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研究自动化冲压线模具的设计,总结出自动化冲压线生产的冲压件的冲压工艺设计规范和结构设计规范;通过编程和软件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出各公司自动化冲压线的动态仿真模拟模板;对自动化冲压线模具的废料滑出进行分析,确保废料顺利滑出。通过本次研究,最终实现提高自动化生产线模具的设计效率,缩短该类模具的调试周期,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双动拉延模改单动拉延模、模具自动化改造可行性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并对模具进行改造,实现了制件工艺路线由双动手工生产线变更为单动自动化生产线,均衡了双、单动生产线产能,为工艺路线变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介绍双动拉延模改单动拉延模具的工艺与改造方法,制件在冲压机械手自动化线生产时模具安装与自动化可行性分析要点,重点是端拾器可行性分析、轨迹干涉分析、模具电气改造等。通过前期的工艺可行性分析和方案改进,避免了冲压件自动化生产时出现较大的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冲压手工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中模具、模具接口、废料排出结构、板料检测传感器等方面的改造,并对改造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说明,同时对自动化干涉曲线进行了分析。该改造有利于模具适应自动化生产节拍,保证自动化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高效性,增强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冲压件的生产质量,根除人工上下件的不安全性,提高冲压线的生产效率,对传统人工上下料冲压线进行自动化改造。本文将自动化冲压线上机器人端拾器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总结。通过对机器人端拾器各组成部件的选型及结构布局分析,进一步利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该端拾器结构强度校核,再通过ROBCAD模拟仿真软件对该端拾器的可达性、操作性、运动轨迹、干涉性等进行验证,促进了轻量化多功能端拾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车型后盖外板滑移线及冲击线模拟分析结果及实际调试过程,深入剖析汽车冲压外覆盖件滑移线及冲击线产生机理,从冲压方向、工艺补充造型、拉延压料面及压边力状态、产品造型、板料性能等方面分别验证其对滑移线及冲击线的影响,归纳总结验证结论。对于滑移线及冲击线应在CAE工艺模拟分析阶段通过优化工艺补充及冲压方向等方案避免,通过后期模具调试来彻底消除"滑移线"及"冲击线"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具补偿的高强钢冲压回弹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祥合 《上海汽车》2013,(12):42-44
以U型件的冲压成形为例,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高强度钢板的冲压成形及其回弹控制问题。根据回弹量对冲压模具进行几何补偿,实现对冲压回弹量的有效控制,对于高强钢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大型覆盖件的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过程,并以S01农用厢式车“前地板”为例,针对此件外形复杂,成形深度大,模具加工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冲压工艺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冲压工序。介绍了修边冲孔模具的设计要点及简化模具加工工艺、降低模具成本和缩短制模周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燕妮 《专用汽车》2011,(11):77-79,83
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例,介绍了利用CATIA及AUTOFORM软件对侧围外板进行成型仿真分析,并根据成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工艺优化的方法。最终证明了利用成型仿真分析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冲压成型的实际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在虚拟的环境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可以指导;中压工艺和冲压模具的设计,较好地控制因设计不当造成模具报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人工冲压线生产效率、优化成本,对人工冲压线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重点提高冲压线输送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工劳动强度,保证生产的安全性,降低制造成本。本次改造中应用了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数字化模拟仿真技术、离线程序技术、机器人视觉技术等先进工艺制造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改造后冲压产品质量稳定、整体冲压线单件薄板每分钟产出6件、每个班次生产成员由20人减少为8人、冲压件质量稳定的技改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冲压模具自动化改造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包括快速安装、废料排出、电检系统选定等,并对相应的改造难点和工艺要求做了说明。文章对模具改造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热冲压成形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板热成形马氏体钢中试线,以自主开发的热冲压后强度级别分别为1.5 GPa、1.7 GPa、1.9 GPa、2.2 GPa的热成形马氏体钢板为原料,设计制造热冲压模具,进行了小批量热冲压零件制备.通过调节各工艺参数优化热冲压工艺,成功试制出满足汽车用户要求的热冲压车门...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快速制造在主机厂样车试制过程中的应用,介绍了汽车覆盖件快速模具冲压工艺在样车试制中的应用,比较了快速模冲压件与量产全模件的制造工艺和项目费用,指出基于快速模具的冲压技术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小批量样车的快速试制。  相似文献   

13.
汽车车身冲压成型技术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林  赵仲治 《汽车技术》1995,(12):34-40,15
阐述了国内外汽车车车零件设计、冲压工艺、冲压设备、冲模设计制造和车身冲压厂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应加快车身设计制造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车身零件设计和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水平,加快我国现有车身冲压设备和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和生产率,加快模具CAD/CAM/CAE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引进车身制造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工艺包在覆盖件产品设计和覆盖件冲压模具中有着十分广泛应用,工艺包的合理应用是保证最终覆盖件质量的好坏的保证,要想工艺包在覆盖件冲压模具中得到合理的应用,不但要求有冲压成型工艺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现场调试经验的长期总结和长期积累,下面主要叙述的是工艺包在产品设计和覆盖件冲压模具中的一些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实施汽车覆盖件模具CAD/CAM一经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三维冲压工艺过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金属板料冲压成形分析,模具CAPP、模具CAM等技术。  相似文献   

16.
周宇明  齐汗军 《客车技术》2011,(3):18-19,21
针对汽车覆盖件在传统冲压工艺中方案难以确定,需反复进行试模的问题,引入了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 对汽车保险杠板料进行冲压仿真,准确预测了板料在成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从而在汽车保险杠模具加工前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使得修模工作量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模具制造时期为解决制件缩颈、拉裂、滑移线等质量问题,通过拉延锐棱强压工艺、二次锐棱成型工艺、压料夹持翻边工艺及锐棱数控挑铣工艺,改进锐棱模具以提高制件表面质量。在生产时期锐棱模具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锐棱磨损问题影响整车质量。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发明了汽车冲压模具的锐棱修复方法,解决锐棱磨损修复问题。新方法维修时间短、成本低、效果好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时还介绍了锐棱模具在生产使用时的问题解决方法和锐棱模具维护方法及锐棱焊装的工艺特点等,从而提升制件生产合格率,减低废返品率。  相似文献   

18.
以某汽车门内板冲压工艺与模具开发过程为例,阐述了大型逆向斜楔机构的基本结构及动作原理,稳定实现了上翻边工艺与其他冲压工艺内容组合的灵活性,打破了上翻边工艺通常不与修冲工艺同工序的传统,有效地减少了工序数量,大幅降低了模具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汽车翼子板成形质量,提高汽车翼子板尺寸精度,以某车型翼子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工序成形仿真以及冲压工艺稳健性分析,在产品设计阶段对翼子板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优化翼子板成形工艺,从而增强工艺稳健性。在工艺稳健的基础上展开全工序回弹仿真,并基于回弹仿真结果对翼子板实施全型面回弹补偿,将回弹矢量较小的修边、冲孔工序型面补偿量叠加至回弹矢量较大的拉延、整形工序。最后迭代计算获得满足容差要求的回弹补偿数据,将其应用于翼子板冲压模具设计制造以及试模验证,得到了成形质量良好,尺寸偏差在±0.5 mm以内的合格零件。研究表明,全型面回弹补偿可以有效控制翼子板冲压回弹,提高了尺寸合格率,减少了试模阶段为降低回弹的调试工作量,缩短了冲压模具质量稳定周期。  相似文献   

20.
介绍捷达A2模具匹配调试过程中所涉及的车身产品,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问题及解放措施,总结出轿车整个改型中车身覆盖件模具匹配调试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