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通过快艇在下游引航道快速航行主动制造船行波,研究船行波对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游引航道船行波对船厢池水面波动无明显影响;船厢与下游引航道对接待机时,船行波对船厢内水面波动有不利影响,并威胁到试验船舶在船厢内的停泊安全。景洪升船机船厢与下游引航道对接且厢内有系缆船舶时,为确保船厢内船舶停泊安全,须严格控制下游引航道船舶的航行速度。  相似文献   

2.
升船机承船厢对接过程是升船机运行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接过程中船厢内的水面波动直接影响厢内船舶的安全停靠和水力式升船机同步轴工作条件。针对这一过程中厢内水面波动变化特性对升船机安全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在不同对接水位差启闭卧倒门和在不同航速进出船厢的500吨级船舶实船试验。重点探讨了对接水位差、船舶进出船厢航速对厢内水面波动特征值的影响,给出了船厢内波动振幅与水深和水位差的经验公式,分析其对船厢和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实船试验成果验证了景洪升船机500吨级船舶通航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三峡升船机是三峡枢纽两大通航建筑物之一,主要为客货轮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船舶进出三峡升船机船厢过程中,船厢侧水体质量变化和水面波动产生的纵向倾斜力矩均由船厢对接锁定机构承担,如果船厢侧的荷载变化超过对接锁定装置的允许值,将影响船厢对接安全。建立了比尺为1∶12的三峡升船机船厢及下游引航道局部物理模型,针对3 500 t散货船开展船舶进出船厢的水力学模型试验,分析船舶吃水、船舶进出船厢的速度、水面波动与锁定机构受力间的关系。从保障三峡升船机船厢对接锁定机构安全角度,建议通过三峡升船机的3 500 t散货船进出船厢航速0.5 m/s时,船舶吃水不大于2.70 m。  相似文献   

4.
由于升船机承船厢断面系数较小,船舶进出船厢是一个复杂的三维水流与船舶运行耦合的问题,水力学问题十分复杂。需要根据船舶航行下沉量制定合理的船舶吃水控制标准和船舶航行方式,防止船舶发生触底以保障船舶航行及船厢对接安全。首先介绍了船舶进出船厢过程中船舶航行特性,分析船舶下沉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概述前人进行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总结相关经验公式。其次,针对船舶进出船厢这一过程,对比分析了各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最后提出未来船舶进出升船机船厢下沉量研究工作的方向与内容。  相似文献   

5.
尚桦  李若 《水运工程》2020,(2):62-66
三峡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具有水位波动大、变化快的特点。为减少水位变动对三峡升船机船厢下游对接运行操作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建立船厢下游对接时船厢水深、船厢与下游偏差拟合数学表达式,得出结论:船厢下游对接时船厢水深、船厢与下游偏差是线性对应的。根据三峡升船机现阶段运行操作现状,结合船厢水深、船厢与下游偏差变化,提出船厢下游对接不同时段的运行操作应对策略,为三峡升船机运行操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王新  胡亚安  黄群  马仁超 《水运工程》2016,(12):204-208
为考察某升船机船厢防撞装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设计船舶现场实船撞击试验。观测结果表明,以设计速度船首、船尾撞击防撞装置,船舶均被防撞梁有效地阻拦;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大,缓冲油缸的油压、活塞杆受力和行程增大,工作特性与设计基本一致;船舶线型、撞击位置对防撞梁运动、受力、缓冲时间等影响较大,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船厢防撞装置是升船机的重要安全设备,能有效防止船舶进出船厢时失速撞击船厢门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向家坝升船机船厢防撞装置的机械结构以及动作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根据现场需要,对防撞装置桁架进行了带人行通道的改造设计,通过有限元技术分析了改造部分桁架在带钢丝绳刚提升和人员通行两种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其强度和刚度均满足使用要求。新桁架经现场实际使用,功能正常,证明了该改造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向家坝升船机船厢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会与上/下闸首进行对接,对接时上/下游航道内的漂浮物就可能进入船厢内,进而导致升船机充泄水系统管路堵塞或设备故障。本文主要介绍了升船机船厢快速清漂装置研制的背景意义、研制过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应用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船舶木材装载和运输整个过程,工作较为繁杂、危险性高;同时因木材船稳性较低,所以船舶操纵有其特殊性,多方面受到限制。文章以新西兰原木装载为例,并结合实践,介绍了木材船装载和操纵方面的经验和要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峡升船机船厢补排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操作繁琐、安全隐患多和效率低下问题,进行了船厢补排水系统结构特点及补排水工艺的研究。设计了补排水系统对接装置,分析装置的受力情况,为装置的设计校核提供理论指导。提出了两种对接装置的安装布置方案,并对比得出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同时优化了三峡升船机船厢补排水工艺。结果表明:设计的对接装置可提高船厢补排水效率和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实现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一体化操作,为三峡升船机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稳性问题一直是木材船的一大隐患,在其稳性计算中,涉及诸多因素。就笔者多年装载木材的经验来看,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或出差错处有下列几点。1稳性适用范围木材船是指装载木材甲板货并且其甲板货的装栽符合木材装载要求的船舶。请注意此定义中的两个要素:(1)必需是装载木材甲板货,即舱内的货物不作考虑。如一船舱内装杂货,而甲板装载木材并且其甲板货的装载符合木材装载要求,即可作为木材船计算稳性,并使用木材船的稳性要求。反之如一船舱内装载木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中远船务集团研发的近海风电设备安装船,介绍该型船舶的总体布置设计方案中的总体性能参数选取、舱室划分和重量重心分布以及部分关键系统和装置的布置,特别是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的CLEAN DESIGN附加船级符号的相关处所布置,以及装载风力发电机大型总成构件的甲板装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刚性模型测压试验研究全天候大跨度船库的风荷载分布规律,讨论了高水位、低水位、有船舶停靠、无船 舶停靠4种工况下风压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船库结构内压随风向角变化明显,对结构风荷载影响很大;结构开口造成部分 风向角下结构内表面正压从而增强了结构表面的风吸力;不同干扰状况下结构的风荷载不同,其中低水位无船舶停靠时的 风荷载最大。  相似文献   

14.
马守军 《珠江水运》2023,(14):77-7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岸基激光雷达来获取靠泊船舶的辅助信息估计方法。本文通过岸基激光雷达获取靠泊船舶的点云数据,从船舶靠泊时的船艏和船艉处的点云数据中确定了船舶靠泊偏角和离岸距离,然后根据船舶的船艏和船艉处点云的轨迹变化,计算出船舶法向靠岸速度。相对于传统靠泊时利用AIS和雷达获取船舶靠泊速度和航向角,本文算法能够更加直观获取船舶的靠泊偏角、离岸距离和法向靠岸速度,能够降低平行靠泊的难度,提高靠泊作业的效率和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尺为1∶20的船厢出入水物理模型,系统研究船池面积和船厢入水速度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出入水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船池与船厢面积之差与船厢面积比β的增大可有效降低船厢入水过程船池内水面壅高、船池、引航道内水面最大坡降,改善船池内船厢停泊条件,同时考虑β的增大将引起工程投资的增加,建议船池与船厢间隙面积与船厢面积的最佳比值β为1.24。  相似文献   

16.
三峡升船机通航水位变化大、变动快一直是运行管理的焦点问题,设计时为保证安全,严格控制船厢准确停位条件,但也导致频发停位不准的故障而重新对位,严重影响效率。针对准确停位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对接停位机理,基于船厢跟随水位校准目标位的自动控制方式,采取优化船厢位置与航道水位的偏差控制值和补充人工干预的措施,改善准确停位控制条件,提高对接效率。分析对接停位中航道水位变动及船厢位移、驱动电机转速变化规律,得出下游与上游对接停位运行的差异,提出降低下行停位的速度控制曲线斜率,提高运行的平滑性,为升船机运行安全及提升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峡升船机为齿轮齿条爬升平衡重式垂直升船机,具有提升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变幅大、下游水位变化速率快的特点,是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且规模最大的升船机工程。停位对接是指承船厢垂直上升或下降后,停在闸首工作门附近,此时船厢内的水位高度与闸首门外侧的航道水位高度一致,开启船厢门和闸首门,使船厢内水域与上、下游航道水域联通。  相似文献   

18.
福建LNG码头靠泊Q-FLEX船舶船岸连接系统技术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贤郎 《中国水运》2014,(5):137-140
随着LNG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国际LNG船队Q船容量占LNG船舶总容量约20%;国内已投产的6个LNG接收站气源向多元化迈进,LNG码头提升停靠Q-FLEX是非常迫切的。对福建LNG码头卸载臂、登船梯、橡胶护弦、快速解缆钩、回旋水域、导助航设施等停靠Q-FLEX船舶船岸连接系统进行技术论证,为满足Q-FLEX船舶的靠离泊LNG码头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谌宗琦  朱翔  唐永生  叶恒奎 《船舶工程》2014,36(S1):231-234
自升自航式风车安装船为海洋工程专业特种船舶,在风机运输,安装中有很高的实际利用价值。采用直接计算法,对航行工况下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船的总强度进行评估。建立了船体和桩腿的有限元建模,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对波浪垂直弯矩进行长期预报,得到风车安装船在典型装载工况下的设计波参数,将船舶在设计波中的重力、静水压力、水动压力、惯性力等施加到模型上进行直接强度分析,对航行工况下船体和桩腿的强度进行了校核。本文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可为自升自航式风车安装船的整体强度评估、船体结构优化提供有效依据,并且对同类工程船的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木材船的结构和装载特殊性,船舶的装载能力受到若干因素的限制,包括具体航次对吃水的限制、甲板货结冰和甲板货吸水重量的增加、驾驶台嘹望视线的限制、甲板强度的限制、安全航行对稳性的要求。依据不同的装载情况.提出木材船装载能力的具体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