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分析国内主要边坡监测等级划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在湖北省多年公路工程边坡监测工作经验,提出了适宜在湖北省公路工程边坡监测中使用的边坡监测等级划分方法。公路工程边坡监测等级的划分应结合边坡安全等级及边坡周边环境风险等级综合确定,公路工程边坡安全等级应结合边坡类型、边坡高度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研究成果可为湖北省公路工程边坡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准确性与经济性,也可为全国的公路工程边坡监测等级的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余波  苏生瑞 《公路》2015,(2):139-144
公路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占用资源多、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其工程地质勘察具有一定的程序和阶段性。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及规范编制对各阶段地质工作的深度、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如下:(1)一条公路从规划到建成通车,一般需历经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等阶段,各阶段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对地质资料有不同的要求;(2)从了解→初步查明→基本查明→查明,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勘察深度,对应的它们勘察内容和方法也有差异;(3)工程地质勘察应按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并按各阶段要求的深度开展工作,结合各阶段设计对地质资料的要求,统筹考虑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工程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各种勘察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合理确定勘察方案及工作量,查明和正确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该问题的研究对后期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忠民 《公路》2003,(9):91-93
公路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工程的线性建筑物,特别是高速公路,具有线长、路宽和结构物多样的特点,所经地区一般地质勘察程度低,无其他资料参考佐证。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公路工程地质的经验,总结了河南省的各类公路工程地质条件,讨论了各种工程地质条件下公路工程应注意的主要地质问题,对河南省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吕乔森  左昌群  梁禹 《中外公路》2012,32(5):200-204
根据前期勘察成果与后期地质调查结果,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经验,提出公路隧道地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A级~D级),并由此确定不同风险等级下施工地质预报方法的选取.在总结与分析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系统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结果(发育特征与发育程度)的基础上,提出隧道地质预报预警等级(Ⅰ级~Ⅳ级),并建立隧道施工地质预报预警机制.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广南高速公路长乐山隧道,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穿越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良地质种类繁多,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勘察难点层出不穷。针对测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实际并结合公路工程特点,采取了TM遥感图象解译、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察。在勘察施工过程中,提出了综合勘察+专题研究的勘察形式,查明了宜巴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南宁至坛洛高速公路路基土质调查研究工作,分析了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阐述了将地质地貌单元运用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充分应用地质地貌单元,将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从"土体单元"放大为"地质地貌单元"来分析沿线土质的分布及性状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建五局主持完成的"V型河谷复杂环境条件下公路工程项目线路优化及建造关键技术"日前被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国家建设部原总工程师、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许溶烈,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原总工程师、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史玉新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中建五局完成的"V型河谷复杂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结合南宁至坛洛高速公路路基土质调查研究工作,分析了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阐述了将地质地貌单元运用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充分应用地质地貌单元,将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从“土地单元”放大为“地质地貌单元”来分析沿线土质的分布及性状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地质勘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需对路线范围内的饱和砂土层进行地震液化判断,以防止因地震液化公路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结构安全和行车安全。在我国现行的规范中有多种液化判断的方法,在实际工程勘察设计中,由于公式不同,关于地基液化等级的估计有时会产生矛盾的结果。为此,有必要对公路行业砂土液化判断及地基液化等级划分进行分析讨论。文章结合公路工程实际数据,对公路勘察中常采用标准贯入锤击数进行液化判断的方法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来判断的方法进行论述,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软土城市开展国内首条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察遇见的技术难题,从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及等级的确定、勘察的重难点、勘察方案、高流变性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措施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按现行《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3.0.8条文及说明、7.3.5条文分别确定软土地区场地复杂程度等级、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探孔深度,结果往往会偏于保守、安全,势必会造成勘察工作量浪费问题;2)在第四纪松散海相沉积软土地区建设类矩形盾构隧道,按中等复杂场地控制勘探孔间距,以分别进入隧道底以下不小于2H(一般性孔,H为隧道高)、3H(控制性孔)控制勘探孔孔深是经济合理且满足工程需求的;3)本工程勘察方案对今后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察及相关勘察规范标准修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