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力 《驾驶园》2011,(5):66-67
近年来,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成信增加,判处缓刑的比例偏大,缓刑率甚至接近100%。笔者总结了一下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多发、高发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加大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和惩治力度,从确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罪名的重要性、法理以及法律责任三方面对确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罪名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交通肇事逃逸罪"罪名确立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卢海波 《驾驶园》2011,(6):84-84
河南省新密市首次对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推行"微罪不诉、社区帮教"。5月5日上午8时许,5名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来到了新密市公安局十字路口,在这里接受交警对他们的社区帮教。让他们作为交通协管员,协助管理交通。  相似文献   

4.
曹烁  赵卫军 《驾驶园》2011,(2):75-75
当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被刻意隐瞒,肇事现场也被人为地转移,深度昏迷的受害人未能留下只言片语就含冤离世,肇事者则摇身一变成了"好心人"。  相似文献   

5.
沈后功 《驾驶园》2010,(2):46-47
“我交待.这位老人是被我开车撞死的。“案发过后18小时,交通肇事逃逸者王某终于被缉拿归案.参与此案侦破的民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相似文献   

6.
捉“鬼”记     
王英  陶金旺 《驾驶园》2008,(7):94-96
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抓捕,一名重大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嫌疑人竟虚开死亡证明,企图申报户口死亡注销;被捕后,他又百般抵赖,虚构事实,企图逃避处罚。为澄清案件真相,办案交警演绎了一场精彩的捉"鬼"记。  相似文献   

7.
<正>涉牌涉证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伪造、变造、买卖机动车牌证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且近年来呈现多发高发态势,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导致交通肇事案件难以查处,受害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不保护。假牌、套牌机动车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突出,公安机关追查难度大,案件侦破难度大,而且套牌、假牌车辆往往没有购买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受害群众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二是交通违法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8.
10月16日21日许,青岛市嵘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崂山路发生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一位老人被撞致死,肇事车辆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现场,嵘山交警大队办案民警历经5天5夜的艰苦追查,终使肇事人员投案自首。  相似文献   

9.
《驾驶园》2012,(11):86-87
在涉及人身伤害的交通肇事案中,有些肇事者在侥幸心理的趋使下,选择了"逃"而走险。而当东窗事发,不仅要承担惩罚性的刑事、民事后果,还可能使人生、事业都毁于一旦。下面案例告诉我们,肇事逃逸,所付出的代价更加沉重。  相似文献   

10.
<正>6月16日,郧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外发布:"郧西城区一天之内发生的三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在案发当日(6月12日)一举破获两起,肇事女司机李施芯尘(21岁,丹江口市人)、柯尊梅(47岁,郧西县城关镇人)归案;另1起交通肇事逃逸人(姓名不详,在逃)警方已发布《悬赏公告》可望近日缉拿归案。"2015年6月12日8时37分,郧西交警大队接110指令:"城区烈士亭斜对面一辆鄂CL1680号四轮车被别的车撞了,肇事车辆逃跑了……"接警后,事故处理中队民警黄元峰带领协警邓立志  相似文献   

11.
《驾驶园》2014,(12):55-57
<正>什么是交通肇事后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一、什么是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导致严重后果后不履行法律义务,反而自行离开现场,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我国《刑法》对此行为做出了特别的规定,成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行为性质和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是交通肇事罪中的主要问题。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具备主观  相似文献   

12.
一声揪心的惨叫撕破了沉寂的夜空,一阵急促的警笛声打破了蒙山的平静。快速反应的蒙阴郊警,面对突发的交通肇事逃逸案,凭借现场零乱的蛛丝马迹细心查证、顺藤摸瓜、穷追不舍,最终锁定“肇事者”,在蒙山脚下打了一场漂亮的追逃战。请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安全》2009,(8):76-76
从7月开始.全国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集中侦破工作。此项工作将以今年以来发生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为重点.对未侦破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组织一次全面清理.要通过集中侦破工作,力争今年以来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左祟年 《驾驶园》2011,(11):94-94
8月27日的《钱江晚报》刊登的《老驾驶员“经验”害死人,大胆超车致2死5伤》的报道说: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检察院近日公诉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缘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转弯超车不会有事,没想到,转弯时却无法通过,又来不及刹车而酿就一场惨痛车祸。  相似文献   

15.
本来是一起十分简单的交通肇事案,但由于犯罪嫌疑人一口咬定是死者骑着摩托车肇事,公安部门依法对其进行拘留审查,在呈报对其批准逮捕时,“零口供”遭遇不予批捕,致使办案民警费尽周折,历时一年零两个月,重新调查了解,寻找证人证据,最后通过一顶帽子,锁定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判处犯罪嫌疑人有期徒刑二年,并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6万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周堪 《驾驶园》2009,(8):83-83
自7月1日起,全国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开始开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集中侦破工作。此项工作以今年以来发生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为重点.将持续到9月底。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对未侦破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组织一次全面清理.要通过集中侦破工作,力争今年以来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安全》2003,(3):24-27
0003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一个有关交通肇事逃逸的案例。此案除了案件是由交通肇事逃逸引发外,还涉及更多的交通事故处理的内容。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中,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本期特全文转载,希望读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对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含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逃逸致人死亡”仅指发生交通肇事后,肇事者不及时抢救被害人而逃离现象,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有其特殊的构成条件。  相似文献   

19.
章法 《汽车与安全》2004,(10):64-65
“终身禁驾”,顾名思义即是一个人终生不得驾驶机动车辆.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依照该条款的  相似文献   

20.
<正>4月9日下午,在安徽省六安市西环路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一名受害者伤重身亡。案发后,六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事故中队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在缺少现场监控和目击证人的情况下,结合现场遗留的少量线索,迅速出击,科学研判,快速侦破了该起案件,并抓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