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析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颉改菊 《科技交流》2006,36(3):79-81
介绍了多业务传送平台的产生背景、特点,论述了多业务传送平台的实现方式,并着重分析了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各条线路建设时期不同,有的设备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需要进行改造.城域网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能够满足多业务传送要求.北京地铁八通线传输系统采用MSTP的SDH ATM技术,正在改造的1、2号线传榆系统采用基于SDH的MSTP技术.  相似文献   

3.
传统SDH设备无论是接口速率还是带宽均无法满足直接接人以太网的要求。华为Metro系列多业务传输设备,可以在插入以太网接口板(ET1)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透传功能。每块板可将1~8路10/100Mb/s以太网业务采用VC-Trunk方式,映射到SDH群路上的1~48个2Mb/s时隙中,实现对以太网业务的透明传输。传输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一点对多点的VLAN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数据业务需求也不断增长,SDH作为当前铁路通信系统主要传送体制,正在逐渐从传统的TDM传输网转变为传送网和业务网一体化的融合的多业务平台,又称MSTP。本文由数据业务采取何种承载方式这一问题展开,回顾了SDH传输网的演变过程,并对第二代MSTP的三种传输方式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高速铁路设计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中数据业务份量的加重,为了在传统SDH网络上更好地适应数据业务传送,SDH多业务平台也正逐渐从简单的支持数据业务的固定封装和透传的方式向更加灵活有效支持数据业务的下一代SDH系统演进和发展。最新的发展技术是支持链路容量调节方案(LCAS)标准。LCAS技术能灵活解决部分带宽调配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在SDH设备上提供了这些功能。运营商采用这些技术能够节约大量网络资源并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的技术需求,从有线网络组成、原理、能力角度出发,阐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轨旁骨干网组网方案,并与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的组网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路基础传送网SDH组网的现状,以西南环为例分析了当前SDH网络组网结构与业务保护关系的优点和不足;为保证铁路行车业务电路安全,提出铁路SDH骨干网中心节点跨环业务的保护思路和组网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推荐轨道交通领域对传输网络的建设方案,构建健壮、多业务、弹性的传送平台,提出构建弹性可重购(3R:Reconfigurable,Resilient,Reliable)、高效性价比、统一的多业务传递平台的解决方案.对主流传输技术进行了详细比较,认为弹性可重购3R多业务传送平台满足轨道交通分拆和延长分期建设的要求.展望了未来的承载网技术,分析和比较了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和IP传送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朔黄铁路是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投资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合资铁路。目前,朔黄铁路公司已建成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平台,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平台以SDH2.5G、SDH622M bps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为基础传输平台,承载了覆盖管内所有车站、分公司、公司等相关机构的局域网。朔黄铁路综合运输信息系统(SR-EST)是运输生产管理与先进的精细化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涉及公司、分公司、工队、班组。通过综合运输信息系统的实施,可以规范运输生产流程,统一运输生产数据,是公司  相似文献   

10.
PTN支持多种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具有适合各种粗细颗粒业务、端到端的组网能力;具备丰富的保护方式,,实现传输级别的业务保护和恢复;继承了SDH技术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机制(OAM),具有点对点连接的完美OAM体系,保证网络具备保护切换、错误检测和通道监控能力;完成了与IP/MPLS多种方式的互连互通,无缝承载核心IP业务;网管系统可以控制连接信道的建立和设置,实现了业务QoS的区分和保证,灵活提供SLA等优点。结合目前主要的铁路通信传送网技术PCM、SDH、MSTP和WDM,探讨PTN技术在铁路传送网的应用发展。铁路通信业务IP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广泛采用的SDH光端机传输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的业务需求,通过对PTN分组传送网的介绍和铁路通信业务特点分析,对PTN技术在铁路通信网的应用和组网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设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数据服务管理系统,规范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数据共享,提升数据应用水平,支持相关大数据应用。系统采用分层设计原理,流程化控制策略,标准化服务接口,基于集成平台运输大数据,形成了一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服务管理和应用体系,为铁路运输业务部门提供多种方式的数据服务,同时满足数据安全和监控方面的要求,实现了跨专业数据共享和信息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铁列车广播系统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音频处理技术,在地铁列车上构建一个信息处理平台与传输网络,为地铁乘客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服务和丰富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铁路发展对通信系统容量和传输距离的更高要求,朔黄铁路采用TD—LTE系统,通过MSTP平台承载,基于SDH硬通道专线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可靠性,通过1588V2协议达到ns级时钟精度要求,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保障LTE业务的传送。  相似文献   

14.
铁路客运服务信息集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铁路客运服务信息子系统种类多,信息交换复杂的特点,提出以平台内部信息总线为核心,集中实现车站业务服务模式,建设铁路客运信息集成系统,以面向整体流程和服务的方式架构,实现了客运服务信息共享、统一维护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通用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全面解决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各业务系统间的互连问题,保障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及共享功能的顺利实现,提出按照站段级、路局级和铁道部级3层管理模式开发建设RITS通用信息平台的总体思路。整个平台系统分为数据抽取、查询处理、模式集成信息管理、语义冲突处理、局部成员代理、数据字典、综合交通信息发布和应用服务等8个功能模块。根据铁路各信息系统的特征,给出通用信息平台的具体实现方法。采用OLE DB和ODBC API函数屏蔽数据模式的差异,连接和抽取异构数据,创建数据字典;XML作为公共数据模型用以消除异构关系数据的异构性和多语义性;利用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技术和元数据技术构建应用服务器和元数据库,达到已有异构系统以及新建系统通过通用信息平台实现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科院现有数字资源系统的不足、图书馆用户到馆量不断减少,以及新形势下用户对数据资源、服务的新需求等情况,通过对大数据技术、多源情报信息计算机辅助获取技术、多源异构资源整合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了具有海量资源的铁路科技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网络化、个性化、精准化情报专题服务体系,该平台的建立将为我院科技创新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铁车站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建立旅客铁路出行生态圈,构建高铁车站“互联网+”智慧出行平台,充分利用铁路站车商旅服务优势资源、融合外部服务资源、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标准和打造商旅全流程服务。该平台采用Spring Cloud微服务分布式部署框架和面向未来的WebFlux反应式架构,数据层采用MySQL+MongoDB数据库集群。与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兼容并蓄、相辅相成,为旅客打造定制化的人工智能行程规划推荐。平台提供站内客运升级服务、小交通接驳、餐饮、住宿、旅游、站车商业和文化娱乐等全流程服务,拓展铁路客运服务产业链,构建高品质、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全流程铁路客运商旅服务网。  相似文献   

18.
开发一套适用于调度、信号一体化的专用信息传输平台,将通信服务功能与系统业务功能分离。研究信息转发的框架、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双通道传输的的负载均衡等问题,意在加速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的性能优化,达到一个平台满足系统内各种通信业务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田莉 《铁道通信信号》2014,50(10):78-82
通过分析比较SDH、OTN、ATM与IP网络的传输机制以及协议,结合地铁业务对TCP/IP技术的不同应用,进一步阐述以太网作为地铁传输系统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以太网作为地铁传输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轨道交通工程BIM+GIS云平台在多站点、多区间、多线路管理中,BIM、GIS数据量大、数据服务庞杂、并发访问量大等问题,研究分析单体服务架构缺陷和微服务架构优势,在制定微服务拆分方式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了轨道交通工程BIM+GIS云平台的微服务架构设计.并在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海底盾构隧道施工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