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针对传统调绘片制作方法效率低,全手动的缺点,结合铁路带状分布特点,提出一种铁路航测调绘片批量自动制作方法:根据铁路中线信息自动完成调绘框的生成,实现调绘片标准成果的制作输出。在影像裁剪及影像拼接工序中,采用先裁切后拼接的思路,相较于传统先拼接再裁剪的流程,可极大减少内存占用,提高影像处理速度,缩短航测成图的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2.
宗伟丽 《铁道勘察》2012,38(5):19-21
POS系统的问世给航空摄影测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分析了传统的像控点布设和航片调绘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研究了基于POS系统的航测外业新方法:一种是基于GoogleEarth的像控点布设方案,另一种是基于DOM的调绘片制作,并通过与传统航测外业作业方法的对比。研究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POS系统的问世给航空摄影测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分析了传统的像控点布设和航片调绘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研究了基于POS系统的航测外业新方法:一种是基于GoogleEarth的像控点布设方案,另一种是基于DOM的调绘片制作,并通过与传统航测外业作业方法的对比。研究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数字正射影像(DOM)镶嵌工作操作繁琐、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顾及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区域边界的镶嵌方法,具体步骤为:通过Freeman链码和分段最小二乘法拟合,对单片影像数据边界进行快速提取并矢量化,然后通过这些范围边界进行后续的影像镶嵌。通过空间矢量分析优化镶嵌网络,可有效避免无效背景对镶嵌工作的干扰,并通过算法设计,自动完成镶嵌的完整数据处理。选取某铁路定测项目航飞数字正射影像开展自动镶嵌和调绘片批量制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简化正射数据处理操作步骤,且人为操作工作量极小。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传统的铁路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使用纸质记录本记录,这种数据采集方式很难满足铁路工程地质信息化的需求。随着GIS+GPS+无线网络一体化技术即移动GIS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利用移动GIS在野外进行快速、大量的空间数据采集成为可能。因此,本文基于移动GIS技术的铁路野外地质调查系统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论:(1)基于移动GIS平台,实现了不同数据格式、不同图形系统下的多源数据集成;(2)通过梳理铁路工程地质野外调绘的主要业务流程和采集内容,建立了地质调绘标准化的数据字典,并进行分类编码,有利于实现野外地质数据的快速采集;(3)通过高精度移动定位技术的研究,采用多星多频技术,可以将山区的定位精度提高到1 m以内;(4)该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新建铁路的野外地质调绘工作,实现铁路地质调绘的信息化采集,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介绍笔者多年来在调绘实践中对调绘方法的应用及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7.
航测外业调绘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彦格 《铁道勘察》2008,34(2):37-39
对外业调绘现状进行了描述,阐述了可改进之处,并对外业调绘数字化的软硬件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其在减轻内外业劳动强度,加快劳动进度,提高劳动效率和制图精度,降低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对传统外业工作模式的一种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照航测常规法二次调缓的外业实践,多方面探讨了以计算机现场成图作业方法进行二次调绘的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某铁路制作1∶2 000地形图航测项目为依托,采用无控自由网或者1∶10 000国家地形图量点加密的方法测图,然后利用滞后的1∶2 000外控坐标进行二次加密,通过JX4导入二次加密数据,建立单模型进行矢量数据二次定向的转换。检查转换精度,补绘等高线以及外业调绘的电力管线、新增地物等要素,最后编辑整理出图。通过优化作业方式,缩短了制图工期;而且二次定向技术可以实现任意椭球、任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精度统计,证明转换精度是可靠的,能够满足制图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花岗岩球状风化综合勘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状风化是在花岗岩地段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采用地表调绘、钻探、物探三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对花岗岩球状风化的地表分布特征和地下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对比综合分析。提出了花岗岩球状风化的综合勘察技术,即先地表调绘确定风化球体地表分布密集地段,然后在此类地段进行物探确定风化界面大致深度,最后进行钻探详细揭示风化球体地下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铁路工程地质调查过程中常存在人工调查范围窄、外业劳动强度大、工作进度缓慢、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遥感技术可以弥补地面调查的不足,辅助地质调绘和勘探布置,作用显著。但实际应用中由于遥感手段单一、目视解译精度有限而造成后期勘察阶段应用不深的现状。基于现代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和大比例尺解译关键技术研究,根据铁路项目的不同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工程类型提出遥感勘察系列方法,构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体系,达到精细指导地质调绘工作,提高地质勘察质量和效率,减少外业工作量目的。  相似文献   

12.
阐述广西藤县西梁场IDK191附近路堑高边坡坍滑的工程地质特征,结合现场调绘及变形观测成果,对多个断面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病害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性质 ,运用遥感技术、地质调绘、综合物探及地质钻探等综合勘察方法对胶新铁路诸城至新沂段进行了加深地质工作。工作中充分发挥遥感判释的指导作用 ,采用 1∶3 5万航片进行地质填图 ,采用不同的物探组合模式 ,查清了沂沭断裂带的构造格局和影响线路方案的主要断裂的分布、性质及其活动性 ,为地质选线和线位优化提供有效依据 ,明确了在地质复杂地区开展综合勘察对地质选线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隧道的勘探技术研究,一直是我国铁路隧道勘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传统钻探及调绘等手段在隧道勘探中有较大的局限性,采用新方法技术是提高隧道勘察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玉(溪)磨(憨)线特长隧道—大金山隧道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阐述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的方法原理、资料采集、地形校正等内容。以音频大地电磁法为主、结合钻探及地质调绘等手段,宏观上查明隧道的地质条件,为深孔钻探孔位布置和隧道设计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宋家院子滑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来峰 《铁道勘察》2005,31(2):45-47
根据宋家院子滑坡现场调绘及勘探资料,对该滑坡进行了定性分析及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平衡推力迭代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同时分析了滑带土的力学参数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旭 《铁道勘察》2011,37(2):95-99
王家墩滑坡为宝兰客运专线沿线巨型古滑坡群.在工程地质、水位地质调绘、钻探等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王家墩滑坡的特征,对滑坡进行了分区,并分别评价其稳定性,对隧道工程地质选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长大干线经过的地域广、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勘察中仅采用地质调绘、钻探等勘察手段,难以在短时间内查清山区铁路一系列长大、深埋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线路方案比选、工程设计等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通过采用综合勘察技术可解决上述问题。研究结论:实践证明,山区铁路长大、深埋隧道采用综合勘察技术,以遥感结果为指导,大面积地质调绘、水文地质调查等为基础,利用综合物探解译成果、结合必要的地质钻探、综合测试,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可以缩短工期、减少勘探量,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山高坡陡、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多且规模大,在地形、地质复杂地区选线和工程地质测绘难度大、时间紧,应用遥感技术进行铁路选线和地质调绘可缩短工作时间,为大面积工程地质选线、优化线路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某新建高速铁路通过杨家庄铁矿及戴家官庄洪秋铁矿采空区段,在分析既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矿区地质条件及开采现状,计算采空区坍塌影响范围,确定线路通过采空区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武广客运专线韶关至花都段球状风化花岗岩地段,采用地质调查、钻探及物探等多种手段,揭示了球状风化花岗岩的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地表调绘分区、物探宏观控制、钻探具体揭示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