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设计之间路面使用状况评价指标的差异,及路面状况检测指标权重侧重不同,造成评价结果与路面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文章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和结构使用功能损坏类型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新的评价方法强化了检测评价与养护及改扩建设计之间的关联性,检测评价流程更加快捷方便,评价结论对比现行方法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代检测技术的沥青路面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路面评价的基本要求,针对现有沥青路面评价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如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和数据采集效率比较低等,对现有沥青路面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调整,重点对表征路面损坏状况的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对表征路面行驶质量的指标进行重新定义;同时,结合现代路面检测技术对现有沥青路面数据采集方法进行改进,为调整后的指标体系设计高性能的数据采集方法。最终,建立了一整套沥青路面评价的新体系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路面工作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路面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并以此对路面工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路工作性能和使用状况是编制道路养护和改建计划的重要依据。文中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结合起来,系统地阐述了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性能的综合评价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判别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状态,采用探地雷达和高速弯沉仪进行联合检测,分别从结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提出结构内部状态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并进行实例分析。探地雷达实测表明,路面存在不密实、层间接触不良、松散等3种隐性病害时,可采用路面内部破损状况指数IPCI进行评价;高速激光弯沉仪检测结果可线性转化为贝克曼梁值,采用结构强度指数PSSI进行评价;路面养护及时时,路面结构内部状态较好,需维修路段较少。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泥砼路面损坏类型多、形成机理复杂和评价指标少的现状,通过文献调研,结合水泥砼路面损坏检测评价经验,归纳和总结了水泥砼路面典型损坏形式,分析了其形成机理,探讨了现行水泥砼路面检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多个反映水泥砼路面实际养护需求状况的评价指标,并针对水泥砼路面破损检测方法的缺失,提出了水泥砼路面破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地质雷达在路面检测中的可行性,基于乌奎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应用地质雷达对旧路路面结构厚度及结构内部病害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地质雷达对路面厚度的检测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且地质雷达检测成像对典型路面结构病害有较为明显的特征表示;地质雷达可有效应用于路面评价,且可避免传统检测方法对路面结构的损坏。  相似文献   

7.
基于探地雷达的路面结构完整性定量化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2020,(5)
为了快速评价路面结构完整性,选用高动态探地雷达MALA GX750MHz进行检测,检测速度约为80km/h,并采用背景去除、带通滤波、傅里叶变换分别去除回波信号中的混叠波、噪声和杂波,得到雷达回波有效信号;针对影响路面结构完整性的空隙多、层间不良、松散等3类隐性病害,建立了雷达检测评定图谱,并进行了取芯验证;提出了结构完整性综合评价指标路面内部破损状况指数IPCI,基于江苏省11条高速公路、1 484(车道·km)检测数据,验证了评价方法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隐性病害的雷达灰度图具有显著差异,基于雷达检测评定图谱的取芯验证准确率约为95%;交通量与IPCI具有双对数关系,养护历史与IPCI具有半对数关系,交通量越大、养护工程量越少,路面隐形病害越多,IPCI评分越低;与层间不良、松散相比,隐性病害空隙多与交通量相关性较低,这主要是因为空隙多隐性病害受路面结构初始空隙率状况影响较大。探地雷达可用于路面隐性病害的定量化评价,评价结果可为路面养护维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规划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缺乏定量分析的问题,选用路面破损指标、路面平整度指标、路面结构承载力和路面抗滑性能4个指标,建立了路面综合评价指标——路面养护质量指数评价综合模型,并结合河北省高速公路养护规划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综合模型对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按季度进行检测和评定,可以及时掌握高速公路的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科学的养护规划和年度计划,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行沥青路面检测评价体系不满足公路改扩建工程需求的问题,文章在对比分析现行检测评价规范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改扩建路面设计的需求,提出了包括路面损坏指数、路面车辙深度指数、裂缝率、车辙面积率、修补面积率、路面结构强度、结构层厚度、各结构层回弹模量、基层完整性的改扩建旧沥青路面检测指标与评价体系,并给出了指标的检测手段、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最后引入特尔菲—理想点法进行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曾胜 《中外公路》2001,21(2):31-33
弯沉是路面结构总体刚度的评价指标。路面承载力与路面弯沉不存在简单关系。通过弯沉盆检测数据反演路面结构材料性能,进行路面结构承载力与路面应力分析,进而对路面结构进行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1.
研究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指标与路面开裂状况之间关系,是合理确定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为解决传统小梁弯曲试验同现场开裂相关度不高的问题,针对现场不同裂缝间距段落的芯样,引入半圆弯曲试验(SCB)开展混合料低温断裂与抽提沥青BBR试验研究,建立沥青路面开裂间距与沥青混合料断裂能、断裂韧性、劲度模量等指标的关系。从SCB与BBR对比试验可得出结论:改进后的SCB试验能真实反映吉林地区沥青路面实际低温开裂状况;提出了寒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判定标准;并通过断裂能及断裂韧性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提出采用SCB试验的断裂能作为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研究成果丰富了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方法,为完善沥青路面低温抗裂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路用性能不同于常规路面的特点,通过全厚式车辙板试验及对其动稳定度指标的讨论、层间直剪试验分析层间容许剪应力、复合式小梁进行小梁弯曲试验对路面抗弯拉强度以及破坏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动稳定度评价高温稳定性,以路面层间容许剪应力评价抗剪性能,以破坏应变控制低温抗裂性能的具体指标。可做为设计与施工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路面使用性能决定了路面维修养护的方法。但沥青路面使用性能4个指标:PCI、SSI、SRI和IRI中路面状况指数检测困难。支持向量机是具有严格统计学习理论的新型学习方法。它对解决小样本非线性等问题具特有的优势。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分析沥青路面使用性能4个指标间的关系,建立了SSI、SRI、IRI实测数据对PCI的预测模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预估效果。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是沥青路面性能评估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决策的依据。针对农村公路施工水平较差,路面性能变异性大的特点,根据现有的评价理论和方法,从指标数据代表的可靠性出发,建立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区间数法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结合江苏省4条农村公路测试数据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况调查内容和方法出发,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各个单项指标进行评价。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几何平均值计算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指标,并增加了抗滑性能指标,形成了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将这种评价方法用于试验路段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供路面养护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测力延度试验以及韧性比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测力延度试验(以下简称FDT试验),对多种SBR改性沥青进行低温性能研究,将韧性比RT/V同延度、拉伸柔度、屈服应变能、SBR当量劲度等沥青性能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其拉伸机理采用断裂力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韧性比RT/V越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越好,反之低温性能越差;而且RV/E与BBR试验的m值有良好的相关性。从而验证了测力延度试验方法的可行性,也说明采用韧性比作为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径向基函数网络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胜 《公路交通科技》2008,25(3):23-26,54
为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处理非线性映射问题有较好适应性的特点,开发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交通量、温度、面层厚度、PCI指标等10个参数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选择一定的样本数据进行了网络训练,并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的输出值与测试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弥补了传统评价模型的狭隘性、单一性等缺点,更真实地反映了路面工作性能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本构关系,且预估精度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指标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现有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破损换算系数与实际不符的现状,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原理计算各路面破损型式换算系数值。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建立了行驶舒适性指数评价模型。根据前人所做不同路面积水深度条件下漂滑试验结果并考虑车辙形状的影响,从行车安全性角度建立了车辙评价模型。将建立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模型用于试验路段的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评价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广东省若干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况调查数据,进行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评价及损坏状况评价研究,提出路面损坏状况评定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