特性.试验表明,低频大振幅工况时,随动状态下的电动悬架可在基本保证车辆性能的同时回馈部分电能.  相似文献   

18.
董学锋 《汽车技术》2012,(8):1-5,10
通过对全球乘用车传动及底盘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乘用车驱动方式与车长、手动变速器与车长、自动变速器与车长、前单横臂后扭力梁组合与车长、前单横臂后多连杆组合与车长、前双横臂后多连杆组合与车长、装空气弹簧车辆与车长关系的统计数据。论述了乘用车不同车身形式所采用的弹性元件与稳定杆类别,以及乘用车所采用的不同制动方式。  相似文献   

19.
扭转梁后桥开发过程中,须按照从整车技术要求分解出的零部件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并借助CAE优化技术对零部件各性能进行优化。本文主要针对某型扭转梁后桥侧向力耐久疲劳和减振器力耐久疲劳工况进行优化分析,结构优化后耐久疲劳寿命提高。实物样件台架验证结果与优化仿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大型载货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特点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型载货汽车造成的人员死亡仅次于小型客车,工货汽车在交通事故中造成对方伤害的主要因素是:大载货汽车车架结构离地高度大,在前、后方造成轿车钻入碰撞、侧面造成展压,大型载货汽车的质量远大于轿车;与轿车时导致碰撞相容性问题,前、后下部防护装置能有效地防止轿车钻入,合理的能量吸收特性可改善载货汽车与轿车的碰撞相容性。中用交通事故统计数说明载货汽车被动安全性的重要性,深入分析载货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特点,最后介绍了改进载货汽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