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FLAC3D软件预测了地铁中隔墙加台阶法施工诱发的邻近桥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桥桩最大水平变形和倾斜率均超出变形允许值,必须对既有桥桩采取加固措施才能确保其在地铁施工期间的安全使用。提出了采用袖阀管注浆技术控制桥桩变形的措施,并制定了现场监测方案。实测结果表明,加固措施能够确保桥桩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证明了提出的变形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暗挖黄土地铁隧道双线斜穿地裂缝时地表变形规律,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依托工程,通过理论分析、FLAC3D模拟及实测,对地裂缝处地表纵向、横向变形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地裂缝与掌子面关键体相交时,该阶段为控制掌子面稳定性及地层沉降的关键;穿越过程地裂缝处上、下盘将产生沉降错台及水平张拉,二者发展趋势较为接近,错台的发展及恢复分别集中在进度-1.25D~0和0~1.75D;受先行隧道扰动影响,后行隧道于地裂缝处将产生更大的沉降差和最终沉降;地表最终纵向沉降将在上盘距地裂缝约1D处出现最值点,沉降集中区范围可按已有规程进行投影确定;地裂缝处的地层沉降控制可采用减小导洞面积、留设核心土、增强超前支护、控制地表水下渗等综合措施进行。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十五标段穿越长安立交桥段区间隧道为依托,采取理论分析、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变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实际工程提出了合理的控制桥梁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树才 《铁道建筑》2023,(3):118-122
依托北京地铁14号线郭庄子站—大井站区间暗挖段下穿南水北调管廊工程,建立了隧道-围岩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对管廊变形进行施工全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选择两台阶三步法,进尺0.5 m,预留核心土距掌子面2 m,上下台阶间距5 m,左右线掌子面间距25 m,辅助袖阀管注浆方案较为合理。经过径向注浆加固,管廊最终沉降量明显减小,差异沉降及倾斜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两台阶三步法施工过程中,上下台阶开挖所引起的管廊变形量占管廊总变形量的93%,说明在开挖阶段采取注浆加固或者及时封闭成环能够有效抑制管廊变形。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力开发和利用,新的地下工程问题不断涌现。地铁施工往往处于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密集区,从而导致城市隧道建设中各种工程环境公害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在城市隧道施工中,必须保证施工对于已有的设施所造成的影响危害在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设计、工程类比和文献调研,提出大断面地铁隧道多导洞施工变形预测控制原理,并通过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施工中关键施工步序,施工过程通过监控量测反馈比对分析,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使地层最终沉降控制在预定目标内。  相似文献   

6.
用专业软件FLAC3D对某复杂交叉隧道进行模拟,得出了拟建隧道施工时既有地铁车站的变形规律及变形大小,找出了两个施工风险点:即盾构隧道的正上方的区域(扰动最大的区域)和地铁车站主体的单双层过渡段沉降缝处(沉降有突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建筑物等工程日益增多,此类工程中对桥梁、建筑物的沉降控制要求严,安全风险大,一旦发生事故,经济损失巨大,社会负面影响严重。通过模拟计算和沉降分析可事先得到沉降控制曲线,在实施过程中,将监测数据与模拟计算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监测信息及时调整施工部署,在未主动对桥梁采取顶升技术的条件下,通过长台阶、快封闭、上导洞等施工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并最大限度减少暗挖施工对桥梁及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可有效控制沉降、节约投资,为地铁暗挖隧道近距离穿越桥桩及其他建筑物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与沉降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圳地铁科华区间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属浅埋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施工难度极大.结合施工实际,介绍了该隧道采取的竖井旋喷桩止水帷幕技术、富水软弱地层以及富水砂层的开挖支护技术,分别列举了隧道穿越地下管线、人行天桥、高楼地下室施工时采取的施工措施,总结了控制地表变形沉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马杰 《铁道建筑技术》2013,(3):61-63,87
地铁14号线郭庄子站~大井站竖井区间暗挖隧道下穿南水北调管廊,隧道施工中如何确保南水北调管廊的运营安全,确保地铁隧道施工以及后期地铁运营的安全,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题。结合隧道穿越南水北调管廊施工实例,介绍了深孔注浆加固和台阶法环向预留核心土开挖施工取得的成功经验,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地层变形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多点位移计对西安地铁2号线实体工程进行地层变形量测,该多点位移计具有精度高、量程大易于生产、便于运输、锚头结构简单等特点,适用于隧道浅埋段围岩内部位移的量测。测量结果表明:地层变形从大到小顺序为拱顶附近、8~10 m之间地层、地表、2~6 m之间地层;各测点的沉降呈二阶台阶状,施工降水为第一个下降台阶,掌子面开挖为第二个下降台阶;地层横断面变形呈漏斗形,隧道中心轴附近地层沉降值最大,越向两边地层沉降值越小;地层各点沉降经历4个阶段:降水沉降阶段,占总沉降值的45% 左右;微小沉降阶段,占总沉降值的不足10%;沉降剧增阶段,占总沉降值40%~50%;沉降基本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桥梁的桩基托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铁区间一般沿城市交通干道敷设,由于线站位的布置受地面环境的制约,有时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市政桥梁,桥梁桩基础有可能侵入地铁线路区间隧道,而对于侵入地铁线路空间的桩基必须进行托换截除。以西安地铁1号线三桥站——皂河站工程为例,通过桩基托换的设计方案比较,认为采用明挖基坑托换方案最佳。还介绍桩基托换施工设计的主要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12.
地铁隧道下穿河道废弃桥桩拔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拔桩工法在一般大型市政桥梁以及地铁工程施工中是比较成熟的,但这种工法在特殊的工况地质条件下受到制约仍有其局限性,必须因地制宜对其进行改造、革新,以适应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拔桩施工。文章以无锡地铁2号线通德桥的拔桩施工为例,介绍拔桩施工的技术创新、工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铁 14 号线歇浦路站横穿杨浦大桥引桥,为国内首座已实施的采用超高压喷射搅拌成桩(N-Jet 工法) 技术进行基坑封底止水的地下车站。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考虑土体、支护结构和桥桩间变形相互耦合作用的三 维实体模型,模拟车站基坑开挖的全过程,分析不同变形控制措施下深基坑开挖对邻近高架桥桩基的变形影响,将 数值分析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坑分次开挖、减小支撑竖向间距、坑底土体加固、N-Jet 工法封底等变形控制措施的条件下,高架桥桩基的变形满足控制指标的要求,可保证高架桥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FLAC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西安是西北黄土地区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市,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开挖平面尺寸大、基坑暴露时间长、基坑变形控制等级高,西安又处于特殊的黄土地区,基坑壁岩土体主要为黄土及黄土状土,上部具有湿陷性,与国内外已开挖建成的地铁车站的城市的地质差异较大,车站深基坑围护设计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因此,急需开展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研究,为西安地铁其它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帮助。研究结论:以西安地铁2号线北大街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建立了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过程FLAC模拟计算模型,制定了车站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分析了围护桩的变形、钢支撑轴力变化和锚索受力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桩体位移是围护结构变形特性的直接反映,而钢支撑和锚索对深基坑变形有明显的限制作用。计算结果和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盾构法施工引起的临近构筑物变形是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以北京地铁14号线方庄站至十里河站区间隧道侧穿京津城际铁路桥桩施工工程为例,运用有限元专业分析软件Midas/GTS建立了三维空间实体模型,对地铁盾构隧道侧穿京津城际铁路高架桥桥墩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工程现状,提出了预处理措施;通过计算对比和分析,给出了合理的加固措施和加固范围。  相似文献   

16.
以西安地铁3号线胡家庙站—石家街站区间(ZDK33+116~ZDK33+141)工程为例,采用FLAC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断面黄土隧道CRD(交叉中隔壁)法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CRD工法施工引起的纵横向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该变化规律可为黄土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及其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桩基托换技术在广州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地铁某盾构隧道穿越桥梁时桩基托换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既有桥梁桩基托换施工方法、顶升工法、施工监测等技术应用情况,为在复杂施工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既有桥梁桩基托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大脑壳山隧道穿越的梅观立交桥施工为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对离地铁隧道较近的桩基采取地面大管幕支护与油阀管注浆技术,对桥梁桩基进行保护,避免因失水而导致桩基下沉,以确保隧道及立交桥的安全。简要介绍了施工过程中袖阀管注浆与管幕支护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以及施工效果评定。该施工技术可减少隧道施工对桥基周围土体的扰动,且确保了洞内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线路会造成铁路线路沉降变形,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基于此,在某实际工程的基础上,对地基加固、盾构下穿过程中铁路线路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旋喷桩加固注浆施工对铁路线路影响很小,当旋喷桩加固施工完成后,主加固区施工对铁路线路影响较大;地基加固对盾构下穿时铁路线路变形控制有较好效果,隧道穿越施工期间,路基最大沉降量为36.52mm,轨面最大沉降量为15.88mm,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