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车灯内部结雾是影响车灯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车灯灯罩内表面,不仅影响车灯外观,而且使车灯的照明效果大打折扣,影响行车安全.车灯结雾涉及流动、传热、材料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是从热设计的角度对车灯内部流动场、温度场和浓度场进行分析,进而来探讨车灯内部结雾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灯丝灯泡的非封闭式汽车车灯的结构形状复杂多样,常因为内部流动和传热的不当引起车灯内部的结雾、热变形、热损坏等问题。针对桑塔纳2000改进型前转向灯出现的结雾和局部温度过高问题,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车灯内部流场、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揭示了其内部的流场、温度场的分布,并以此指导车灯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用户对汽车车灯冷凝起雾方面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使得起雾问题在汽车车灯的设计和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汽车车灯中的冷凝起雾是一个具有科学挑战性的课题,它受到物理原理的限制。传统的灯具气流系统既能将水分带进来,又能将水分带出去。因此,它的作用只是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机会去消除已产生的雾气,而并不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避免结雾和消雾。本文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气流法的新方案,它将有机会解决灯具在全天候条件下的起雾问题。这个想法得到基本物理原理的支持,文中给出了一些概念样本和实验结果,最后对这个方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汽车车灯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车灯内部的流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相互耦合,会引起一系列的物态变化,最常见的就是车灯起雾现象。文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降低雾气对于汽车车灯照明功能和信号功能的影响,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和客户体验。  相似文献   

5.
<正>故障现象:外部照明灯起雾。故障诊断:在冬季洗车以及雨天、雾天、外界环境潮湿等工况下,车辆外部照明灯的灯罩内部往往会出现起雾现象。空气中的水汽有在温度低位置凝结的趋势。大灯开启时产生的大量热能通过空气流通开孔(开放系统)被排出。当车灯关闭冷却后,湿冷空气可通过通气孔被吸入灯内。湿气在车灯内部温度最低的部位凝结。对于大灯而言,温度最低的部位往往是灯罩。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例对车灯内部起雾原理、雾气形成条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车灯起雾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LED作为第4代照明产品凭借节能环保的优势逐渐应用于汽车照明领域,然而,随之而来发现LED汽车灯具起雾现象普遍存在,既影响了车灯的照明效果又影响车灯的使用寿命,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湿度传感器、加热片和纳米涂层的双重防雾设计装置,尽可能地减少灯内的水分,保证车灯使用寿命。该装置结构明显提高LED汽车灯具的防雾能力,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半封闭式前照灯内部的水蒸气遇冷会在配光镜内表面形成珠状凝结,影响前照灯外观和照明效果。文中利用数直仿真手段对前照灯进行腔内温度分析和腔内流场分析,仿真结果与售后失效及物理实验一致。对前照灯内部雾气凝结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凝结产生的必要条件,为前照灯起雾的改进措施制定提供系统性思路。  相似文献   

9.
汽车前照灯配光镜内表面起雾问题是一个影响汽车照明和外观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车灯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为解决汽车前照灯配光镜内表面起雾而被客户误认为是进水的问题,本文通过水雾与水汽的形成机理,从前照灯温度场、气体流动场、材料特性等角度探讨前照灯雾气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汽车前照灯起雾一直以来是行业里的难题,尤其在中国市场,用户对于起雾现象接受程度不高,极容易被客户理解成车灯进水,导致引发售后抱怨及售后索赔。当使用环境较为苛刻、车灯起雾面积过大的话也会一定程度引起光分布的改变,使得远近光有效亮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性。本文从原理角度分析了汽车前照灯的起雾机理,并且通过对试验测量的整灯内的温度分布及在温湿度试验箱做的各车型车灯起雾状态分析,提出整体优化框架及四种可行措施、并进行了对比试验,为各大主机厂提供了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在汽车外饰灯具开发前期,减少汽车使用过程中灯具内部雾气的形成,文章分析了车灯内部集水的2种现象及成因,介绍了雾气形成机理,结合雾气形成模拟实验,验证了车灯内部热场分布和水汽含量是车灯雾气产生的主要因素。指出通过在设计中平衡热场分布和减少水汽含量以及前期识别和预防,可以有效减少雾气形成,降低车灯成本,减少客户抱怨。  相似文献   

12.
汽车灯具产品的设计已从对功能的需求扩展到对美的追求,因而懂得美学已成为产品设计者的一项基本要求。本文简述审美及形式美的概念,列举一些形式美的常见形式,论述形式美在汽车灯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RTD-DJ型全电子汽车灯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各部件的选择和性能参数。该检测器可监测制动灯和后雾灯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论述如何根据法规和汽车灯具造型的可行性,通过设计方法,关注设计要点,实现汽车后组合灯位置灯(LED光源)在应用场景的动态效果。此功能包括位置灯光源、MCU(光源控制器)和BCM(车身控制器)。所述车身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在一定条件下驱动位置灯光源,使得位置灯光源以一定的程序进行点亮,使得后组合灯的点亮效果更时尚灵动。希望所阐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和逻辑方法,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青 《汽车电器》2011,(3):16-17
YZK6482系列DUV车市场反馈车辆在下雨后,前雾灯内部起雾或积水,点亮后长时间不能消失,影响车辆行驶。鉴于此,针对前雾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和验证其起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整改后的产品符合相关法规要求,投入市场使用反响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车灯内部零件的常见装配方式;简述粘接、焊接、卡接以及螺纹连接4种装配方式的原理、分类、特点,及其在车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岩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7):202-204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汽车造型样式研究可用于指导汽车外观设计。汽车造型风格是对汽车性能、时期特征、市场美学、制造技术工艺、材料应用、人体工程学等因素的综合表达。对汽车外饰塑料零件的设计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汽车造型设计很重要。文章将研究汽车外饰塑料零件的设计缺陷,为汽车外饰塑料件设计的理论知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车内噪声质量的主观评价及其改善措施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产品的声质量评价问题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综述了国际上对车内噪声质量的主观评价及其改善措施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AVL公司开发声质量评价软件和HONDA公司确定以心理声学客观参数表述的汽车运动感和豪华感公式等工作,也介绍了其他一些公司致力于实现声质量标准客观参量化的研究。论及了某些汽车厂商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采取的声质量改善措施,特别阐述了能够实现选择性降噪的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在此方面的显著作用和巨大潜力。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