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新定 《隧道建设》2007,27(1):37-40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的设计,主要从隧道交通安全、功能服务、防灾救灾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考虑,具体由标志和标线、交通监控设施、通风与照明控制设施、紧急呼叫设施、火灾报警、消防与避难设施、供配电设施和中央控制管理系统与设施等组成,介绍了设计的指导思想,解释了各内容的功能和作用,同时指出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ITS     
分析了公路隧道ITS的现状,提出实现公路隧道ITS应对不同类型隧道,研究交通控制模式,通风控制模式并开展关键设备的开发,当前应注重ITS市场的培养,应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对隧道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3.
公路隧道ITS     
本分析了公路隧道ITS的现状;提出实现公路隧道ITS应对不同类型隧道研究交通控制模式、通风控制模式并开展关键设备的开发,当前应注重ITS市场的培养;应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对隧道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4.
大坪里隧道全长2×12.3-km,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特长公路隧道,其路线平、纵方案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到本路段的工程投资、运营成本及行车安全,也控制着隧道通风与防灾及救援方案、照明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  相似文献   

5.
大坪里隧道全长2×12.3 km,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特长公路隧道,其路线平、纵方案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到本路段的工程投资、运营成本及行车安全,也控制着隧道通风与防灾及救援方案、照明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隧道机电系统在智能化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控制运营风险的能力较弱,在防灾救灾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隧道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在分析现有隧道机电系统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隧道运营风险控制的需求,提出了智慧交通隧道机电系统技术体系框架,为隧道机电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提供必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依托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利用多目标智能化控制方法与风机变频技术,研究在隧道风机最优运行效率与交通运营安全条件下的车辆平均行驶速度、交通运营安全、废弃物排放量三者之间的最佳匹配曲线,形成"主动式"的隧道风机控制方式与节能方法,建立高效运转、低值能耗、低量废弃物排放的隧道通风系统,实现通风的智能化控制,建立一整套沉管隧道智能通风控制模式。基于该智能通风控制模式,以Visual Studio2012为开发平台,采用C#开发语言,开发了沉管隧道智能通风模拟系统,实现"隧道内有多少车辆,开启洞内多少台风机"的通风智能化控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控制。  相似文献   

8.
邓小华  宋神友  曹正卯  张琦 《隧道建设》2020,40(8):1176-1184
为解决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火灾排烟及防灾救援难题,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在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不能满足火灾排烟的情况下,提出利用顶部横向排烟联络道结合侧壁排烟孔的新型排烟体系,解决超长、超宽沉管隧道火灾排烟难题。与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相比较,新型排烟系统可充分利用烟气流动特点,排烟效率明显升高,可用疏散时间得到较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防火安全性。针对水下枢纽互通结构形式及通风流场特点,提出水下枢纽互通区的排烟和疏散方案。入口合流匝道段采用纵向通风+吊顶排烟道方案,并在分岔及合流位置重点排烟或设置竖井排烟,可有效控制火灾烟气。在设置防灾设施的条件下,结合周边路网交通特点、救援力量分布情况等,建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防灾救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风控制是长大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的重要救灾技术。本文结合雁门关公路隧道的现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现有通风系统在火灾发生后排烟过程的功能,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省市山区,高速公路上的特长隧道及隧道群(或毗邻隧道)数量巨大,由此带来的隧道控制问题也日趋突出。本文将从公路隧道群及毗邻隧道智能通风照明与灾害救援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人手,探讨公路隧道群及毗邻隧道的通风控制、照明控制及灾害救援联动控制的技术方案,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志  刘旺  陈川  蒋树屏 《隧道建设》2020,40(Z1):1-8
为评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情况,系统梳理了近14年来我国交通隧道在工程勘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通风与照明、运营养护和环保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技术进步与创新。对未来隧道行业的技术发展作出展望,提出复杂条件超长隧道、跨海隧道修建技术、城市地下道路网建设与运维技术、隧道绿色可再生能源互补式综合利用技术、隧道病害智能诊断与快速修复技术、超长复杂隧道与地下工程智慧防灾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通风系统及防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耘 《公路隧道》2006,(1):39-43
鉴于东通道隧道具水下隧道的特殊性,且其有关运营通风、防灾方面的经验很少,因此应开展专项攻关, 以确保营运通风、防灾系统的安全、经济、合理,从而避免设计上的浪费和不安全因素。本研究采用大比例物理模型试验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隧道通风系统的通风运营工况进行研究;采用1:1实体隧道开展火灾实验,对防灾设施效果进行了研究;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工程实例,为水下隧道衬砌结构耐火性能的设计提供了安全、经济的科学依据,并为日后安全运用提供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大隧道通风与防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最长的两座铁路隧道分别是秦岭隧道(18.462km)和乌鞘岭隧道(20.05km),最长的公路隧道为终南山隧道(18.02 km),随着铁路、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长大隧道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介绍了以上三座特长隧道的通风、防灾设计过程及实施情况,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及方案比选等方面对长大隧道的通风及防灾设计进行了简单阐述,以期对今后其它长大隧道的通风及防灾设计起到点滴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隧道营运通风设计是特长公路隧道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宜昌至恩施公路龙潭特长隧道的工程实际,综合考虑通风、防灾救援和施工组织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技术相对可靠、较为经济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李科 《公路隧道》2001,(1):25-31
鹧鸪山隧道位于海拔高度超过4000m的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全长4424m,单洞双向行车。本隧道为高寒地区长大公路隧道。隧道内监控设施系统初期设计有:中心控制子系统;交通检测与控制子系统;环境检测与通风控制子系统;照明控制子系统;火灾检测子系统等。  相似文献   

16.
湖南雪峰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通风控制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通风控制参数CO浓度、排队长度、车辆在隧道内的滞留时间与交通运营的关系,提出了基于表格查询法的通风模糊控制模型,达到既满足隧道环境条件要求,又节能与保证设备运转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防火救灾技术一直是隧道工程界所关注的焦点.该文针对目前国内公路隧道通风计算大多依靠手工计算的现状,编制了公路隧道网络通风解算程序.结合苍岭隧道通风设计资料,提出了苍岭隧道火灾工况的通风方案,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七道梁隧道为兰临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属于高海拔区特长公路隧道。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通风、防灾救援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必选,确定了技术相对可靠、经济较省的全射流纵向通风加浅竖井送排式通风方案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我国高海拔隧道建设的大力稳固发展,采用调研分析的方法总结近年来我国在高海拔隧道建设、通风、防灾救援以及节能通风等方面完成的研究成果。得到高海拔隧道低压、低氧和低温等环境下的通风控制标准、风机特性、施工供氧技术等综合技术,探明高海拔地区火灾烟气流动特性,明确高海拔地区人员逃生能力及隧道疏散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介绍高海拔隧道通风照明等节能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根据七道梁隧道所拟定的纵向全射流通风、纵向射流与横洞调风结合式、纵向射流与竖井结合式三种通风方案,从通风量计算、通风方式选择、通风设备数量、通风土建工程量及防火、救灾、运营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为通风方案的选择提供了较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