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低客流传统公交线路运营效率低的问题,考虑低客流公交线路客流时空特性,提出了采用传统公交与需求响应公交(demand response transit, DRT)相结合的组合运营模式:全时段传统公交模式(M1)、分时段传统公交+DRT模式(M2)全时段DRT模式(M3)的优化思路。分析了不同运营模式的要素,考虑乘客空间、时间特征,构建基于三维时空聚类的站点规划模型;考虑车辆行驶成本、乘客时间成本,以总班次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带有时间窗的灵活型DRT线路与调度规划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北京市某公交线路进行仿真实证,仿真结果表明:M2相比M1、M3分别降低了9.0%、23.0%的运营成本。研究可针对低客流公共交通服务的运营方案制定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交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重要城镇为节点,设计公交线路覆盖农村地区,服务于城市辐射范围内农村地区的一种客运交通方式。大运营管理上,实行与城市公交统一的管理体制、运营方式、价格费率、政策环境。农村公交的出现,使农村人和货物更经济、便捷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流动起来,改善乡村的交通区位,降低交通系统成本,发挥乡村地区在产业分工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土地成本优势,引导城市工业向乡村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3.
张博 《湖南交通科技》2007,33(3):184-187
以村村通公交为目标,分析当前农村客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农村客运的思路。通过比较几种方法,着重介绍Hamilton回路及其思想在农村客运网规划中的运用,并对通村公交规划后的运营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苏州公交发展中的矛盾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经济高速发展,引发了市区交通情况的复杂化;苏州公交存在垄断经营、缺少竞争、地区保护、城乡分划以及中巴车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苏州公交发展若干问题的设想是制定"公交优先"政策,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解决公交车与中巴车营运矛盾,加快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5.
黄娟  陆建 《交通与运输》2006,(Z2):78-82
目前中国许多地区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在长期城乡二元格局影响下,这些地区形成独特的公交需求特性.本文研究了快速城市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性和公交统筹发展要求.根据公交线路服务特性将公交线路分为城乡公交线路和城区公交线路两类,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法.通过张家港市公交规划的实例分析,体现出该方法适应地区发展趋势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村地区弱客流特性和地形分布复杂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公交线路运营模式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选择树状路网为研究对象。在假定车辆运营信息和需求信息已知的情况下,建立以公交运营成本与收益之差最小和乘客出行时间成本最小为目标的线路选择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在不同决策目标下的最优公交车辆发车间隔和适合弱客流地区的运营模式。结果表明,选择绕行线路模式会使得系统效用值降低。  相似文献   

7.
城乡公交一体化中常见问题与相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城乡间的公交出行研究较少,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城乡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农村已不再是单一的农村,城市也不是完全脱离农村的城市,城市与农村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提出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建立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并在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经营模式、行业管理政策和公交线网规划上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最后,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在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城乡公交统筹发展的问题 1.对公交发展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公交优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女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战略性要求。但是,有一些部门认为公交发展就是公交管理部门的事情,与他们无关。某些部门甚至认为在城市范围运行的就是公交,超越了城市范围的就不能叫公交。对于公交的界定仅从区域属地来划分,这就直接导致农村公交长期以来在“歧视和偏见”中生存。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山西省农村公交特性的基础上,构建山西省农村公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多层次综合评判法对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农村公交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根据实例验证,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学习贯彻黄菊副总理在长三角地区交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2004年4月24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牵头,邀请江浙沪三地道路运管部门、公交行业协会、道路运输协会和有关公交企业、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长三角地区公交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温州市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