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1088m钢箱梁斜拉桥.边跨及辅助跨梁段在工厂组拼成大块段,用大型浮吊安装.由于主桥通航净空高,传统桁架结构吊具难以满足国内现有浮吊吊高与吊重要求.该文提出苏通大桥边跨及辅助跨超大、超重钢箱梁节段轻型吊索具结构,并介绍了吊索具设计与使用要点.  相似文献   

2.
推导了地锚式独塔悬索桥的主、边跨极限跨径计算公式,为验证超大跨径的地锚式独塔悬索桥在结构受力方面是否依然满足要求,试设计了一座主跨为2 000 m的地锚式独塔单跨悬索桥方案,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受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主缆应力以及加劲梁挠度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国内外三跨连续钢桁梁桥的设计参数,给出了三跨连续钢桁梁桥的合理边中跨比范围,提出了解决该类桥型边中跨比偏小的应对措施,结合宁波三官堂大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本桥的合理解决方案,为类似桥型的设计、建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元龙 《时代汽车》2022,(3):197-198
文章以超大吨位斜拉桥转体上跨铁路营业线施工项目为例,简要阐述了工艺方案,并对准备、称重、转体、锁定等工艺操作要点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希望为超大吨位斜拉桥转体上跨铁路营业线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主跨716 m混合梁斜拉桥为例,对结构体系、钢混结合段位置、边跨压重设计、索塔基础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针对全飘浮、半飘浮两种结构体系,从主梁受力、主梁刚度、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大桥采用全飘浮体系,既可避免大悬臂横梁设置影响美观、受力不合理等问题,又能方便钢箱梁吊装,故最终确定采用全飘浮体系.对于钢混结合段位于边跨和中跨位置的选择,从成桥状态、运营状态、支反力、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证,考虑结合段位于中跨侧会导致主梁恒载弯矩分布不理想,同时造成边跨过重且高支架施工风险较高,最终选择边跨侧距桥塔35 m位置.针对边跨压重设计,对铁砂混凝土压重和厚板混凝土设计两种方案进行比选,考虑厚板混凝土设计结构受力满足要求,而且无须压重固定措施,简化施工工序.  相似文献   

6.
分析影响隧洞超大跨形成的因素,介绍超大跨隧洞开挖方案的确定、实施及有关体会,对类似工程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西宁南川申宁路五跨变截面预应力连续梁桥设计为背景,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该项目五跨连续梁在次边跨范围内任意工况下不出现正弯矩,均为负弯矩,支点梁高较大,横梁横向不需要设置预应力,多跨连续梁预应力损失较大,计算时需要进行研究.由于支点处梁高较大,为保证桥梁在运营状态更好地工作,在支点一定范围内设置竖向预应力,作为桥梁的安...  相似文献   

8.
铁木尔 《中外公路》2019,39(5):127-131
多跨连续刚构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施工至成桥需经历复杂的体系转换过程,施工过程显著影响成桥后的线形与受力状态。某山区连续刚构桥长边跨现浇段施工时,由于墩高及地形限制无法采用落地支架和长悬臂托架施工,为减小边跨现浇段长度,提出增设不对称悬浇段的非对称施工方法。以该桥为背景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3种不同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及成桥后结构应力与变形的影响,探讨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合理施工方案。研究表明:3个施工方案施工和运营阶段应力与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边跨增设非对称悬浇段时,对成桥应力影响较小,主梁下缘压应力储备增加,上缘压应力储备略有减小;增设非对称悬浇段会导致边跨跨中长期挠度增大,但通过合理设置预拱度,不影响成桥线形实现;先边跨、再中跨的合龙顺序有利于减小边跨跨中长期下挠;非对称施工时最大悬臂状态第一类稳定系数较原设计略小,但安全储备仍较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建悬索桥跨度已突破2 300 m,而现行规范尚未给出评定超大跨悬索桥设计刚度的计算方法,致使其刚度选取无据可依。为研究2 300 m级超大跨悬索桥合理刚度表征指标体系,从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的需求分析出发,提出了涵盖竖向、横向、扭转的多维度刚度体系。基于境内外刚度设计指标现状和既有桥梁刚度指标调研,提出了适用于多维度、多参数的刚度设计指标及其限值计算思路。本研究的思路可为同类超大跨度公路悬索桥刚度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边跨处于河槽、合拢段较短的连续梁桥边跨合拢法。结合宜城大桥的实践,详述了该施工方法的设计要点和施工过程。提出防止边支座无法安入是干接缝—拖拉就位合拢的构造设计关键;合拢段两支点位置的选择是合拢设计上的重要问题。通过通车使用一年多的情况,认为这种合拢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官洋溪特大桥边跨合龙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南 《桥梁建设》2006,(Z1):17-19
对官洋溪特大桥边跨合龙方案进行计算比较分析,探讨在地形陡峻、山高谷深条件下,连续刚构、连续梁边跨合龙设计、施工取消现浇支架的可行性,供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上海卢浦大桥—拱梁组合体系中承式系杆拱桥的设计概况 ,该桥在两端横梁之间布置强大的水平拉索 ,以平衡中跨拱产生的水平推力 ,水平拉索锚固在由边跨拱肋、边跨加劲梁和端横梁刚结而成的尾端节点的锚碇上面 ,因而尾端节点在大桥的结构总体受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重点介绍该尾端节点的功能、总体布置和设计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3.
混合梁接合部设计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斜拉桥或连续梁桥的主跨用钢梁、边跨用混凝土梁,在适当的位置将两者合理地连接在一起,性能上将大幅度得以提高,并且容易实现大跨度。而混合梁接合部设计是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为此介绍了接合部的构造形式、结构特性以及设计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部分斜拉桥结构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部分斜拉桥结构特征,研究主梁高度、索塔高度、索塔抗弯刚度、边中跨比、边中跨无索区长度等结构主要参数变化对结构各部位荷载效应的影响规律.有助于深化认识结构主要构件梁、塔、索在活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便预估当结构某一主要参数变化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为设计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浦上大桥三塔单索斜拉桥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炜 《桥梁建设》2006,(Z1):4-7
福州浦上大桥通航孔主桥为三塔单索斜拉桥,结构形式新颖,兼具连续梁(刚构)和部分斜拉桥的特点。扼要阐述该桥的桥式方案设计、结构体系构思、结构设计、结构计算、相关试验和施工关键技术,说明该桥的创新之处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综改区大运路桥跨越潇河,向北连接太原中心城区,是潇河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主要轴线和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设双向8车道.桥梁方案以水文化为主题,提炼曲线元素,演绎成两跨反对称外倾小拱与一跨斜跨大拱组合而成的闭合螺旋形空间纽带拱桥,跨径布置为(65+110+110+65)m,具有反对称结构的多样与统一、DNA螺旋结构的丰...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黄花园立交匝道桥在距黄花园大桥边跨 (跨径 1 3 7m )根部约 2 5m处的主体箱梁直接分岔连接 ,给设计、施工带来难度。立交与主桥的这种衔接在国内外是少见的。本文介绍立交桥梁工程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东江特大桥主航道桥投标方案设计为 1 60 m+80 m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跨加劲梁为钢箱梁 ,边跨加劲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该桥结构设计合理 ,造型轻巧美观 ,在节省材料、缩短工期方面具有优越性。本文主要介绍东江特大桥桥型总体设计 ,包括自然条件、结构设计、结构计算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9.
天津富民桥为单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主缆在主跨自锚于主梁两侧,边跨锚固于重力式地锚.主、边跨锚碇是本桥关键构件.主要介绍主、边跨锚碇的构造和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重心斜拉桥边跨墩柱的横向抗震问题,以某在建低重心斜拉桥为背景,进行边跨墩柱横向抗震措施研究。该桥主桥为(45+80+285+80+45)m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墩柱高度仅为11 m。采用SAP2000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输入地震动,通过抗弯能力需求比R M评估桥梁的抗震性能,提出改变墩柱截面形式与采用防屈曲支撑构件(BRB)等8种抗震措施,并对比分析各措施墩柱关键截面的R M。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设置横向固定支座的边跨墩柱墩底截面弯矩较大、R M均小于1,是低重心斜拉桥横向抗震的薄弱环节;8种抗震措施墩柱关键截面的R M均大于1,各措施均可改善边跨墩柱的横向抗震性能,措施Ⅱ-6(将边跨墩柱改为双肢截面,并在双肢间设置BRB)为该桥最优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