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孙越 《铁道知识》2006,(3):52-52
电力机车是从接触网上获取电能的,接触网供给电力机车的电流有直流和交流两种。由于电流制不同,所用的电力机车也不一样,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2.
地铁牵引所框架保护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是劾车的动力之源,电能从牵引变电所经馈线电线.接触网(轨)输送给电力机车.而又从电客车经轨道回路,回流线,流回变电所。DC1500V供电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地铁运营关注的重点。在确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方案时,应综合分析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应考虑当直流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切除故障点.同时通过相邻牵引变电所及时恢复对地铁列车的供电。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要设置断电标、 合电标和禁止双弓标? 在电气化铁路的两侧常可见到“断”、“合”、“禁止双弓”等标志,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标志呢?这些标志都是给司机看的,它涉及到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问题。 电力机车的用电来自接触网的接触导线,接触网接触导线的电又来自牵引变电所。电站或发电厂将110KV的三相交流高压电,向牵引变电所供电,经牵引变电所的变压器,将电压降为25KV的三相交流电。牵引变电所输出的25KV三相交流电,其中一相由回流线经  相似文献   

4.
问与答     
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电传动及控制系统是由柴油机-主发电机组、整流装置、逆变器、牵引电机及微机网络控制系统构成。主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经整流装置转换成中间直流电压,供给逆 变器-牵引电机环节。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是由四象限变流器、逆变器、牵引电机以及微机网络控制系统构成。四象限变流器将电网经变压器后的单相交流电变换成中间直流电压,供给逆变器牵引电机环节。交流传动内燃、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主要区别:(1)内燃机车中间直流电压是与柴油机转速相关的可变值,该电压通过调节主发电机励磁电流 而产生;而电力机车中间直流电压是恒定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建立的整流机组外特性模型及牵引变电所、牵引网数学模型,利用电路图法求解单边供电和双边供电直流短路电路中的各个参数,推导直流侧牵引网单边供电和双边供电短路稳态模型中各牵引变电所供给的短路电流及短路点短路电流的表达式,并通过实例分析对直流牵引网稳态短路电流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根据海内外铁路电力供电系统现状的调研结果,对接触网取电分布式供电、牵引变电所取电分布式供电、交直交电源设备集中式供电及与牵引变电所合建变电所供电4种电力供电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建议优先采用与牵引变电所合建变电所供电方案。  相似文献   

7.
介绍长春客车厂近10km直流供电试验线,该线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满足DC750V、DC1500V、DC3000V供电需求,接触网设计要求在同一条走行轨上同时架设柔性接触网和接触轨,满足国内外各种地铁车型的试验条件,同时考虑交流机车引入条件。  相似文献   

8.
针对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方案的供电计算问题,详细给出含逆变回馈装置的、精确考虑换相电阻的牵引变电所交直流变换数学模型和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利用装置交流侧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详细表达式。采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计算,推导Jacobian矩阵,通过10节点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案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 杂散电流概述 目前我国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牵引供电系统均采用直流供电方式.其中,列车直流牵引体系采用正极接接触网,走行轨兼作负极回流线.由于钢轨与大地之间不是绝缘的,即使采用了绝缘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营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道床污染、导电粉尘覆盖、结冰积水),走行轨也很难完全绝缘于道床.因此本应由钢轨流回牵引变电所的电流中有部分经大地流回了牵引变电所.又因大地土壤导电率、地下敷设金属管线位置及走向不同,这部分电流分布面很广且分散,形成"杂散电流"或"迷流".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大多数地铁系统都采用直流供电系统,把国家电网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提供给地铁牵引供电。如果采用第三轨供电,电压通常是在600~750V,而如果采用架空接触网供电,那么电压一般可以达到1.5 kV。对于采用直流牵引电动机的传统地铁列车,只需要1套电流变换系统就可以了。对于采用交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电气化铁路上,电能从牵引变电所通过接触网输送给机车动车,再通过回流线回到供电的牵引变电所。在电流流入和流出的地方就会出现接触电压,如果接触电压超过欧洲标准EN 50122-1(防电击措施)和EN 50122-3(交流和直流电气化铁路相互干扰问题)所规定的极限值,那么就存在电击伤亡的危险性。因此需测定这种极限值,以便在设计时予以考虑,即使施工后也可以予以纠正。但是  相似文献   

12.
关节式电分相过电压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多次发生过电压现象,导致牵引变电所跳闸,对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影响。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针对中性段产生过电压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抑制过电压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电力机车和动车组的辅助系统供电电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牵引变压器的辅助绕组获得交流电,另一种是从牵引变流器的中间直流环节获得直流电。本文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得机车在过分相区接触网无电期间,牵引变压器的辅助绕组仍能不间断给辅助系统供电,还能确保受电弓进出分相区时不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该解决方案使得辅助系统由牵引变压器辅助绕组供电的机车或动车,经过适当改变控制策略就可以实现过分相区时变压器辅助绕组不间断供电,从而维持辅助系统正常工作。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开通的京沪、沪昆电气化铁路中,电力牵引采用的是单相工频27kV交流制供电方式。由于供电方式本身、牵引网材质与绝缘性能和外界环镜因素,使得工作中的牵引电流在接触网周围产生连续分布的交变电磁场和电磁辐射(如图1),在特定条件下还会产生强放电现象。电力机车强电设备,在封闭的机车空间里会产生强电磁场。电磁场的出现,会在信号机械室内电子元件、铁  相似文献   

15.
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经常发生过电压现象,导致牵引变电所跳闸,对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影响。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入分相的受电弓与中性线接触、受电弓与接触网分离、出分相的受电弓与牵引网接触、受电弓离开中性线4个过程中容易产生过电压。本文使用Matlab/Sim Power Systems对上述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中性段产生过电压的原因,提出抑制过电压措施。仿真结果表明,阻容保护器可有效抑制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在中性段产生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16.
法国最近制造的,其持续功率为4600瓩、机械部分完全相同的300台B—B电力机车,为了能在25千伏50赫芝接触网、直流1500伏接触网以及这两种系统的任一种下工作而派生出三种车型。这是继三种类似的C—C电力机车之后形成的法国国营铁路标准电力机车系列。C—C电力机车设计于六十年代,仅用于交流,已不再生产了。  相似文献   

17.
电力机车过关节式电分相过电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多次发生过电压现象,导致牵引变电所跳闸,对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影响。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的等值电路模型是一个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组成的高阶电路。当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不同区段时,等值电路在结构上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过电压。本文利用MATLAB/Sim Power Systems对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的过程进行仿真,结合兰州铁路局组织的过电压试验统计结果,分析中性段产生过电压的原因,并提出抑制过电压的措施。仿真结果表明,阻容保护器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在中性段上产生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用于铁路货运的直流传动SS4B型电力机车和交流传动HXD2型电力机车,结合线路实测数据,从工作原理、功率因数、谐波电流、机车能耗等4个方面进行了电气负荷性能对比,说明了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技术优势。随着直流传动电力机车的停产和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大量投运,在设计牵引供电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交流传动机车功率因数高、谐波电流小、能全功率范围再生制动的特点,同时,应尽快通过实测掌握各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谐波特性,为牵引供电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电力机车过电分相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力机车通过接触网电分相进行了过程分析,提出机车带电过电分相造成跳闸的主要原因为过电压和涌流.通过对新型机车断电过电分相时造成过电压的分析,从接触网、牵引变电所和机车结合部提出了防止跳闸和烧伤接触网的安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美国Amtrak公司东北走廊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的接触网采用单相交流12 kV 25 Hz电流制.沿线有向牵引变电所供电的二相交流138 kV 25 Hz架空输电线.各种供电源又与这根输电线连接.在东北走廊的线路改造中,在费城里士满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静止变频装置.这个装置由5组额定容量各为36 MW/45 MVA的相同的变频单元组成,向架空输电线输送180 MW/225 MVA的电能.该装置于2002年7月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