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上搜救     
《中国海事》2007,(10):69-70
全国首家海难救助基金首次启用 及时救助遇难渔民;船舶海上舵机失灵20名船员全部获救;泉厦两地海事部门密切配合成功救助7名遇险渔民;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现有海难救助力量前提下,根据季节性海况变化及海难事故高发区变化的实际,及时调整海难救助力量驻防海区,以期达到海难救助能效最大化。采用Stackelberg计算方法,构建遇险船舶所在海区海难救助驻防海区选择模型,根据我国季风变化和海难事故高发区变化实际情况,运用灵敏度分析计算法对长江口等海区进行实例验证计算。验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海难救助重点驻防海区为长江口和珠江口。本研究的选取模型和算法符合中国海难事故高发区变化实际,为科学调整海难救助驻防海区提供决策依据,以期维护成船舶海上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航海》2017,(6)
本文梳理了"无效果,无报酬"海难救助、雇佣海难救助和强制海难救助等三类常见海难救助形式,总结了三类形式的定义、区别。笔者通过分析"加百利"轮救助报酬纠纷案,提出了对三类常见海难救助形式的救助报酬请求权的确立、实际应用和纠纷解决方式等见解,对海难救助合同的适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难事故发生后,选择有效的海难事故处置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损失及避免发生污染环境和堵塞航道等次生灾害。文章对海难事故处置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总结出了海难事故的处理注意事项,有助于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后选择正确的救助方法并对事故进行妥善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烟台北部海域大风与海难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烟台北部海域海难事故与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对海难事故特点、大风天气出现的频率及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对策。烟台北部海域恶劣天气多发,海况及气候条件复杂,是我国发生海难最为密集的区域,恶劣的大风天气威胁海上船舶尤其是客滚船的安全,是造成海难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海难事故特点1、海难事故原因据对1990-1999年海事资料及1999~2005年客货滚装船6起海难事故原因分  相似文献   

6.
李群 《世界海运》2014,(5):59-62
韩国"岁月"号海难伤亡惨重,部分原因是由于船长失职。本文通过回顾历史上重大海难事故中船长的应急表现,从比较法角度考察船长在海难事故中的法律义务与责任,对"岁月"号海难事故进行反思,并从中找寻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海商法意义上的海难救助的主要形式是纯救助形式的海难救助和采用“无效果无报酬”合同形式的海难救助,近年来,在中国,海难救助的另一种新的形式——雇佣救助形式的海难救助发展迅速,雇佣救助从法律性质、法律特点和法律价值上,均区别于传统的“无效果无报酬”合同救助。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海难救助法律制度的分析,探讨了海事机关在海难救助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明确了海难救助工作中海事机关的工作重点和研究重点,提出了加强海难救助法律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孜文 《中国水运》2007,7(11):260-263
海难是在海上运输中承运人对货损主张免责的一项重要事由。海难的定义为:适航的船舶,遭受到水上特有的不可预见的风险或意外事故,且超出了该船按照当时的客观条件所能抵御的限度。船舶的适航性是承运人能否依赖海难免责的先决条件,如果违反了这一条件,就不能够享受海难的免责。不可预见性是海难成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条件,无论是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不可预见性都得到了承认。海难还必须是水上特有的风险,即这种风险在陆地上不可能发生。当然,海难的成立还需要考虑一些技术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及附近水域海难事故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灰色关联系统分别分析了所有船舶和300 gt及以上的船舶在台湾海峡及附近水域中发生的海难事故,并对碰撞、触礁或搁浅、触碰、失火或爆炸、机械故障、倾斜或倾覆等六类海难事故,进行了灰色关联矩阵运算及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海难事故以300 gt以下的小船所占比率较高,同时该水域海难事故类型以机械故障具较高关联性;当排除300 gt以下的船舶后,该水域海难事故类型则以碰撞具较高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难事故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宁 《世界海运》2010,33(7):70-71
根据海事数据网过去30年世界海难数据,对海难事故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海难事故,指出人为因素的重大影响,从天气信息的掌握、船舶营运的管理和航海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海难救助是海商法所特有的法律制度,是指救助人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救助处于危险中的船舶、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行为.航运实践中,海难救助往往是通过救助人与被救助人订立海难救助合同来进行的.无论是<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还是我国<海商法>,对船长有权代表船舶所有人和货主订立海难救助合同均作了明确的规定.船长代表船舶所有人订立海难救助合同应毫无疑问,因为船长与船舶所有人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海难发生且必须他人救助时,船长往往会得到船舶所有人的授权,或者说雇佣合同本身就已赋予了船长这一权利.但是,船长代表货主订立海难救助合同似有疑问,尽管法律作出了这种规定,但在救助实践中仍会产生适用上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运、渔业发达,近年海上旅游业掀起,海难事故层出不穷。为此当局非常重视海难救助活动。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国家与民间相结合的海难救助体制。一、海难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救助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遇难信息获取是否及时。为了及早获取海船遇难信息,力求得到最佳救助效果,日本  相似文献   

14.
粱磊 《珠江水运》2009,(7):49-51
海难救助是海商法中非常古老的一项法律制度,其目的是通过赋予救助人救助报酬请求权来维护海上航行安全。一般情况下,海难救助仅发生在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相关公约和各国立法对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海难救助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然而,在实践中,国家主管机关也可能会加入到海难救助中来,这使得此时的海难救助中的法律关系复杂化。国家主管机关在进行海难救助活动的过程中的法律地位如何、应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又应负担何种义务,违反相应义务后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我国立法规定得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对我国立法及相关公约的规定进行分析,对国家主管机关在海难救助中的法律地位及法律责任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常说: "人是最宝贵的",任何事故的大小,包括矿难、海难、空难、交通肇事等,总是以损失多少人来衡量。自从有船那一天起,海难总是相伴相随,倘若损失一艘货船,也就是二十几个人遇难,消息很快就会"石沉大海"。但要是客舱遇海难那死亡就是几百或上千人,海难也会称之为"大海难",船也会成为"名船",客船"爱沙尼亚"号就是这样出名的。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散货船的大量海难事故,迫使航运界从设计、结构形式、日常营运方式、维护、检验等各方面质疑散货船安全,一致认为腐蚀是散货船海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涂层失效,加速船体结构腐蚀,加大恶劣海况遭遇海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浅谈海难事故报告及海难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峰  汪青 《世界海运》1998,21(5):30-31
在海难事故的原因基础上,结合IMO对海事事故调查和海事报告的规定海事案例,介绍了海难事故报告和海难事故调查的格式和方法,对船舶来讲,本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为了能在海难中得以逃生,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救生服,人们传统的看法认为救生衣应提供足够的浮力就行了。但是,海难救助专家们对众多海难事故分析后发现:寒冷是落水者难以逃生的主要原因。科学研究告诉人们,海水的导  相似文献   

19.
(2)海难救助和预防措施海难救助作业有时可算作一种预防措施。只有初始目的是为了防止污染损害的海难救助作业才能算作预防措施。如果该作业有其他目的,如打捞船体和货物,发生的费用是不许按基金公约规  相似文献   

20.
王左  李琳  鲍身敏 《世界海运》2002,26(2):16-17
介绍了海难的救助过程中快捷、有效、安全的施救方法,尽最大可能减少海难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