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引入了一种适用于描述局域路网出行车流分布的IO矩阵,提出了IO矩阵反推模型、求解算法(SQP法),并对模型解和提高模型推算精度的途径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显示了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引入一种适用于描述局域路网出行车流分布的IO矩阵,提出了IO矩阵反推模型、求懈算法(SQP法),并对模型解和提高模型推算精度的途径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显示了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具有共性的局部路网与重要节点常发性拥挤拥堵的问题,建立了辅助局部交通网络优化设计的局域网交通供需分析方法,以局域O-D矩阵度量发生于局域网的出行需求,推导出了基于K最短路的局域O-D矩阵估算模型,并开发了将交通分析与服务水平估算集为一体的网络级服务水平仿真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掘路交通影响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基于GIS的城市道路掘路交通影响分析系统的体系,提出了局域路网,D矩阵反推模型、局域路网掘路交通分配模型和局域路网掘路交通状况评价方法,为掘路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交通组织方案的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灾害事件下局域路网应急疏散交通分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疏散的目的是要在灾害发生时将处于危险地带的人群尽快转移至安全地带。针对不同灾害事件类型而引发的单源单汇、单(多)源多汇网络状态的路网疏散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在各路段通行能力的约束条件下,以疏散交通流量最大、总疏散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运用最小费用最大流理论建立了局域路网疏散分配模型。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在Matlab中得到了实现。通过查找最小截量组成弧的分布位置,并对路网中最小截量组成弧的路段扩容改造,进而有效提高局域路网的应急疏散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采用马尔可夫链对路网级桥梁状态分布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在路网桥梁多年检测数据的基础上,以检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了2种求解状态转移矩阵的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提出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将提出的优化模型与既有典型优化模型进行了对比。实例分析表明,采用提出的2种优化模型求得的状态转移矩阵,马尔可夫链的预测误差均低于9%;提出的2种优化模型求解状态转移矩阵的精度均明显高于既有典型优化模型;采用文中求解状态转移矩阵和初始状态向量的方法,马尔可夫链可以较好的用于路网级桥梁状态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刘广宇  刘永  丁振中 《公路》2023,(4):294-297
构建有效的交通诱导局域路网,是大流量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针对大湾区高速公路的特点,采用以某高速公路为主线的并列型通道路网构建方法。进行管理路网的构造,首先,确定若干条与主线高速公路主方向一致的主干线道路,采用距离综合评价方法,评价这些道路与主线高速公路的相对接近程度指标Ci,确定相关性的排序,从而为并列型通道路网构建提供依据。最后以中江为主线的高速公路局域管理路网实例,说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区域高等级公路网交通状态识别与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章渺  赵禹乔 《公路》2011,(2):100-106
为了在区域内分析高等级路网交通状态,建立了一种区域高等级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模型.首先分析路网结构并对路段的交通状态进行识别分类,建立在实时交通状态下的区域高等级路网模型;然后基于路网模型运用系统结构分析法建立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模型,根据不同交通状态分析需求得到不同的交通状态可达矩阵,并对可达矩阵分层分析.实例分析表明:该模...  相似文献   

9.
交通规划中的动态路网及其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任刚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6):108-111
用传统的路网模型表现动态演变中的路网,存在数据冗余过大和无法揭示动态性的缺点.为此,改进了传统的路网模型,使得路网的拓扑结构与数据物理上相分离、逻辑上相结合.提出了动态路网的概念,研究了其特征,在改进后的传统路网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动态路网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模型用方案树与邻接表描述动态路网的拓扑结构,用数据库存储路网数据,达到了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度并有效揭示动态性的目的.动态路网模型对于交通规划中的路网模型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任刚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6):108-108
用传统的路网模型表现动态演变中的路网,存在数据冗余过大和无法揭示动态性的缺点,为此,改进了传统的路网模型,使得路网的拓扑结构与数据物理上相分离,逻辑上相结合,提出了动态路网的概念,研究了其特征,在改进后的传统路网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动态路网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模型用方案树与邻接表描述动态路网的拓扑结构,用数据库存储路网数据,达到了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度并有效揭示动态性的目的,动态网模型对于交通规划中的路网模型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城市路网中存在大量尚未布设交通检测器的路段,其交通流数据难以获取,不利于开展精准路网管理,为此提出了利用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预测无检测器路段交通流量的方法.基于有检测器路段的海量交通流数据,分析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路段交通流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路网拓扑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估计所有的有检测器交叉口交通流分配权重,并...  相似文献   

12.
对路网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拥堵进行预测,有利于交通管理和避免交通风险。然而,由于交通管制、道路施工、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原因,路网交通系统的拓扑结构时常发生变化,使得依赖于固定路网拓扑的拥堵预测方法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双重自适应图卷积循环网络结构(DAGCRN)来处理路网拓扑结构变化情况下的交通拥堵预测问题,该方法运用自适应辅助邻接矩阵对预定义的路网静态图结构进行适应性学习以动态优化原有连接间信息的传递,运用自适应嵌入邻接矩阵对预定义路网静态图结构进行路网隐藏信息的捕捉以确保路网拓扑结构的动态完整性,并采用门控循环单元提取路网交通流的时间特征信息。研究结果表明,DAGCRN具备以下特点:①能够有效捕捉和定位路网拓扑结构发生的变化,并能够在拓扑结构变化时仍然保证拥堵预测的精确率;②相比较一些常见预测模型有更高的预测准确率,尤其是长期预测方面和克服路网结构变化方面更具优势;③进一步的双重自适应功能消融试验,证实了含有自适应辅助邻接矩阵和自适应嵌入邻接矩阵的双重自适应图卷积结构对于路网拓扑结构变化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缺少2个或任一个自适应模块,都会引起模型预测性能的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元分析的交通影响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型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问题,利用物元分析理论,提出了基于物元分析的交通影响评价模型。分析了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因素,选取项目的开发类型、建筑面积、开发强度、路网所处区位、路段饱和度、有无信号控制、离开建设项目的距离等10个评价指标,将项目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分为大、中、小、较小4个等级,通过确定待评物元、建立节域物元矩阵、经典域物元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和综合关联隶属度,得到了项目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大小,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将物元分析理论用于大型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是可行的,能够定量评价项目交通影响的大小,并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4.
实际交通网络不仅包含路网的拓扑关系,还存在大量交通禁行限制。考虑了交通连通性约束所建立的受限路网模型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实际交通网络。文中提出一种能够在受限路网中寻路的最优路径算法,并具体讨论了算法的优化实现。应用表明该算法可靠高效,可用于实际受限交通网络最优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15.
合理高效的路网分区是交通优化与控制的基础,为适应动态分区的原则并提高分区的效率和划分结果,以谱冈理论为基础结合谱聚类算法进行路网动态分区的研究。分析路网分区的原则并提出路网动态分区的模型框架,根据实时变化的交通流数据和道路交叉口的拓扑结构属性建立谱聚类的相似矩阵,给出结合谱聚类算法的路网分区步骤。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运用该算法进行路网动态分区可以较好的体现交通流的变化特性,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分区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公路网是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统一体,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和改善公路网运行状态,加强公路节点、路段、路网评价之间的联系,便于确定交通拥堵产生根由并有效采取措施,建立了一种基于点、线、面层次的公路网交通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基本单元划分和指标选取方面,以交叉口、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和基本路段作为基本单元,结合交通流理论,综合考虑各基本单元的特点,分别选取对应的评价指标,以极小型指标评价法为基本原理,构建基本单元交通综合运行指数评价模型,并确定相应的分级阈值。在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方面,依托专家经验的主成分分析与客观的交通量统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基本评价单元的权重向量,从而构建路段运行评价模型并给出评价分级阈值,再以各等级道路拥堵程度和路网客、货运量,分别构建路网赋权矩阵或向量,从而获得路网交通综合运行指数模型并确定评价分级阈值。最后结合算例说明该评价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通过获取的各项基本数据,从点层过渡至线层再至面层,依次计算各层交通运行指数,确定各基本单元、路段、路网分别对应的交通运行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面之间的交通运行状态存在一定的联系,不同节点和基本路段处的运行指数差异较大,路线运行指数差别也较大,从而影响路网最终的运行状态,因此,可以通过逐级评价确定交通拥堵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115-117,10,11
该文根据公路网的道路与交通特征参数指标,阐述了评价公路网规划方案优劣的新模型。首先根据运筹学中的理想点法,以路网等级等六个优化目标为因素指标集,以备选方案为论域集,通过定量分析构建了标准指标决策矩阵、正负理想方案决策矩阵,建立了公路网综合评价模型;另外,充分考虑专家知识和经验、决策者意向和偏好以及数据本身蕴涵的信息,采用AHP法与熵值法综合确定了目标决策模型综合权重;通过计算方案指标矩阵距离理想方案贴近度来评价公路网规划方案的优劣程度。实例分析表明,此模型对多个规划方案进行排序和评价,方法科学简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缓解常发性拥堵引发的城市噪音、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等现状,使路网具备抵抗短时激增车流的能力,将宏观基本图与性能时序图相结合对局部路网韧性进行量化。针对韧性属性,提出了鲁棒性指数、损失面积比、恢复快速性、流量峰值差和临界密度差5个评价指标,反映路网在性能下降、稳定和恢复阶段的韧性特性。引入Kendall法检验各赋权法的一致性,并基于CRITIC的多属性决策获得最优权重,提出了组合赋权和模糊逻辑相结合的城市局部路网韧性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李克特量表法对综合韧性得分进行分级。以长沙市局部路网为例,设计韧性改善方案,针对常发性拥堵路段上的交叉口进行信号配时优化;通过VISSIM仿真并计算得到各方案的韧性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方案8,10和16能有效吸收短时激增车流并与路网状态相适应,所有方案中方案14的韧性得分最高。局部路网综合韧性得分具有随着优化路段数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但并不是线性递增。信号配时优化改变了路网韧性属性,并降低了部分路段对城市局部路网韧性的负面影响。不同评价方法下的韧性得分排名存在部分差异,流量峰值差与脆弱性指数的评价排名更接近,损失面积比与韧性损失值的评价排名更接近。所提出的指标不局限于单一韧性属性,能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干扰下路网的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