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家2#隧道建成投入运营后衬砌产生裂缝,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地质构造的复性没有查清,设计中估计不足,施工质量也有缺陷,在采取了加强边墙、增设仰拱等整治措施后,运营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6m以下小跨度混凝土梁桥梁端裂损的原因,提出更换支座等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于严重裂损的桥涵墩台,文章介绍两种加固方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U”形刚架或箱形结构,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京九铁路赣江特大桥桥台裂损病害的概况、成因以及整治过程的介绍,结合理论分析,总结了桥梁墩台结构裂损的一些规律,为今后类似病害的检查、发现和整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TSE液的基本性能和利用TSE液防治圬工梁裂损病害的施工工艺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7.
衬砌裂损是隧道病害中较为重要的类型,其产生原因包括很多因素。近年来一些复杂的隧道结构施工中即出现了衬砌的裂损,对隧道的正常运营构成安全隐患,裂损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结合九龙隧道衬砌病害,通过地形地质条件勘查、施工分析以及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考虑隧道所处位置实际地形条件、地层构造压力、施工顺序,重点对衬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地层稳定进行分析,为衬砌病害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软岩隧道施工及塌方预防整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建铁路临河至策克线呼口一号隧道(DK326+150~DK328+780)全长2630m,Ⅴ类围岩占隧道总长的87.5%以上;呼口二号隧道(DK329+740~DK330+350)全长610m,全部是Ⅴ类围岩。围岩地质差,施工时极不稳定,多次出现塌方。根据多年的自身施工经验和借鉴国内外软岩施工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出了适合软岩施工的方法,同时对软岩施工中预防塌方出现和发生塌方后如何及时处理、整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对大跨大断面隧道,特别是在浅埋且围岩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为保证隧道衬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尽可能采用整体衬砌。以位于贵昆线六盘水至沾益段增建二线工程上的乌蒙山二号隧道出口四线车站隧道为例,结合现场实际施工,对山区软岩大跨大断面四线隧道整体二次衬砌进行了研究,所得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宁铁路局桂林工务段管内益湛线混凝土桥梁梁端混凝土裂损病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混凝土桥梁梁端混凝土裂损的成因。提出了将梁端上部横隔板加厚至0.87m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的整治方案,增加了梁体的横向刚度及局部强度,该整治方案解决了因梁端混凝土裂损影响构件局部乃至整个结构的性能危及行车安全的问题,并有效地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混凝土浇水养护的工作量,提高了整治效率,确保了施工质量,为今后类似病害的整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1病害情况简介 南昆线柳州铁路局管辖内、共有隧道135座,长度约100公里.自1997年11月南昆线开通运营以来,先后发现多座隧道衬砌产生裂损病害,有的病害发展很迅速,严重危及行车安全.裂损的主要病害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统计了我段制动端轴的裂损情况,并多方面分析了裂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8K机车箍裂损的几种类型,通过数据说明了轮箍发生裂损的一些特点,分析了引起裂损的原因,提出了防止裂损的措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16.
17.
软岩地基中基桩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软岩地基中基桩极限承载力问题。在圆形荷载作用下,根据地基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大小,以及桩顶的沉降量,求解基桩的极限荷载。同时根据试桩结果,对照理论计算,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兖石线为国家Ⅰ级线路,自开通运营以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混凝土轨枕发生裂损甚至失效,给铁路安全生产造成威胁,与铁路高速重载的要求很不适应。现就兖石线混凝土轨枕裂损情况、成因分析和防治对策作简要介绍。1 兖石线混凝土轨枕裂损情况1.1 年失效率情况兖石线共铺设混凝土轨枕近64.4万根,分别为“筋69型”混凝土枕62.4万根,占铺设总数的97%,“J—2型”混凝土轨枕2万根,占铺设总数的3%。据调查资料统计,“筋69型”轨枕已发生裂纹的约有56.6万根,占铺设总数的91%,其中严重裂损影响使用的年失…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建高速铁路隧道内出现的衬砌结构问题,分析缺陷成因,通过人工敲击、第三方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研判出衬砌结构缺陷位置,并采取整治措施,对高铁隧道衬砌缺陷的预防及整治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