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导弹制导的单车诱导算法利于交通系统优化目标(车流量平衡目标).为避 免多车诱导导致的交通拥堵,以模拟导弹制导的单车诱导算法为基础,提出了模拟导弹 制导的交通系统路径诱导算法.按照出行需求,对模拟导弹制导的时间最短路径算法进行 改进,使算法满足各类单车路径规划目标,以提高单车诱导接受率.系统路径诱导算法以 交通系统优化为最终目标,对超出路网通行能力的诱导进行修正,使交通流运行趋势符 合驾驶员出行需求.建立系统优化评价指标和系统诱导接受率指标,并以北京部分地区为 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达到系统优化目标,同时保证了较高的系统诱导接 受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量的欠驱动双臂机器人悬摆动态伺服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欠驱动双臂机器人悬摆运动时,摆臂末端对目标点或目标轨迹的跟踪问题,提出动态伺服控制策略.利用灵长类动物悬摆运动的类单摆特性,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基于能量和双臂空间构型的滑模变结构切换控制律,规划系统末端的动态空间轨迹.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所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群弹执行主从式协同攻击任务的问题,基于领弹和从弹的三维相对运动关系建立了协同攻击的数学模型,得到从弹在相对坐标系下3个方向的运动作用;通过对相对运动模型的研究和分析,选择了弹道角速度作为反馈控制指令,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协同控制律,通过参数优化保证了协同控制律的渐进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律能较好地实现群弹的主从式协同攻击,在领弹机动条件下,从弹仍然能保持期望的队形.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军事交通运输保障中交通目标防护面临严峻威胁的基础上,阐述了反空袭作战交通目标防护保障的思路,在统一的反空袭作战军事交通运输防空指挥体系下,采取层层抗击,综合运用伪装防护措施,干扰精确制导弹药的末端捕获,同时在关键部位设置遮弹层,增强交通目标的抗毁能力,进而提高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今互联网中许多重要资源是来源于Intranet,他们多用来提供对内的服务和保护.安全嵌层服务体系可以在分布式否定服务攻击下提供自客户端到保护目标之间的安全通信.尽管该体系面对一般的拥塞攻击表现良好,但是当攻击者利用相同攻击手段轮番攻击时,作为安全体系的承载者,Intranet无法对此重复动作做出响应,并浪费了收集攻击者信息的机会.文中对基于联合作业Intranet的效能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交通目标面临的威胁和现有防护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认为交通目标的防护重点在于干扰敌精确制导武器的末端制导,降低其命中概率,提出了建立交通目标综合防护系统的设想,形成一个集威胁告警、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一体化光电对抗系统,并针对不同交通目标的防护特点和实际可能受到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威胁状况,设计出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为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切实做好军事运输保障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国外末敏弹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末敏弹药的攻击特点。末敏弹药多用于精确打击集群目标,其特点是效费高,作战效能巨大,对我后勤车辆尤其对后勤车队这类集群目标构成了严峻威胁。文中针对其攻击特点,提出了加强对空警戒、采取伪装措施、积极干扰与机动规避相结合、设置毫米波角反射器、涂敷毫米波吸收层等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护圈防护是一种减速不冲防护技术,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对清水冲刷条件下水流攻击角对护圈防护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流攻击角小于7.5°时,群桩桥墩周围最大冲刷深度削减率为100%,此后随着水流攻击角度的增加,群桩桥墩周围最大冲刷深度削减率减小,水流攻击角增大到15°时,冲刷深度削减率下降为79.3%。  相似文献   

9.
针对后勤防卫中的防卫力量部署问题,根据物资保障网络的结构特点,建立了防卫力量分配的最大覆盖模型.模型表示为双层规划形式,采用保障基地能够覆盖的需求量衡量敌我双方的攻击效果与防护效果.上层规划的目标是最大化己方保护q个保障基地的防护效果,下层规划的目标是最大化敌方攻击r个保障基地的攻击破坏效果.根据模型的特点,采用隐式枚举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算例应用表明,模型所得分配方案的防护效果优于传统的以网络元素脆弱性为决策依据所得分配方案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涡产生器攻击角在15°~45°之间变化时对错排圆管管片式换热板芯换热与阻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攻击角的涡产生器强化板芯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横向平均Nux以及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换热器换热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