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操作电源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变电所蓄电池负责为其提供电源。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蓄电池容量选择仅凭经验,缺少详细调查分析以及针对性计算的现状,文章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内的直流负荷进行详细调查,基于IEEE Std 485-2010和DL/T 5044-2014标准分别对典型变电所蓄电池容量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常规变电所蓄电池容量的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2.
碱性蓄电池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供电系统。伴随着蓄电池在牵引等高频、大功率放电工况下的应用,对于蓄电池的安全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蓄电池传统检修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智能运维的发展趋势,研发车辆蓄电池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系统应用效果良好,可为蓄电池智能运维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空调中,采用模糊控制技术,选择空气温度作为直接受控参数,以车内PMV(Predicted Mean Vote)值的偏差及偏差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进行热舒适的合理控制,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的控制随着人体热舒适感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架控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检修工艺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检修试验方法,并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架控制动系统综合检测装置。介绍了该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以及检测试验流程。该检测装置通用性能好、适应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架控制动系统的检修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的精度问题,使用了一种新型滑模观测器。通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在采用Sigmoid函数消除抖振的同时,引入反电动势观测器来估算反电动势值,消除了相位滞后;并采用指数趋近律代替传统等速趋近律。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滑模观测器相比,新型滑模观测器能更好地抑制抖振,具有更好的观测精度和鲁棒性,达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技术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镉镍电池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烧结式镉镍蓄电池的设计及制造技术已相当成熟,蓄电池的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超高低温性能、安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等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目前国内城轨车辆配套使用的镉镍蓄电池均采用法国、德国等生产的蓄电池,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和交货周期长。国产镉镍蓄电池是替代它的理想产品。介绍了国产蓄电池组的主要性能指标及主要技术特点。比较了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车辆上使用的国产、进口蓄电池的主要性能及电解液加液量等。结果表明,国产蓄电池稳定可靠,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要求,多数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品质优良的系统设备支撑,其中电源系统是确保各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而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的重要组成,在紧急情况下往往是支撑系统平稳运行的最后保障。因此,蓄电池的技术性能、性价比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后期运营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目前所使用的胶体电池和纯铅电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蓄电池常规维护方法存在很多缺点。为做好蓄电池的维护与检测工作,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新型蓄电池在线均衡与检测系统。该系统已应用于青岛地铁项目。新型蓄电池在线均衡与检测系统的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不仅可弥补蓄电池常规维护方法的缺陷,而且还可整合各种常规检测手段,实现蓄电池的实时在线检测与维护。  相似文献   

9.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种模式的车辆,涉及轮轨制式地铁系统(包括直线电机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自动导向系统、磁悬浮系统和无人驾驶系统的车辆.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指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的车辆以铜轮为主,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单体蓄电池为研究对象,为解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工作状态下的剩余容量(SOC)进行实时估算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动力电池剩余容量估算方法。通过外接一个处于工作状态下电池周期性的恒定电流负载,测得一系列的电池工作电压,这些工作电压采用阶段斜率的计算方法求电池该时刻的剩余时间,从而推算出电池的SOC。证明了动态工作点折算到静态工作点的可行性。该方法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7%,通过软件可实施对温度、老化等因素的补偿。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误差小,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简述蓄电池在地铁车辆中的使用,介绍2种地铁列车常用蓄电池(胶体铅酸蓄电池和纤维结构电极式镍镉蓄电池)的结构、原理、性能及特性,并通过二者的技术经济性对比分析,给出了选型建议,为地铁列车用蓄电池产品选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辆制动系统是地铁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地铁列车的运行安全及行车品质。空气压缩机是风源系统主要设备,为地铁车辆制动提供压缩空气,其性能的检测,一直是行业内技术人员聚焦的热点。地铁车辆高稳定性、高精度空气压缩机试验台的研制很好地满足了地铁车辆空气压缩机稳定性等多维检测的实际需要,为行车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营涉及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有序运转。如一旦发生地铁列车走行机械部分的故障,如轮对轴承烧损、齿轮咬死、齿轮箱悬挂装置失效等,列车将无法自行或被动牵引出现场,会造成地铁线路瘫痪。地铁列车救援小车能在列车走行部分发生故障后,将故障轮对托起,由救援运载小车替代车轮转动,迅速将故障列车拖离事故现场,恢复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故障影响的分析方法,采用仿真技术描述故障车、救援车、连挂车、运营车等不同对象运动过程。以上海轨道交通为背景,梳理列车故障处置的一般作业流程,并将线路运营划分为正常、故障、救援和恢复4种状态;针对列车自动保护ATP系统切断后连挂车与运营车之间的追踪运行过程建立模型与算法;在仿真系统中,开放了对故障事件以及救援方案的信息访问和管理,支持分析不同条件下(如故障处置流程、连挂车运行组织、线路配线设计等)列车故障对线路运营的影响。建立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列车故障影响仿真分析平台,实现对某一历史故障事件的过程模拟,并分析故障地点、连挂车运行速度和退出点对线路"故障"和"救援"阶段列车运行的影响,论证了仿真分析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对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无法实现无人自动折返驾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相关控制电路的改造方法,解决了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终点站无法实现无人自动折返驾驶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列车在终点站的折返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漏泄波导通信的原理、工作方式,给出了漏泄波导数据无线传输方式和基于漏泄波导通信的地铁列车控制系统的结构。该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在减少地面设备的基础上解决了地-车双向大容量信息传输及其安全性,从而缩短了列车运行间隔和列车的安全制动距离,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营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7.
论地铁车辆段洗车线布置型式及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是地铁列车的停车、保养、维护及检修基地,列车清洗是地铁车辆段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目前地铁车辆段普遍采用了自动化机械洗车机以提高洗车效率和清洗质量,设置有独立的洗车线。洗车线不同的布置型式对洗车能力和效率影响很大,因此在车辆段设计中如何分析洗车能力、优化洗车线布置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方法:通过对广州地铁及上海地铁车辆段几种典型的洗车线布置型式进行洗车工艺比较和洗车能力分析,研究各方案的适用性及相应能力。 研究结论:不同的洗车线布置型式对洗车能力和效率影响很大,选择顺序建议为:咽喉区通过式布置型式、运用库并列通过式布置型式、咽喉区八字线通过式布置型式、尽头线往复式布置型式。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辆段内轨道线路复杂,轨道与大地之间过渡电阻低、绝缘性能差,造成车辆段内存在大量的杂散电流,严重影响了车辆段的使用寿命。建立地铁车辆段牵引回流系统模型,仿真分析正线列车运行状态变化对车辆段内杂散电流的影响。结合某地铁公司车辆段现场杂散电流测试,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分析了地铁车辆段内杂散电流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既有开行方案的调度编排理论较少考虑换乘客流的协调同步性和列车承载能力,本文提出基于列车时刻的地铁换乘同步性优化模型,其特点是根据不同客流量的到达规律和接驳列车容量限制,以接驳列车为实时追踪对象,将离散客流准确地划分到有效时间域内,并将客流拥挤情况和换乘线时刻表协调问题考虑到优化模型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铁列车的发展,地铁列车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其空气动力学性能也表现得愈来愈突出,本文以地铁列车为对象,建立了其外流场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列车车头绕流场计算与分析,结合地铁列车造型美学要求提出了48°前窗倾角流线型地铁列车车头设计方案,达到地铁列车车头设计空气动力学与美学结构设计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